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肉检疫的误检问题与对策研究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14
/ 2

猪肉检疫的误检问题与对策研究分析

庞祥勇

中江县农业农村局东北镇畜牧兽医站 四川 德阳 618100


摘要:基于消费者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对猪肉检疫工作要求愈发严苛。猪肉检疫是确保猪肉制品质量的关键,通过完善的猪肉检疫工作可以有效规避冒充正常猪肉的病死猪肉流入市场,威胁消费者生命健康。但随着猪肉检疫工作不断发展,相关误检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养殖者经济效益,为此本文主要对现阶段猪肉检疫中存在的误检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解决对策,以期为相关学者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猪肉检疫;误检问题;对策


伴随着人们对肉制品的需求量不断上升,猪肉销售前景尤为良好,促使养殖者与相关生产企业在经济利益熏陶下,将病死猪肉、注水猪肉、瘦肉精猪肉作为正常注入投放至市场,以获取更高利润。这种现象的发生不仅会扰乱市场秩序,还会为消费者带来健康隐患。为此,有关部门加强了猪肉检疫工作,提高市场准入标准,但在严苛的检疫工作要求下,因饲料、猪龄、屠宰方式等因素导致的误检问题开始频繁出现。现将猪肉检疫的误检问题与对策总结如下。

  1. 猪肉检疫的主要误检问题

  1. 因饲料问题导致的误检

伴随着生猪养殖技术体系日益完善,泔水与厨余垃圾等废物逐渐消失在生猪养殖过程中,玉米、麦麸、草粉、鱼粉、骨粉组成的粗纤维和粗蛋白质成为主要饲料,此外,为确保生猪具有充足的营养物质供给,还会在喂养过程中投入豆油与乳化脂肪粉等物质[1]。但是虽然粗制饲料已经优于传统泔水喂养,但其依旧存在大量杂质与有害物质,极易在饲料保存期间出现腐败与细菌滋生等问题,生猪在食用后,皮下脂肪会变成不同程度的黄色,从而在猪肉检疫环节容易被误检为黄疸。

  1. 因猪龄导致的误检

为满足市场猪肉供需平衡以及提高生猪养殖效益,我国生猪养殖技术愈发先进,其中优质品种猪的养殖周期相较于传统品种猪而言得到大幅度缩短,根据相关数据调查显示,优质品种猪在180d左右就可以出栏销售。但部分养殖者在诸多因素影响下不得在仔猪生长发育未达到正常出栏日龄时就将进行屠宰,而这类猪肉在检疫环节极易被误检为病理性消瘦。

  1. 因屠宰方法不当导致的误检

新时期背景下,传统屠宰方式逐渐被机械化屠宰设备所取代,在进行猪屠宰时主要采用氮气窒息或者电击方式,随后步入褪毛环节。但在实际屠宰过程中猪可能在电机或氮气窒息处理时未完全死亡,依旧具有意识与肌肉反应,因此当对其进行烫毛时,猪会产生剧烈反抗,从而在反抗过程中致使皮肤呈现出弥漫性出血表现,进而在猪肉检疫过程中易被误检为猪丹毒。

  1. 因猪应激综合症导致的误检

由于猪应激综合症导致的误检主要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被误检为白肌病,另一种是被误检为传染病造成的淋巴结病变[2]

造成白肌病误检的主要原因是在于生猪运输过程中需要对生猪进行捆绑,且在长时间运输中猪会受到高温暴晒或低温冰冻,在多种外部因素刺激下会导致猪产生一系列应激性反应,从而出现口吐白沫、抽搐甚至惊厥致死等现象,而在对该类猪肉检疫时则可能会被误检为白肌肉样病变。

此外,被误检为传染病造成的淋巴结病变的主要原因在于患有应激综合症的猪一般在淋巴结位置均会产生充血、肿胀等现象,且该系列表现并不会随着时间推移而消散,因此检疫人员很容易将其与淋巴结病变相混淆。

