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式教学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实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19
/ 2

引导式教学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实施

梁志红

苏州工业园区车坊实验小学 215000

摘要: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在运动技巧的传授上,多半采用教师示范,学生学习的模式,在理论知识的传授上,同样采用教师说教的教学模式。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忽略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教学效率较为低下,而引导式教学这种新型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改善以上问题,养成主动探索学习的习惯,激发运动热情。

关键词:引导式教学;小学体育;实施

引言:引导式教学是指教师通过语言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索,从自主探索中学习领悟相关知识技巧。这种教学模式符合新课改的教学目标,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在探索过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出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养成运动习惯,达到提升体育课堂的教学效率与教学效果的目的。

  1. 情境引导,激发运动热情

通过情境创设的方式进行引导式教学,可以有效增强课堂趣味性,提升课堂参与度。体能训练是体育教学的重点内容,在传统教学模式中,体能训练多半是枯燥无味的,教师进行简单的技巧教学之后,让学生不断的重复体能训练内容,这种方法容易让学生对运动产生抵触心理,无法养成运动习惯[1]。而创设情境的引导式教学在体能训练中的应用,可以有效解决以上问题,教师通过创设与训练目标关联度较高的情境,提升课堂趣味性,激发运动热情。在实际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现实条件,创设与情境相关的课堂环境,同时引导学生进行情境想象,环境与想象相结合营造出一个沉浸式的体育课堂。以基础体能训练项目“跑步”为例,教师可以在课前用树叶、沙袋等道具装饰跑道,尽可能的创设一个战场相关的环境;在上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象现在身处战场中,需要对敌人进行追击,场地内一切道具都可以作为掩体;随后,教师将学生分为两个小组,一组作为逃亡组,另一组为追击组,让逃亡组先跑出200米的距离,追击组出发进行追击,通过情境式引导,将原本枯燥的跑步训练变得生动有趣,有效提升课堂参与度,激发运动热情。

  1. 设疑引导,强化思维能力

掌握正确的方法,可以有效提升运动效果。教师在教学中,不能一味的进行身体训练,还应该将运动技巧以及竞技规则在教学中进行渗透,说教形式的教学学生接受程度不高,无法起到应有的教育效果,教师在这一部分的教学时,可以采用设疑引导教学法,通过一问一答形成师生间的积极互动,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掌握相关运动技巧与竞技规则,同时,这种教学模式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不断思考,思维能力在不断思考的过程中得到强化[2]。在实际授课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有意识的设置竞技类课堂,组织以班级为单位的小型体育竞赛,在赛前,教师可以演示常见犯规动作,通过提问的形式引导学生判断对错并阐明原因,教师在学生回答后,进行总结,加深对规则的理解与掌握。通过问题引导的教学方式,可以有效加强对体育运动相关知识的深度思考,深刻了解相关体育规则背后的原因,得到思维能力的锻炼。

  1. 对比引导,加强知识理解

善用对比引导法,可以加强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在运动技巧的教学中,学生因为无法细致全面的观察教师示范的准确的肢体动作,导致在亲身实践中无法掌握动作要领,运动技巧不熟练;在理论知识的教学中,小学生受年龄限制,认知水平相对较低,因而无法准确分辨出理论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3]。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面对以上情况,可以运用对比引导教学法来解决,首先,在运动技巧的传授上,教师可以示范一次正确动作,再示范一次错误动作,将动作细节、易错点融入到错误动作中,引导学生找到两个动作的不同点,通过对比全方位的掌握动作要领,提升运动效果;其次,在理论知识的授课中,教师可以先讲述正确的理论知识,再讲一次错误的理论知识,将重点内容作为错误点,让学生分辨两次讲述之间的区别,通过纠错改正的方式,强化记忆;同时,对比引导教学在实际应用中还可以将相关内容产生联系,并且通过比较的方式,加强对知识的理解。

  1. 实践引导,激活创造意识

在体育教学中,积极展开实践性教学活动,可以有效培养运动习惯,激活创造意识。强健的体魄并非非仅仅依靠体育课堂,而是来源于日常生活中的运动习惯,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当结合课程进度,积极开展实践性教学活动,提升运动体验,同时,教师还应该充分尊重学生意愿,引导学生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在提出意见、采纳意见的过程中,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提升课堂参与感。教师在设计实践课程时,可以先进行调研,选取两到三个学生感兴趣的项目作为参考,随后,教师应当结合教学进度以及学生的身体素质,尽量从学生的意见中选取实践活动项目,提升实践活动参与度;在实践课程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从学生中选取“志愿者”,真正做到将课堂还给学生,同时,根据活动形式、活动场地决定分组作业还是全班协作,培养团队协作意识,激发集体荣誉感;在时间课程结束后,教师应当充分引导学生表达看法与感悟,同时,师生共同研讨下次实践活动的开展形式,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激活创造意识。

结束语:综上所述,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当摒弃传统教学习惯,善用引导式教学,构建以生为本的新型体育课堂。在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引导、设置疑问引导、对比引导、实践活动中引导等形式,提升体育学科教学效果,激发学生运动热情,在强身健体、养成良好运动习惯的同时,锻炼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参考文献:

[1]刘伟利.引导式教学方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漫画月刊,2021(14):30-31.


[2]刘艳.巧借引导式教学法增强小学体育教学实效[J].智力,2021(07):21-22.


[3]马万良.引导式教学在体育课中的实践研究[J].学苑教育,2021(05):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