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能够被彻底治愈吗?

/ 2

抑郁症能够被彻底治愈吗?

田仁萍

成都市温江区第三人民医院   611131

抑郁症(MDD)作为精神心理科常见的疾病,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环境变化以及社会压力增大的影响,患者群体有明显的扩大趋势。对于健康人类来说,一生当中或多或少都会面临情绪问题的困扰,多数人能够通过自行调节的方式转移情绪,但是部分人群在面对生活中的重创和打击时却可能出现严重的心理精神问题,导致MDD的发生。现阶段医学界尚未彻底探明MDD的确切病因,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心理社会因素以及神经生化因素等对MDD的发生有明显的影响,此外应激性的生活事件以及长期患病等都可能成为MDD的诱发因素。值得注意的是MDD不仅仅是简单的心理问题,医学研究表明确诊MDD患者大脑可能出现病理性改变,因此不引起重视可能导致病情的进一步恶化。我国MDD患者的就诊率不足10%,不少人对MDD都抱有错误的认知,当患者从抑郁焦虑状态发展之MDD时几乎无法自行康复。正因为如此MDD已经逐渐成为仅次于癌症的第二大健康杀手,基于社会中不少人对MDD的错误认知,以下就将对MDD能否治愈以及在不同人群中的治疗手段进行分析。

一、MDD概述

MDD的确切病因至今不明,但是医学界普遍认为患者自身的心理因素以及生活因素等是导致MDD发生的重要诱因。临床上通常以“三低”来概括MDD患者的症状,但是基于患者年龄、生活经历等方面的差异,患者的早期症状普遍存在较大的差异。MDD患者的典型症状包括核心症状群、心理症状群以及躯体症状群三个方面,部分患者还会出现性功能障碍,对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困扰。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医学界对MDD的认知也在不断深入,MDD的发生不仅是患者的心理问题,大脑的病理性改变应当尤为关注。我国精神卫生2021年调查显示我国成人MDD终身患病率为6.8%,可见MDD对患者人生的影响。MDD作为一种精神心理疾病,不仅仅是“想多了”这么简单,因此对待患者的治疗不应当局限在单一的方案上,基于患者之间的个体差异,应当联合药物以及心理等多项治疗方案,治疗的原则在于恢复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后期的复发。现有医疗水平有能力改善患者的病情,临床研究统计表明MDD治疗有效率在60%以上,大多数患者经治疗后精神和心理状况都能恢复到发病前的状态,因此可以得出结论MDD实际上是可以治愈的。

二、不同年龄段的MDD患者治疗

上文提到由于患者在生活经历等方面的客观差异,MDD患者的具体临床表现也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针对MDD患者治疗需要遵循针对性的原则,因此针对患者的治疗方案也不存在绝对最好这一说法。

(一)青少年MDD患者

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对其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考虑到青少年人生观和价值观尚不完善,MDD对其带来的精神和心理上的影响极有可能影响其对待生命和人生的态度。在青少年MDD患者中,无论症状严重程度都需要为其提供药物和心理上的联合治疗。医学界尚未研制出一种专门针对青少年MDD患者的药物,临床上多采用SSRI类药物,但是在使用后可能导致不良反应的出现。一般来说针对青少年轻症MDD患者的治疗提倡先心理干预后联合药物的方案,心理治疗着重让患者认清其目前的健康状况,转变对治疗的错误认知,提升其应对逆境的能力并帮助患者改善情绪。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可采用认知行为治疗以及家庭治疗等多种手段。若心理治疗6—12周后无明显好转则需要考虑联合应用药物,包括舍曲林和氟西汀等药物在国内外青少年MDD患者的治疗中都较为广泛,相对于来说安全性有一定的保障,值得注意的是部分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在病程中可能出现危害他人即自身安全的行为,必要情况下可以对其采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12周岁)。

(二)老年MDD患者

基于近年来我国老龄化程度的进一步加深以及“空巢”老人数量的不断增多,我国的老年MDD患者群体也在不断扩大,处理心理因素以外,部分老年人长期患病如慢阻肺等同样可能增加MDD几率。老年患者普遍存在生理机能退化等问题,治疗方案的制定应当充分结合患者的实际身体情况。针对老年患者的用药方案应当尽可能选择疗效和不良反应确切的药物,例如西酞普兰等药物在临床上的应用率较高,老年患者耐受能够满足持续用药的需要。另外文拉法辛等药物也可用于对患者的治疗,但是需要结合患者的病情以及其生理特点因人而异确定用药方案。例如文拉法辛使用后可能导致血压升高,因此在本身患有多种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人群中就应当慎用。除了药物的种类外,药物的剂量也是需要密切关注的因素,相对于青壮年患者,老年MDD初始和正常剂量都应当处于较低的水平。由于老年人的吸收和代谢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盲目制定用药剂量往往会对患者带来更加严重的健康负担。在心理治疗方面,医务人员需要综合分析患者在经济、受教育程度以及家庭情况等着重消除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的无力感,转变其负面认知。

(三)女性MDD患者

基于女性在生理和心理的特殊性,在各个年龄阶段都有可能患上MDD,并且发病率是男性的两倍。针对不同生理阶段的患者医务人员需要采用不同的治疗策略。例如对于妊娠期女性来说,MDD的发生多集中在患者的怀孕的前三个月中,由于生理方面的不适以及身份上的快速转变,女性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负性情绪。有研究表明怀孕期间超70%的女性都出现过负性情绪,其中14%左右的女性符合重症MDD的诊断标准。目前针对妊娠期MDD患者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尚无定论,出于对产妇及其腹中胎儿健康的考虑,在对患者用药时医生需要慎重考虑,综合研判并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可能面临的风险,权衡治疗带来的收益和风险。临床上一般只针对有自杀、自残倾向的MDD产妇采用SSRI类药物治疗,这类药物所导致的不良影响大多集中在胎儿以及新生儿的发育方面,需要尤其慎重。另外在产后MDD患者的治疗中非必要情况下同样不建议采用药物方案,如特殊性情况下采用药物需要考虑药物对患者正常哺乳的影响,例如采用氟西汀对患者治疗可能导致患者乳汁中的药物浓度偏高,可能对新生儿的健康带来负面影响,应避免使用。针对产后MDD患者治疗,医务人员应当从亲子关系方面入手,强化母婴交流能够有效地改善和减少MDD的发生。

综上所述,MDD近年来在我国的发病率不断扩大,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危害。但是随着近年来医学水平的不断提升以及人们对于MDD认知的不断深化,医学界已经能够实现MDD的防治工作。对此广大人民群众应当积极转变针对MDD的错误观念,同时一旦发现自身有明显的抑郁焦虑倾向也应当积极寻求专业医疗力量的支持,积极配合治疗能够大概率提高MDD的治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