腹腔镜联合胆管镜取石术治疗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效果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李朝路 秦旭东 李凤飞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08
/ 2

腹腔镜联合胆管镜取石术治疗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效果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

李朝路 秦旭东 李凤飞

北京市石景山医院 100043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管镜取石术治疗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起止时间为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在该时间段内选取60名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利用计算机数字随机模型对患者进行分组,共观察组(n=30)与对照组(n=30)两组,前组给予腹腔镜联合胆管镜取石术治疗,后组给予常规开腹手术治疗,比较不同术式模式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引流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后患者的炎性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以及免疫球蛋白E(lgE)水平相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胆管镜取石术安全、有效,对于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能够消除其炎症因子影响,改善患者预后,方案值得推广。

关键词:腹腔镜;胆管镜取石术;胆囊;胆总管结石;临床疗效

受到当前社会人们生活节奏不断加快,饮食不规律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临床中胆囊结石疾病的发生率呈现出逐年升高的趋势。目前临床对于胆囊结石疾病临床中主要的治疗方法为开腹手术,但传统的开腹疗法对于老年人而言创伤较大,且术后恢复漫长。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凭借着手术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快,疼痛程度轻的优势,得到了广大患者的青睐[1]。本次研究就此进行探讨,围绕腹腔镜联合胆管镜取石术的临床应用成效,以60名患者为观察对象进行了对照试验,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围绕60名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展开,从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患者中纳入研究对象,利用计算机数字随机模型将患者分为两组,一组命名为对照组(n=30),予以常规开腹手术治疗,一组命名为观察组(n=30),予以腹腔镜联合胆管镜取石术治疗,研究方案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无基础资料差异,患者之间能够比较(p>0.05)。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基础资料对比

组别

n

性别(例)

年龄(岁)

病程(d

男性

女性

观察组

30

12

18

3.89±0.85

2.15±0.56

对照组

30

14

16

3.96±0.87

2.22±0.49

x2/T

/

0.2715

0.3152

0.5152

p

/

0.6023

0.7537

0.6083

1.2方法

观察组手术方案:患者取仰卧位,进行全身麻醉,常规消毒、铺巾,建立人工气腹,使用四孔法建立腹腔镜手术空间。进入腹腔镜后从胆囊颈部开始对胆囊三角进行解剖,分解、游离胆囊动脉,夹闭并凝断。游离胆囊管至汇合部,最大程度上暴露胆总管、肝总管,夹闭胆囊管,于胆总管十二指肠上段纵行切开1cm,置入胆道镜,观察胆道情况。若胆道结石直径<10mm,则使用取石网篮取出,大于10mm则使用碎石术取出。使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胆道,并利用胆道镜探查胆总管有无残渣、残余结石。胆管留置T管引流,常规切除胆囊,放置腹腔镜引流管,完成腹腔冲洗后关闭气腹。

对照组手术方案:气管麻醉,定位胆囊,解剖胆囊,暴露囊动脉、胆囊管与肝总管,以取石钳将结石取出,留着引流管后逐层关腹。

1.3观察指标

(1)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引流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排气时间。

(2)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炎性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以及免疫球蛋白E(lgE)变化情况[2]

1.4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分析由SPSS20.00统计学软件完成,统计规则如下:

表2统计学规则对比

指标

统计方法

检验方式

统计学差异性标准

计数资料

%

x2

p<0.05

计量资料

624fe0cd0fee1_html_1e8dba5d43747fbc.png

t

2结果

2.1手术指标

观察组患者的引流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见下表3:

表3手术指标对比

组别

n

引流时间(d

术中出血量(ml)

下床活动时间(d)

术后排气时间(d)

观察组

30

3.15±0.86

10.36±2.06

0.57±0.22

0.68±0.25

对照组

30

5.40±1.28

25.64±3.15

1.98±0.85

2.06±0.58

T值

/

7.9916

22.3234

8.7959

11.4472

p值

/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2.3炎性因子变化情况

治疗后患者的炎性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以及免疫球蛋白E(lgE)水平相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下表4:

表4 炎性因子变化情况对比

组别

n

hs-CRPmg/L

IL-6pg/ml

IgEug/L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观察组

30

13.12±1.67

2.99±0.48

90.19±15.61

44.15±7.51

138.35±15.61

39.51±6.72

对照组

30

13.08±1.70

6.06±0.84

90.22±15.47

72.61±9.71

138.29±15.52

62.16±9.09

T

/

0.0919

17.3804

0.0074

12.6987

0.0149

10.9745

p

/

0.9271

0.0000

0.9941

0.0000

0.9881

0.0000

3讨论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常见于中老年人群中,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健康与生活质量[3]。以往临床上治疗该疾病主要是通过开腹手术,而开腹手术往往会对患者的身体带来较大的创伤性,患者术中容易失血过多,会导致患者治疗时间较长,术后恢复速度缓慢等[4]。如今随着内镜技术迅速发展,十二指肠镜、胆道镜、腹腔镜得以在临床上广泛应用。腹腔镜联合胆管镜取石术能够凭借内镜视野,对患者解剖病灶进行多角度评估,更加明确结石的数量、大小,使施术者能够更精确进行结石清除,取得满意手术效果[5]

综上,腹腔镜联合胆管镜取石术安全、有效,对于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能够消除其炎症因子影响,改善患者预后,。

参考文献

[1]钟东佳,袁阳春,罗育青,等.双镜联合胆总管切开取石术与开放手术治疗肝外胆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的对比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20,15(22):65-66.

[2]卢世峰.经皮经肝胆道镜取石术在胆总管结石并急性胆管炎患者中的治疗价值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13):25-27.

[3]王海龙,索灵宇,韩唯杰,等.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管可控式自脱支架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胆管炎的临床观察[J].腹腔镜外科杂志,2020,25(5):374-378.

[4]杨沿江,杨传玉,田烨.腹腔镜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术后结石复发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J].腹腔镜外科杂志,2020,25(2):118-125.

[5]陈智全.不同微创方式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对比[J].黑龙江医药科学,2020,43(2):197-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