  1. 猪肉检疫中误检问题的解决对策

  1. 注意辨别是否为病理性黄疸

因饲料引起的猪皮下脂肪发黄与病理性黄疸存在一定相似之处,但从根本上的差异较大,因此为有效避免误检问题,应详细辨别二者间的差异。因饲料问题导致的猪皮下脂肪发黄只存在于猪皮下脂肪处,其他位置均为正常颜色,且发黄部位会随着时间推移逐渐淡化,而病理性黄疸则会致使猪关节、皮肤等部位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发黄,且不会淡化,相反随着时间推移颜色还会逐渐加深。基于此,猪肉检疫人员可以根据二者存在的差异在猪肉检疫过程中谨慎分辨,进而保证猪肉检疫工作质量的同时,避免误检发生率[3]

  1. 明晰病理性消瘦与生长发育未达标消瘦差异

未满足出栏日龄下被屠宰的仔猪,其质量不存在任何问题,消瘦只因成长发育未达标,而病理性消瘦则是因猪脏器发生病变或具有相关疾病,通过屠宰后的脏器是否有病变情况就可以判断生猪是否符合市场投入标准,因此在猪肉检疫过程中如若发现较为瘦肉的生猪,不应第一时间判断其存在病理性问题,应进一步对其进行屠宰检疫,从而有效避免误检问题出现。

  1. 分辨猪丹毒与弥漫性出血表现差异

弥漫性出血是猪屠宰过程中常见的问题,由于其与猪丹毒的表现形式相似,从而在猪肉检疫时容易被混淆,进而出现误检问题,但二者的辨别方式较为简单,如若对被检疫的猪肉存疑,无法确定其是否为猪丹毒,即可对猪进行解剖,查看出血位置是否存在病理变化即可。因为,由于屠宰方式不当导致的弥漫性出血不会存在淋巴结肿胀,触及柔软,呈浆液状出血等病例表现,而上述表现则是猪丹毒的主要病例表现,且患有猪丹毒的猪还会伴有脾肿大,切面颜色呈现为暗红色或者樱桃红。

  1. 了解猪应激综合症具体表现

针对白肌病误检,为切实从根源上减少白肌病误检发生次数,相关猪肉检疫人员应明晰猪应激综合症与白肌病的相似处以及不同处,从而在存疑的时候采取一定手段对二者进行有效分辨。例如,患有应激综合症的猪体内脏器与组织会呈健康状态,而患有白肌病的猪则会存在显而易见的病变位置,且在病变位置会有鱼肉状白色条纹,检疫人员可以根据该要素对猪肉进行快速辨别。

针对因传染病造成的淋巴结病变误检,猪肉检疫人员首先需要明晰淋巴结肿胀与充血是一种常见现象,猪呼吸系统疾病、炭疽、猪癌等均会出现该病症,而因传染病造成的淋巴结病变在淋巴结肿胀与充血的基础上在对肿大位置切开后切面隆起,且挤压时会出现淡红色、黄色浑浊液体。基于此,猪肉检疫人员应综合考虑造成淋巴结肿胀与充血的因素,避免误检问题发生。

结束语:

综上所述,猪肉检疫是保障消费者健康安全与市场秩序的关键,通过高标准的猪肉检疫工作,可以严格管控病猪流入市场。自猪肉检疫工作开展以来,已经在食品安全问题上取得显著成效,为进一步优化与完善猪肉检疫工作,应有效处理好误检问题,针对猪肉检疫中常见的误检问题进行系统分析,总结以往经验教训,从而有效规避误检问题发生次数,降低误检发生率。

参考文献:

[1]朱秋艳.分析生猪防疫检疫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农家致富顾问,2020(20):134-134.

[2]司宏富.猪肉检疫的误检问题分析与应对策略[J].兽医导刊,2020(24):76-76.

[3]薛彦波.生猪检疫检验环节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今日畜牧兽医,2021,37(11):4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