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姑姑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15
/ 2

碧 姑姑

文 王槐菊

碧 姑姑是我奶奶的亲姪女,是奶奶娘家的人,小时候奶奶每回一次娘家就把我带上,而且那些舅爷爷舅奶奶以及那些叔伯伯叔姑姑对我甚好,因此,无论多少年过后,奶奶娘家至亲人物的故事至今仍然历历在目。

我对碧姑姑的印象很深,她是四舅爷爷的长女。四舅爷爷读过私塾,解放初期时就是一位乡村教师,当碧姑姑来到这个世界后,四舅爷爷见她生得眉清目秀,像一朵出水芙蓉,便给她取名为“纯碧”。碧姑姑长大后,左邻右舍都称赞她是一位天生丽质,心地善良的窈窕淑女,名为纯碧实不为过,所以我也就称她为碧姑姑。

碧姑姑在四舅爷爷的熏陶下,从小便能背诵诗书经文,如《百家姓》,《增广贤文》,唐诗宋词更是信手拈来。四舅爷爷擅长书法,而且还会唱几段《三棒鼓》,聪慧过人的碧姑姑青出于蓝胜于蓝,她也能歌善舞,琴棋书画得到了真传。

50年代初,碧姑姑上了小学,几年后金榜题名,她以最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县立初中,成为我们乡下唯一的一位“女状元”。

碧姑姑是学校的一朵校花,长得如花似玉,眉清目秀,艳如桃李,一对长辫子,一双炯炯有神的杏眼,温柔可人,有人说她是天上掉下来的一位仙女,有人说她美若西施,是君子好逑的窈窕淑女。

碧姑姑是学校文艺宣传队的队员,队里的台柱子,常常送戏下乡。如今人们只要一提起她,就会想起台上那个扎着蝴蝶结的女孩,歌声甜润,如天籁之音,轻歌曼舞,婀娜多姿。

碧姑姑是一位心地善良知书达理之人,她善待她的同学,有人在学习上有困难,她总是不厌其烦地帮助别人解答难题。她常常把自己的衣服借给别人御寒,她也常把父母留给她的那几毛或几分钱送给家庭经济条件差的同学,帮他们买一瓶墨水或一支毛笔。她有一把最喜爱的花伞,平时总是舍不得使用,可是在大雨滂沱的时候,她把她心爱的小花伞送给别人,自己只顶着一块小手帕行走在风雨中。

转眼初中三年已过,正当她挑灯攻读准备升高中的时候,四舅爷爷接到公社党委和校方的通知,说如今大队缺少教师,上面又无分配的老师,只好就地取材,他们要碧姑姑回乡担任代课教师,为了山里的失学娃,碧姑姑放弃了继续升学的机会。

碧姑姑沒有留在四舅爷爷的那所学校任教,她也没有留在高桥中心完小享受优惠待遇,而是主动申请去最偏僻的地方,她说那里的孩子最可怜,她说要在最艰苦的地方磨炼自己。

与其说那是一所独立的村办小学,不如说是队上遗留下来的一间无人问津的土地面房子,屋子简陋不堪,窗户无格子,几张陈旧的落满灰尘的桌子加上几条歪斜的长凳便是学生的课桌椅。教师的办公室和生活起居房就挤在一间低矮的土砖房里,那些蚊虫毒蛇常来骚扰。这有其名的学校只有一个教师和十几个学生,教师自己除了上课还要砍柴种菜,担水做饭。学生放学了,这里就像一座古庙,庙里还有常来常往的香客,可这里就只有碧姑姑孤独一人,无人光顾,一到夜晚,更是恐怖凄凉,她常常被山上的狼嚎声惊醒,每当这时,她吓得不敢出气,只好蒙着被子呜咽起来。

十几岁的她很想回到父母身边,她也非常想念她的同学,她多想此时此刻坐在教室里聆听老师滔滔不绝地讲解天文地理知识,诵读《诗经》,朗诵《荷塘月色》,或者在舞台上翩翩起舞,尤其是当她接到朋友的来信时,她更是向往着本该属于她而今却成为泡影的学习生活,我真不知道她当时是否有过后悔的一丝念头。

