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护理干预临床价值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13
/ 2

40 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护理干预临床价值研究

王福生

成都三六三医院 611730

【摘要】目的:探究4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护理干预临床价值。方法:筛选我院2021年5月~2021年8月收治的4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20例,对比观察组(给予院前急救护理)和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的临床效果。结果:(1)干预后,观察组的救治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干预后,观察组(10.00%)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30.00%),P<0.05。结论:老年群体突发急性心肌梗死,采取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救治效率,预防病情复发,加强预后转归水平,值得参考。

【关键词】老年;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是临床上频发的心血管疾病之一,随着现代社会快速发展,心血管的高危诱因与日俱增,这也导致本病的发病率和致死率越来越高。据统计,目前全国约有2.9亿左右的心血管患者,其中AMI患者就有250万左右,且每年350万的患者因心血管疾病而死,其中71.43%的患者死于AMI发作。本病具有病势危急、病情进展快等特征,且发病后6小时是AMI患者的死亡高峰期,约有40%~60%的AMI患者死于此时间段,因此,在患者发病后的6小时内积极地开展抢救干预尤为关键[1]。然而,院前抢救时,采取常规护理缺乏针对性和紧急性,难以快速稳定患者的病情,故而本组研究中采取了院前急救护理为主,该护理以患者为中心,展开全面有效的针对性和多元化护理,可有效稳定病情发展,提升救治成功率。现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入组对象为我院2021年5月~2021年8月收治的4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观察组:男女:20/20例,年龄45~82岁,平均年龄(62.67±5.52)岁;对照组:男/女:22/18例,年龄46~83 岁,平均年龄(63.46±5.34)岁。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医护人员达到现场后,给予常规检查,并即刻给予吸氧和输液等现场处理,待病情稳定后就近送院治疗。

观察组:观察组患者给予院前急救护理:(1)急救人员在接到出诊指令后,初步判断为心肌梗死后,除携带常规诊具外,需加带心电图机器、心电监护仪和除颤仪器等专科设备,配合出诊单元快速出诊。(2)出发后,急救人员立即拨打呼救电话,确认急救地址无误,进一步了解患者的现有症状、神志状态、发病诱因、发病持续时间等,指导患者躺平或卧床休息,避免增加心肌耗氧量,指导患者舌下含服0.5mg硝酸甘油,对发生心脏骤停者,先稳定呼救人情绪,及时开展心肺复苏远程指导,耐心等待急救人员到场。(3)到达现场后,急救人员需尽快观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血压和血氧饱和度等,做12或18导联心电图以及POCT心肌标志物检测,评估病情后迅速给予每分钟4~6L的氧气吸入,构建静脉通道,最好为双通道。本病患者多发胸前区压榨性疼痛,剧烈疼痛可引起心肌梗死扩散,诱发心律失常和心源性休克,遵循医嘱给予吗啡和杜冷丁等药物。如有明显症状且ST段明显抬高者,无溶栓禁忌症,则需给予尿激酶等扩血管药物治疗。(4)患者病情稳定后,及时转运就近医院,若心电图检测结果仍为ACS,则需转送附近设立胸痛中心导管室,经心内科医生判断符合急诊CPI患者,由急救人员告知家属病情,如确定手术,导管室做好急诊CPI准备。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救护效果(包括抢救成功率、急诊抢救时间和分诊时间)、预后情况(包括AMI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和再次PCI(动脉介入手术)率,并发症包括低血压、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等。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1.0分析,计量资料以(6256876108cd7_html_195cca9870952b42.gif ±s)表示,经t检验,计数资料经x2检验,以(%)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为P<0.05。

2 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救治效率对比

干预后,观察组的救治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的救治效率对比(6256876108cd7_html_195cca9870952b42.gif ±s

组别(n

抢救成功率(%)

急诊抢救时间(min)

分诊时间(min)

观察组(n=20)

20(100.00)

40.27±5.30

2.25±0.36

对照组(n=20)

18(90.00)

63.05±5.53

3.72±0.53

t/x2

10.526

13.300

10.261

P

0.001

0.000

0.000

2.2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干预后,观察组(10.00%)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30.00%),P<0.05,见表2:

表2两组患者护理后的预后情况对比 [n(%)]

组别(n

AMI复发

心衰

再次PCI

发生率

观察组(n=20)

1

1

0

10.00(2/20)

对照组(n=20)

3

2

1

30.00(6/20)

x2




12.500

P




0.000

3 讨论

AMI作为一种危害性极大的心血管疾病,有着极高的发病率和致死率,一旦发病,病程进展极快,且病势危急,可在短时间内发展至危险境地,同时随着病情发展,继发心律失常的风险很高,以室性心律失常尤其多见,是诱发患者猝死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时AMI发病后6小时属于抢救的黄金时段,一旦错过很容易导致患者死亡,据统计,约有40%~60%的AMI患者死于发病后6小时内。因此,在AMI发作后,积极地采取对症处理和抢救干预尤为关键[3]

绝大多数情况下的抢救流程是患者或患者家属呼叫120,120收到警报后排出急救人员,但由于AMI的病理变化多样且迅速,很难预料急救人员赶来的期间是否会发生心血管意外事件,因此常规护理模式虽然具有一定作用,但是很难应对这种突发意外较多的情况。因此,本组研究中选择了院前急救护理干预作为观察组的抢救方式,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干预后,观察组的救治效率(抢救成功率、急诊抢救时间和分诊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在于:通常情况下,ACI的发病群体多为高龄人士,而这类群体一旦发病多表现为胸骨剧烈性持久疼痛,不但病情发展快速,而且依靠常规药物很难改善症状,如治疗干预不及时甚至可直接引发休克、心衰等症,导致患者死亡。故而本组研究在赶到现场前,便针对患者可能存在的发病情况,准备对向性仪器,同时通过电话询问,远程指导患者家属给予紧急抢救,在赶到现场后实施心电图和POCT检测,从而快速识别ACI患者的病情程度,做好转运流程优化,使得患者在黄金时间得到有力救治,进一步提高生存率[4-5]。同时,本组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10.00%)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30.00%),由此可见采取院前急救干预,可有效减少ACI复发及心衰等并发症,安全有效。

综上所述,老年群体突发急性心肌梗死,采取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救治效率,预防病情复发,加强预后转归水平,值得参考。

参考文献:

[1] 度学文. 流程管理法在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救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 贵州医药, 2019, 043(007):1162-1163.

[2] 杨旭, 郭增勋. 胺碘酮在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中的预防性应用效果[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8, 26(003):65-67.

[3] 刘知江. 优化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护理干预的效果评价[J]. 四川医学, 2019, v.40(09):105-107.

[4] 刘知江. 优化8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护理干预的效果评价[J]. 四川医学, 2020, v.41(03):99-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