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无业流浪人员患精神病住院治疗的基本现状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17
/ 2

城市无业流浪人员患精神病住院治疗的基本现状分析

王速轮

南京市祖堂山精神病院 江苏南京 211100

【摘要】目的:探究城市无业流浪人员患精神病住院治疗的基本现状。方法:本项研究开展时间定于2020年6月-2021年12月,针对该时间节点内我院精神科收治的30例城市无业流浪精神病人员,纳入观察组;选取同期同例数普通精神病人员,纳入对照组。对上述两组入选精神病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此探究城市无业流浪人员患精神病住院治疗的基本现状。结果:两组入选研究人员性别占比、入院躯体状况,以及住院治疗期间所用药物方式对比结果并无明显差异性(P>0.05);相对普通精神病患者所在对照组,观察组中患者年龄均值相对更小一些,入院方式以他人送治为主,并且入院躯体检查存在异常率较高,上述指标的组间对比结果有明显差异性(P<0.05)。相较于普通精神病患者所在对照组,观察组经住院治疗后有效率相较对照组更低,住院时间更短,且组间对比结果存在较大差异性(P<0.05)。结论:城市无业流浪且患有精神病人员相较普通精神病人员躯体及精神状态更差,需要采取更规范、系统性的治疗,以此提高对该类患者的治疗有效性。

【关键词】城市无业游民;流浪人员;精神病;住院治疗;现状


随着当前社会节奏的不断加快,有很多城市中的“打工人”受不住压力出现精神疾病,并与家人、单位、朋友等断绝联系成为城市无业流浪人员[1]。对于这些城市无业流浪精神病人员,虽然大多数城市并没有专属卫生法规予以规范管理,但对于存在严重自我、他人或公共危害的患者会给出相应处理,主要是由执法人员将其送至医院精神科接受专业治疗,以此控制病情恶化为社会安全产生威胁[2]。基于此,本文选取2020年6月-2021年12月期间我院接收的该类患者30例,以及同期同例数普通精神病患者展开对比分析,以此探究城市无业流浪精神病人员住院治疗的基本现状,以期为相关医疗工作开展提供一定参考。现将本项研究以下述报告形式呈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项研究开展时间定于2020年6月-2021年12月,针对该时间节点内我院精神科收治的30例城市无业流浪精神病人员,纳入观察组;选取同期同例数普通精神病人员,纳入对照组。上述入选对象诊断结果均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中关于精神病的诊断标准,已排除伴有其他较为严重器质性、血液性或传染性疾病者。

1.2 方法

对上述两组入选精神病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性别、年龄等基础信息,以及住院期间用药、躯体情况等。

1.3 观察指标

本项研究主要观察指标有:(1)患者性别占比、年龄均值、入院方式、入院躯体状况,以及用药方式等;(2)住院时间及治疗效率对比。其中,疗效评估标准以患者精神状况改善情况为主,即:患者出院时言语、行为、思维、情感,以及生活自理能力、自知力方面不存在异常者,评估结果为“痊愈”;患者出院时上述几方面相较入院时明显好转,且逐渐恢复正常无发展趋势者,评估结果为“好转”;出院时上述几方面好转不超过2点,或者有加重趋势,评估结果为“未愈”。总有效率=(本组入选研究总例数-本组未愈例数)/本组入选研究总例数×100.00%。

1.4 统计学方法

本项研究开展期间需要对诸多数据资料实施整合、处理,所用软件为SPSS 23.0;所有数据资料可细化为计量、计数两种,经均数±标准差(625b630c475e9_html_51e7330b6d79db87.gif ±s)表现前者、百分率(%)表现后者,并采取t值、x2值对两种数据资料准确性实施校对。经软件处理后,以P=0.05作为临界值对组间/组内对比数据资料的统计学意义进行测定,于临界值小,则有意义、反之无。

2 结果

2.1 两组入选人员入院情况对比分析

见下表1:两组入选研究人员性别占比、入院躯体状况,以及住院治疗期间所用药物方式对比结果并无明显差异性(P>0.05);相对普通精神病患者所在对照组,观察组中患者年龄均值相对更小一些,入院方式以他人送治为主,并且入院躯体检查存在异常率较高,上述指标的组间对比结果有明显差异性(P<0.05)。

