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交叉配血主侧不相合原因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15
/ 1


一例交叉配血主侧不相合原因分析

赵志辉

新平金创医院 云南玉溪市新平县 653405

摘要:输血前的交叉配血试验是确保安全输血最为关键的环节之一,实际工作中常遇到供血者、受血者ABO血型、RH(D)血型相同,受血者不规则抗体筛选试验阴性,做交叉配血试验时却出现主和(或)次侧不相合的情况。究其原因可归纳为免疫性因素和非免疫性因素,免疫因素主要为经输血、妊娠等免疫刺激产生的不规则抗体;非免疫因素则较多,有疾病原因、药物影响、自身抗体、冷凝集素、人为操作失误等。现就对的一例采用强行离心办法,分离分离胶促凝管内血清后进行交叉配血试验,导致交叉配血试验主侧不相合的案例进行报道,以供借鉴。

关键词 交叉配血试验 分离胶促凝管


一、基本情况

本人在值夜班过程中,医院一临床科室用分离胶促凝管采集患者血液5ml送到检验科,要求立即行急诊交叉配血试验,因考虑到患者抽血困难,同时为了争取时间,尽快发出血液抢救生命,即可在血液尚未完全凝固的情况下,从该采血管中吸取适量血液制备红细胞盐水悬液后,立即以3500r/min速度强行分离血清。血清分离后在检测不规则抗体的同时,严格按临床检验操作规程步骤进行盐水、 凝聚胺、抗人球蛋白3种不同介质的交叉配血试验。结果:不规则抗体筛选试验阴性,三种介质的交叉配血试验均呈现主侧(受血者血清+供血者红细胞)出现凝集不相合,次侧未发现凝集相合,综合提示交叉配血不相合,血液不能发出。

二、原因查找

为了查找交叉配血试验不相合的原因,立即采取一系列措施:核对标本来源,重新鉴定患者及供血者血型,复查受血者不规则抗体,洗涤红细胞,重新进行三种介质的交叉配血试验,结果同前,交叉配血试验不相合。后又询问临床患者病情,排除患者病史、输血史、冷凝集素等影响交叉配血不合的因素,电话请教中心血站资深专家等,均未找到交叉配血不合原因。在百思不得其解中,回想起在一次输血相容性检测质量控制学习班上,老师讲过新生儿脐带华通氏胶可致新生儿红细胞凝集的情况,分析是否因强行分离分离胶促凝管内血清,使分离胶的内部结构受破坏,导致此次交叉配血试验不相合?为排除分离胶干扰因素,立即通知临床护士重新用EDTA-K2抗凝管采血,重新进行交叉配血试验,结果交叉配血试验完全相合,血液发出。

三、 讨论与体会

交叉配血试验标本是选择血清还是血浆标本,理论上是血清标本更合适,但是血清标本因分离时间较长,不能满足临床急诊用血的要求,故目前临床上普遍应用EDTA-K2抗凝血作为交叉配血试验标本。在交叉配血试验中应用血浆标本缺点是:血浆抗体浓度略低(因抗凝剂);血浆中有时会出现细小纤维蛋白包裹红细胞的凝块,与凝集反应不易区分。优点是:新鲜血浆标本不会漏检补体依赖性抗体;快速、方便,利于自动化检测;IgG类抗体在血浆样本中的反应较强。强行分离分离胶促凝管内血清,会导致分离胶内部结构改变,进而影响交叉配血试验结果,确切机制尚不清楚,考虑原因可能是血液未凝固就在高速条件下强行离心,至使部份分离胶微粒与血清混合,交叉配血时血清中的分离胶粘附于红细胞表面,使红细胞互相黏连,出现假凝集现象,导致交叉配血试验不相合。后来又对这一现象进行了验证,结果相同。

血清分离胶真空采血管具有安全、快速、方便等特点,而且分离胶能有效将血细胞与血清隔离,保证了血清化学成分的相对稳定性,加强了标本的质量控制,现广范应用于临床生化学、免疫学及治疗药物检测等测定。但在使用时必须按操作规程使用,采血后应立即轻轻倒转采血试管4-5次混匀标本,置室温或37℃水浴箱待标本充分凝固,析出血清后才能置离心机,以3500-4000r/min的离心速度离心10min,血清与血凝块完全被分离胶分离,满足这样的条件才能制备出高品质的血清标本。如果离心速度过低,作用于分离胶的力比较弱,分离胶返转不佳或者血液没有完全凝固就离心,可出现纤维蛋白凝状物停留在血清中或胶体层中,从而影响检测结果。分析这次交叉配血试验不相合的原因,也是因为没有按标准要求使用采血管所致。所以,在实际工作中,各项技术操作一定要严格执行标准操作规程,才能保证检测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