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护理干预在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中的临床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13
/ 2

急诊护理干预在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中的临床应用

王璇

南京市中医院( 210000)

摘要:目的:探讨急诊护理干预在心脏骤停患者心脏复苏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心脏骤停行心肺复苏的患者108例,并做合理分组,有序分为A组(对照)54例,B组(研究)54例,采取不同的护理方式,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B组患者住ICU时长、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A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将急诊护理干预应用于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中,能够极大地提升治疗与护理效果,值得推广。

关键词:急诊护理:心脏骤停:心肺复苏


心脏骤停在临床为危症、急症,一旦发病,需要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实施心肺复苏的黄金时间是发生心脏骤停的六分钟之内,若是抢救不及时,可能对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胁[1]。对于此类患者,以往的护理方式较为单一,存在一定的缺陷,且不利于预后。而在此基础上增加急救干预则能极大地提升治疗效果,降低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概率,效果较好[2]。本研究主要探讨急诊护理干预在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分析

1.1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心脏骤停行心肺复苏患者108例,分为A组(对照)54例,其中男39例,女25例,均龄(55.61±4.29)岁,B组(研究)54例,其中男25例,女29例,均龄(54.38±4.45)岁,两组患者发生心脏骤停的病因均为心肌梗死、急性心衰、冠心病。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经过对比,不存在明显差异,对于本次研究不会造成较大影响,P>0.05,可顺利展开研究。

1.2方法

A组实施常规护理,护理人员仍旧以常规护理方式对患者实施护理,准备好患者所需的药品与设备,对患者的各项指征密切观测,防止出现突发情况。B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急诊护理干预实施综合性的护理。①打造专业的护理人员队伍,能够全面掌握心脏骤停行心肺复苏患者的发病原因,具体症状、抢救方式、可能产生的并发症等。掌握心肺复苏的正确操作手法,便于能在黄金抢救时间内及时将其生命挽救回来。邀请经验丰富且技术强的护理人员进行专一指导,为之后的急诊护理干预打好基础。

②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设计对应的护理计划,并根据此计划对患者实施全面、综合性的护理。患者在实施心肺复苏后需行气管插管,首先应对患者的插管切口处进行无菌化处理。若分泌物较多,为了保证患者呼吸系统功能正常运转,应每日对其口、鼻部分进行清理。其次,对患者的各项指征24小时观察,尽管患者目前情况正常,仍旧有可能再次出现此种情况,因而,护理人员不可大意,需要24小时监控患者的各项指征,例如心率、血压等,在必要时也饿可对患者使用除颤器。最后,在患者的血压恢复正常后,将其头部抬高到合适的角度,到确保静脉引流畅通,防止颅内压升高。

③患者清醒后,及时对其进行心理干预,减轻因担心自身病情而产生的焦虑感,释放不良情绪,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提升其治疗配合度[3]。同时告知家属若患者发生突发状况应如何处理。除此之外,鼓励家属对患者进行开导,让其感受到家庭的关爱,增强治疗信心,促进其更快康复。

④出院指导。提醒患者定期到医院接受复查,便于医生及时了解其恢复情况。定期回访。

1.3评价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ICU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

1.4统计学目标

使用SPSS19.0的统计软件处理,X²值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如表1、表2所示,实施急诊护理干预后,B组的各项结果均优于A组,差异显著,P<0.05.

表1 A.B两组患者住ICU时长比较(d)

组别

n

住ICU平均时长(d)

A组

54

7.59±1.58

B组

54

4.37±0.29

P


<0.05


表2 A.B 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n,%)

组别

n

抽搐

房颤

胸闷

发生率

A组

54

5

3

4

12(22.6%)

B组

54

1

0

1

2(3.8%)

P





<0.05

3.结论

心脏骤停对患者危害极大,甚至可以让患者失去生命,因此,需对心脏骤停患者采取急救措施。目前临床上针对心脏骤停的急救措施主要是实施心肺复苏,需要注意的是,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时,护理人员应尽量准确按压,确保角度和力度合适。虽然心肺复苏容易让患者的肋部发生骨折,但是此种方式能够将患者的生命挽回,因此,即使患者出现肋部骨折,也不能停止心肺复苏。此外,心肺复苏虽然能将患者抢救回来,但此时患者的情况并不稳定,护理人员要加强对会患者的关注程度,确保其各项指标都在正常的范围,若发现指标出现异常,应及时通知医生采取抢救措施。

据临床研究指出,心脏骤停的发生率逐渐上涨,对人们的生命造成极大的威胁,也不利于预后,且心脏骤停导致大脑缺血、缺氧等,易引发多种并发症,例如记忆力减退、抽搐等[4]。因而对此类患者实施急诊护理干预是至关重要的。此外,对其进行心理护理还能够促进治疗,减少并发症的出现,增强患者治疗信心,缩短患者住ICU的时长,减轻治疗方面的经济压力。在护理干预过程中,能够依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确保患者静脉引流通畅。在患者出院后,对其进行回访有利于护理人员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并做出改进和调整,提升工作效率,使得护理工作更加完善。总的来说,与常规护理相比,急诊护理干预更具有针对性,能够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效果采取对应的护理方式,将治疗效果最优化,除此之外,也需加强对急诊护理人员的培训、护理任务的合理安排以及相关急诊制度的完善,也有利于提升护理质量[5]。综上所述,对心脏骤停行心肺复苏患者实施急诊护理干预,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在临床上值得普及。

参考文献

[1]马金婷.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的急救与护理措施[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21,36(10):97-98.

[2]沈君华,陈建荣,任玉琴,朱保锋,邢佳丽,张云,王蕾.胸外按压联合腹部提压心肺复苏术的临床应用[J].交通医学,2021,35(03):247-249+253.

[3]文涓.气管插管在院前急救心肺复苏中的价值研究[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1,27(10):71-72.

[4]曹雪莉.优化急救护理流程干预对行心肺复苏的心脏骤停患者康复效果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1,11(06):74-76.

[5]魏华,翟红魁.心肺复苏术在急诊心脏骤停患者中的应用[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20,30(21):15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