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如何护理和治疗

/ 1

心力衰竭如何护理和治疗

杨小林

四川省南江县人民医院 636600

作为心脏部位常见病,心力衰竭也被称之为心衰。因心脏是维持人体有序运行的重要器官,如出现心衰现象,会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关于心衰怎样治疗与护理,下文以科普的方式进行了简单概述。

1、心力衰竭发生的原因

1.1基本病因

根据临床实践证明得知,大多数心血管疾病均会导致心力衰竭的发生,其中。较为明显的有心肌梗死、心肌病、炎症等这些疾病,往往会造成心肌结构与功能产生重大变化,心室泵血和充盈功能低下,引发心力衰竭。

1.2 诱发因素

通常在基础性心脏病的基础上仍旧有诸多诱发因素会导致心力衰竭的发生。比如感染,呼吸道感染或者风湿活动、严重的心律失常、心脏负荷过大、药物作用以及活动不当,情绪过于激动,甚至其它疾病,如肺栓塞、贫血等也会引发心力衰竭。

6258dac43b68b_html_f651028334b8d63e.png

2、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

按照心力衰竭发生的轻重缓急,主要划分为急性心力衰竭与慢性心力衰竭,对于两者而言,临床表现有所不同。

2.1 急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

大多数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正常者会出现疲乏、心率增加、呼吸困难等现象,经临床检查,左心室增大,两肺底部有湿罗音。部分急性心里衰竭患者还会出现急性肺水肿,该疾病不仅起病急,并且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了威胁,在发病时患者会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喘息不止并伴随咳嗽。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还会出现心源性休克与代谢性酸中毒与低氧血症。

2.2 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

诸多慢性心力衰竭左心衰患者因为运动耐力下降,进而出现呼吸困难,但这一系列的症状在经过适当休息后会有所缓解。作为左心衰的主要症状之一,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会出现端坐呼吸、劳力性呼吸困难等诸多形式。同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右心衰会出现慢性持续性淤血所引发的脏器功能改变,患者会出现腹部水肿、腿部水肿、运动耐量受到损害。舒张性心力衰竭方面会伴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患者出现气促、肺水肿等现象。

3、心力衰竭治疗方法

目前,西医是治疗心力衰竭的主要方法,临床治疗心力衰竭的药物众多,需严格按照患者自身的实际情况,以此才能提高治疗效果。增强利钠肽系统是主要的治疗方式之一,通过给予外源性心房利钠肽与脑利钠肽的途径,或利用利钠肽受体激动药与中性内肽酶抑制药的方式。对于利钠肽而言,通过静脉输注的方式可以起到排钠与利尿的作用,甚至还可以扩张血管、抗有丝分裂,在心肌舒张的基础上发挥出松弛的作用。中性内肽酶抑制药则可以对BNP分解加以抑制,甚至对有害的神经激素进行抑制。临床中还可以利用血管加压素受体拮抗剂与他汀类药物,对于他汀类药物而言,作用是抗炎、改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可以提高心力衰竭患者的生存率。在科技的发展下,EPO属于全新的广泛性集体保护因子,可以对中度以及重度心力衰竭患者起到良好的治疗作用,经临床验证,能提升患者的运动耐量,增强其生活质量。

4、心力衰竭的护理方法

1)减少诱因的发生

如上文所言,感染是现阶段导致心衰发生的主要原因,有诸多体弱患者在感染时症状并不明显,受自身体质的原因,体温不高,未出现发烧等情况,对此需要在生活当中密切观察病情,避免心衰现象的发生。

2)做到用餐的合理性

心力衰竭患者与其他疾病患者有所不同,具有特殊性,需要严格按照医嘱用餐,不可自作主张,停用或更改餐品,而且还要对餐品的副毒作用加以了解,如果出现不良反应,需要及早前往医院就诊。

6258dac43b68b_html_2aef66d8937e3815.png

3)保证休息的充足性

为减轻心脏的负担要做到合理休息,这样不仅可以保证机体耗氧减少,而且还能降低心率衰竭发生率。一般情况下对于重症心力衰竭患者而言需要卧床休息,等到心功能好转之后要做一些比较舒适的活动,比如像散步、太极拳等等。当然,无论从事哪一项运动都要保证活动量的适宜,如果脉搏每分钟超过110次,或者出现气急、心慌等现象,则需要立刻停止运动。

4)保证饮食的科学性

心功能不全患者饮食的科学与合理至关重要,心力衰竭患者要选择低钠、低热量,容易消化的食物,而且还要保证每天碳水化合物,维生素与无机盐的补充,要禁烟禁酒,做到少食多餐,避免因为饱餐而引发的心力衰竭。

5) 完善皮肤护理工作

医生会叮嘱心力衰竭患者采取右侧卧位,所以大多数患者右侧皮肤会出现褥疮或其他问题,所以需做好皮肤护理。卧床的患者需要定时的进行翻身与按摩,在护理过程当中也要保证动作的轻柔性,如果患者出现水肿,那么要对皮肤加以保护。

总而言之,心力衰竭是十分严重的心脏疾病,而心脏是人体重要的器官之一,所以不仅要给予有效的治疗,还要做好科学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