碧姑姑在那所学校呆了好几年,与当地群众和学生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当她要去另一所更艰苦的学校时,那些群众和学生依依不舍地含泪相送。

我和碧姑姑既是亲戚关系又是师生关系,我常常向小伙伴们炫耀:

“我的碧姑姑长得好漂亮喔,她还是一个老师吔。”小伙伴们听了都向我投来羡慕的眼光。

记得那年我在高桥中心完小读五年级时,我有幸参加了学校开展的庆“六一”的文艺汇演活动,当时碧姑姑担任舞台总指挥和导演,我在《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的舞蹈中出演主角,碧姑姑对我身传言教,耐心指导,引领我叩响了舞蹈的大门,使我受益匪浅。她导演的节目在那次的汇演中名列前茅。

碧姑姑就像一朵花,这朵花该插到哪里呢?碧姑姑也像山中的凤凰,凤凰该向何处飞落呢?还不到十八岁时,远近乡邻登门求婚的人络绎不绝,有人说媒人踏破了门槛,那求婚的人中有端铁饭碗的教师,供销社的主任,公社包队干部,工厂工人,部队小军官,也有本村的优秀村民。四舅爷爷和四舅奶奶很开明,常说“婚姻自由,父母不包办”,后来近水楼台先得月,碧姑姑在十几岁时与本村一位青年结为伉俪。

当时民办老师很吃香,有些代课教师想尽一切办法通过关系进了有保障的民办教师队伍,四舅奶奶常常埋怨四舅爷爷:

“那些文化程度只有高小水平的人都挤进了民办教师队伍,连学校炊事员的孩子也都接班当了炊事员,我们的孩子是初中文化,村里谁能胜过她?你是学校的教师,很方便和校长沟通,校长也不会不看你的面子,你怎么就不管自己孩子的前途呢?”

四舅爷爷回绝:“不能有私心。”

后来公社只用民办教师,取缔了代课教师,有才的碧姑姑走下讲台,成了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

这将意味着一个如花似玉的少女将要在黑土地上与生活抗争。

烈日炎炎的夏天,碧姑姑扛起锄头随同社员们一天到晚出没在山坡上,严寒的冬天,她与村民一起顶着寒风大修水库,一年四季坚持出集体工从不落下一天。她也担负起了相夫教子孝敬公婆的重任,成天考虑着一大家子柴米油盐的问题,她要烧水做饭、洗衣砍柴扯猪草,她要挑起家庭生活的重担。为了解决家庭困难,他白天出集体工,晚上帮别人缝衣服,做鞋垫,队上的人都说他是一位勤劳贤惠的好媳妇。由于碧姑姑勤劳过度,她白皙的脸蛋渐渐地变成了古铜色,皱纹也悄悄地爬上了她的额头,爬上了那张原本粉嫩的脸蛋。

随着时间的流逝,碧姑姑的青春年华一去不复返了,她一天天地变老,由于劳累过度,她老得比谁都快。

“当年她是一位远近有名的美才女,而今……”她的丈夫和村里人都在这样议论。

碧姑姑小时候就有一个梦想,她想好好读书,她知道乡下人只有读书升学才能从山中走出去,才能见到外面的广阔天地。她从小就喜欢教师这个职业,她渴望长大后像他父亲一样当一名正式的乡村教师,培养山里的娃,可这些愿望都沒有实现。碧姑姑六十几岁时,她还是想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于是去城里操起了保姆这行职业,她每天必须做饭打扫卫生带孩子,看主人的脸色谨慎行事,一天天一年年,她太累了,后来积劳成疾。

两年前我回到了家乡,老远见到了一位佝偻着身子拄着拐杖,步履艰难的老太太正向我这边走来。

“她是谁?”我悄悄问旁边人。

“她是你的碧姑姑。”

“我的天……”我惊叫一声。

如今碧姑姑离我而去,在人生的舞台上谢幕了,我立在遗像前,回忆她的点点滴滴。

碧姑姑就像一朵盛开的山中野花,与同类无争,只图把淡雅的芬芳留给山川大地,最后静悄悄地枯萎在幽谷之中。

我想用此小文,寄托我对她的哀思。


作者简介:王槐菊,湖南张家界慈利县人,土家族。东莞市作协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

电话:1581413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