1 两组入选人员入院情况对比分析(625b630c475e9_html_51e7330b6d79db87.gif±s/%

组别

例数

性别

年龄均值

入院方式

入院躯体状况

用药方式

亲属

他人

异常

无异常

注射

口服

观察组

30

12

(40.00)

18

(60.00)

26.35±1.25

0

(0.00)

30

(100.00)

26

(86.67)

4

(13.33)

15(50.00)

28

(93.33)

对照组

30

15

(50.00)

15

(50.00)

30.25±3.06

27

(90.00)

3

(10.00)

6

(20.00)

24

(80.00)

12(40.00)

27

(90.00)

t/x2

-

0.606

6.462

49.091

26.786

0.527

0.623

P

-

0.436

0.000

<0.001

<0.001

0.439

0.586

2.2 两组入选人员出院情况对比分析

相较于对照组住院(35.49±12.68)d,观察组(16.58±10.58)d更好,且组间对比结果存在较大差异性(t=6.272,P<0.05)。如下表1呈现,观察组经住院治疗后有效率相较对照组更低,且组间对比结果存在较大差异性(P<0.05)。

2 两组入选人员出院时治疗总有效率对比(n/%

组别

例数

治愈

好转

未愈

总有效率

观察组

30

17(56.67)

12(40.00)

1(3.33)

29(96.67)

对照组

30

12(40.00)

11(36.67)

7(23.33)

23(76.67)

x2

-




5.192

P

-




0.023

3 讨论

曾有相关流行病学研究对精神科收治患者的基础信息展开分析,发现无业流浪人员在其中占比率相对较高,而且该类患者对社会危害性较大[3]。本项研究对普通精神病患者及城市无业流浪且患精神病患者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城市无业流浪且患精神病患者年龄均值相对更小一些,入院方式以他人送治为主,并且入院躯体检查存在异常率较高,上述指标的组间对比结果有明显差异性(P<0.05)。在住院治疗方面,采取同样措施予以治疗后,相较于普通精神病患者所在对照组,观察组经住院治疗后有效率相较对照组更低,住院时间更短,且组间对比结果存在较大差异性(P<0.05)。

对于城市中的无业流浪且患有精神病患者而言,他们大多初入社会时间相对较短,受各方压力所引发的精神疾病,如不能得到及时有效控制,则可能对自身、他人及社会产生严重威胁,影响到城市形象,因此也就需要对该类患者实施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控制[4]。但在对其实施住院治疗期间,各医院为减轻自身效益相关压力,需要在短时间内控制该类患者病情,也就需要加大治疗药物的使用剂量,但这就可能导致患者出现各类不良反应,甚至可能危及其生命安全,使得医疗人员所承担责任风险增加,为此也就需要相关医疗机构及人员能够重视这一问题,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更有效的规范、系统性治疗方案,以此为患者及医疗人员提供充分保障[5]。除此以外,社会及相关法律也应该予以医疗机构一定辅助,以此减轻医疗压力。

综上研究及讨论分析得出,城市无业流浪且患有精神病人员相较普通精神病人员躯体及精神状态更差,需要采取更规范、系统性的治疗,以此提高对该类患者的治疗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李康权,朴轶峰,陈桂英. 新入院流浪精神病患者的心肌酶谱分析[J]. 中外医学研究,2021,19(23):44-46.

[2]牛亚辉,李晓燕,赵峰,等. 流浪精神病患者失眠严重程度与心电图异常的相关研究[J].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21,8(06):1099-1100.

[3]许扬扬,李晓博. 流浪精神病患者攻击行为的相关因素分析[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21,31(05):38-40.

[4]张志滨,朱梦婷. 流浪乞讨精神病患者临床特征分析及综合性救治[J]. 中国实用医药,2020,15(27):165-167.

[5]卢全恩,王丽辉,梁志光,等. 流浪精神病住院患者院感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其对策分析[J]. 实用医技杂志,2020,27(04):470-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