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MEA在静配中心高危药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13
/ 2

FMEA在静配中心高危药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李明娥 1 唐宏梅 2

枣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湖北枣阳 441200

【摘要】目的:探讨在静配中心高危药物管理中应用FMEA(失效模式)的有效性。方法:本院静配中心在2021年1月开始实施FMEA的高危药物管理(观察组),与2021年1月前实施的常规的高危药物管理(常规组)进行对比,两组各自选择45例静脉输液高危药物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对比两组的管理效果。结果:两组不同管理模式下的高危药物安全管理质量评分、护理人员满意度评分、不合理用药发生率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静配中心高危药物管理的过程中应用FMEA管理模式的效果较为显著,能提高高危药物安全管理的质量水平,减少不合理用药现象及差错现象的出现。

【关键词】FMEA;静配中心;高危药物管理;管理质量评分

高危药物在静配中心中属于较为常见的药物类型之一,高危药物具有种类繁多、数量多、使用频繁、药理作用时间快速及对患者机体危害大等等风险[1]。在高危药物管理的过程中不合理管理和使用药物将会导致患者生命安全受到威胁现象的出现,因此在静配中心高危药物管理中实施有效的护理管理措施显得尤为重要,为了分析FMEA在静配中心高危药物管理中的管理质量和有效性,本院静配中心针对90例实施高危药物治疗的患者展开了对比管理的分析,详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院静配中心在2021年1月开始实施FMEA的高危药物管理(观察组),与2021年1月前实施的常规的高危药物管理(常规组)进行对比,两组各自选择45例静脉输液高危药物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常规组45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23:22例,患者年龄分布在20至73岁之间,均值为(43.36±3.59)岁;观察组45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25:20例,患者年龄分布在21至72岁之间,均值为(43.38±3.56)岁。参与本次观察的静配中心护理人员均为同一批,共12人。

统计学处理两组静脉输液高危药物的患者的资料,结果显示差异小(P>0.05),无统计学意义且可比性高。

1.2方法

常规组静配中心实施高危药物的管理,主要包括按照静配中心的要求和管理制度实施常规的护理管理操作。

观察组静配中心实施FMEA的高危药物管理,具体如下:首先,在静配中心构建FMEA模式护理小组,定期组织静配中心的护理人员参与和开展“高危药物、护理管理、可能引发的意外”等相关主题的培训,全面的掌握及分析护理风险管理和操作程序等流程,定期组织静配中心的护理小组会议,通过评论、沟通、交流等方式对静配中心高危药物管理中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开展风险评估总结出高危因素,并制定和实施护理改进计划。其次,应在高危药物的护理管理中绘制管理的流程图,以提高静配中心高危药物安全管理质量评分、护理人员满意度评分及降低不合理用药发生率作为研究指标,列出静配中心高危药物管理中可能的影响因素,并积极预防和重构护理流程。最后在实施改进护理计划时应及时开展健康宣教、做好应急处理计划,在静配中心展开优化和强化的护理人员职业安全防护管理,规范护理人员在静配中心高危药物管理中的各种管理行为,提高静配中心高危药物管理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提高静配中心的护理管理质量水平。

1.3观察指标

针对常规组与观察组不同管理模式下对比的高危药物安全管理质量评分、护理人员满意度评分、不合理用药发生率等指标之间的差异。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6.0软件进行处理,当P小于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常规组护理管理后的不合理用药发生率为22.22%(10/45),观察组护理管理后的不合理用药发生率为6.67%(3/45),两组相比:X2值=4.41,P值=0.04;观察组管理后的高危药物安全管理质量评分、护理人员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数据见表1所示:

1:两组管理后的高危药物安全管理质量评分、护理人员满意度评分对比(分)

组别

标准流程

有效期管理

定量管理

安全管理质量评分

护理人员满意度评分

常规组(12)

82.47±5.56

86.63±3.45

85.79±3.26

85.46±3.69

83.37±5.69

观察组(12)

90.12±5.10

91.15±3.33

93.37±3.25

92.23±3.65

93.31±3.23

t值

-

-

-

4.52

5.26

P值

-

-

-

0.00

0.00

3讨论

WHO现阶段已经将高危药品的管理列入了医疗机构中医疗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2],但常规的高危药物管理过程中由于医疗机构整体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的限制和影响导致较多缺陷的发生,极易影响高危药物的管理安全性及有效性[3]。失效模式主要是指不良模式及影响的分析及优化管理,通过组建实效管理模式、评估高危药物管理的风险及制定护理管理流程等多元化的失效管理模式最大程度上提高高危药品管理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提高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减少一系列静配中心不合理用药事件的发生,保障患者预后[4]。本研究结果表明,实施失效模式的观察组管理后的高危药物安全管理质量评分、护理人员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常规高危药物管理的常规组,且观察组管理后的不合理用药发生率相对于常规组明显更低,说明在静配中心高危药物管理的过程中实施失效模式的有效性较为显著,强化管理质量水平。

综上,FMEA在静配中心高危药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较为显著,建议在日后的高危药物管理中推广。


【参考文献】

[1]李宁,李茂星,闫国英,李静,冯霞.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方法降低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成品输液破损率[J].药学服务与研究,2020,20(3):206-209,239.

[2]洪志达,陈权耀,张雯雯,陈瑶.FMEA与FMECA在PIVAS事前防范用药错误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19,36(11):1425-1429.

[3]邱妮娜,武夏明,肖玉良,孙兆荣,邹德俊,张广健,王芳.应用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方法降低PIVAS危害药品调配中的职业暴露风险[J].中国药房,2018,29(14):1873-1876.

[4]邱妮娜,孙兆荣,池京婷,武夏明.应用FMEA方法降低我院PIVAS退药归位差错率[J].中国药房,2017,28(28):4026-4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