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市泗阳县新袁镇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19
/ 2

宿迁市泗阳县新袁镇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研究

张晓敏

泗阳县司法局 江苏省宿迁市 223700

1.研究背景

随着时代发展,资源短缺、环境遭到破坏造成生态失衡,传统农业的发展在面对这些现实时就显得问题矛盾格外突出。2020年9月22日,中国政府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减少能源浪费,注重环境与发展的综合协调,把依赖能源消耗的传统农业转变为农业资源循环利用可持续发展模式,是消减污染和保护环境的有效手段,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对于实现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社会和谐稳定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宿迁市泗阳县新袁镇位于泗阳县南部,东部与淮安市接壤,新袁镇属于江淮平原地貌,古黄河穿镇而过,具有独特的地理与资源优势,随着工业化、城乡一体化的推进,土地资源需愈发紧缺,农业争地矛盾日益突出,环境压力越来大。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是新袁镇新时代对发展新农村的有力探索,近年来,新袁镇农业资源的利用水平和土地循环利用程度明显提高,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目的同时实现,促进了镇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生态循环农业在国外的研究综述

生态农业最早于1924年在欧洲兴起,20世纪30-40年代在瑞士、英国、日本等得到发展;60年代欧洲的许多农场转向生态耕作,70年代末东南亚地区开始研究生态农业。国外的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总的来说可分为三个阶段:

(1)探索阶段。生态农业最初只由个别生产者针对局部市场的需求而自发地生产某种产品,这些生产者组合成社团组织或协会。英国是最早进行有机农业试验和生产的国家之一,但当时的生态农业过分强调传统农业,实行自我封闭式的生物循环生产模式,未能得到政府和广大农民的支持,发展极为缓慢。

(2)关注阶段。到了20世纪70年代后,一些发达国家伴随着工业的高速发展,由污染导致的环境恶化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尤其是美、欧、日一些国家和地区工业污染已直接危及人类的生命与健康。法国、德国、荷兰等西欧发达国家也相继开展了有机农业运动,并于1972年在法国成立了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IFOAM)。英国在1975年国际生物农业会议上,肯定了有机农业的优点,使有机农业在英国得到了广泛的接受和发展。

(3)稳步发展阶段。90年代后,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得到全球的共同响应,可持续农业的地位也得以确立,生态农业作为可持续农业发展的一种实践模式和一支重要力量,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无论是在规模、速度还是在水平上都有了质的飞跃。目前,生态循环农业主要形成三大模式:一是减量化模式'二是生态产业园模式'三是废弃物再利用模式。

3.生态循环农业在国内的相关研究综述

国内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相较于国外起步较晚,在20世纪80、90年代循环农业形成雏形,近年来,生态循环型农业发展得到高度重与飞速发展。总的来说我国的生态农业发展也可以分为两大阶段:第一阶段生态农业示范阶段(1985-2011)。1985年,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发文提出发展生态农业,为我国农业现代化指出了新的发展方向。全国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先后建立了19个生态农业试点。1993年,农业部、国家计委等七部委研究决定在全国组织50个生态农业试点县。2000年,七部委启动第二批50个生态农业示范县建设。此后,针对对我国不同地区、不同气候、不同省份的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探索迅速发展,2007年以后,史小红、陈晓娟分别阐述了生态循环农业的5种模式,总结了以区域为主要区分点的几种主流生态循环模式;2009年周栋良在《两型”农业生产体系建设若干问题思考》中针对两型农业生产体系的本质、特征、原则、功能及其与传统农业生产体系的区别进行了概括阐释,并提出“两型”农业生产体系本质上是一种循环经济,应遵循循环经济的 3R 节约优先原则即减量化( Reduce) 、再利用( Reuse) 和资源化( Resource) 原则;2011年崔军在《中国发展循环农业问题探析》中,简要回顾了中国发展循环农业的历程与现状,并分析了中国发展循环农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现阶段中国发展循环农业的基本思路与对策。

第二阶段现代化农业阶段(2012年至今)。2014年党的十八大大召开后,朱立志在《生态农业发展的新思路》中,阐述了新时期的农业生产趋向于呈现多元化,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业企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逐渐替代一家一户的传统经营的模式,他同时指出这一趋势的变化发展为生态农业的复合模式创新提供了有利条件。

4.新袁镇生态循环农业模式研究

新袁镇目前己经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来促进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并形成了镇域间大循环,单个经营主体主要的四种小循环即“一大四小”的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态势,为促进全镇乃至全县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和样板。

四个主体小循环模式

“四小”是指在发展现代农业产业的目标努力下,以新袁镇已经形成的相对较为成熟的单个经营主体为核心,在应用种养配套、废弃物循环利用等模式,以达到在整个生产的环节中能够使物质循环利用理念与农业清洁生产思想贯穿整个环节。“四小”即以江苏高晓循环鱼菜共生项目、德康生态农庄、聚润果蔬基地、五彩有机稻麦为代表的生态循环模式。

生态循环高效水产养殖模式——新袁镇高晓鱼菜共生模式

鱼菜共生系统实现了从废物到营养物的转化,菜共生让动物、植物、微生物三者之间达到一种生态平衡关系,在养殖种植过程中鱼与菜互相监督,不能使用化肥和农药,是一种高效集约、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方式。新袁镇引进的高晓鱼菜共生系统相较于传统农业节水90%,蔬菜产量是传统农业的5倍,水产养殖产量是传统农业的10倍。和其他鱼菜共生不同的是,江苏高晓自主研发的温室大棚技术可以在极端天气下也保持棚内温度在18℃-30℃左右,从而使得系统可以正常运行。

种养复合循环模式——五彩有机稻麦虾稻共生模式

在稻田中养殖小龙虾,是将种植业和养殖业有机结合的一种生产模式,使稻田内的水资源、杂草资源、水生动物资源、昆虫资源以及其它物质和能源更加充分地被小龙虾所利用

以畜禽粪便为纽带——猪沼果循环模式

围绕畜禽粪便燃料、肥料化综合利用,应用畜禽粪便沼气工程技术、畜禽粪便高温好氧堆肥技术,配套设施农业生产技术、畜禽标准化生态。产生的沼气大部分用于发电,少部分用于养殖场内生活用能与生态农庄日常所需;沼液部分通过管网输送至周边农田,部分通过吸粪车运送至田间地头。

以秸秆为纽带的农业循环经济模式

围绕秸秆饲料、燃料、基料化综合利用,构建“秸秆一基料—食用菌”、“秸秆一成型燃料一燃料_农户”、“秸秆一青贮饲料一养殖业”产业链。该模式可实现秸秆资源化逐级利用和污染物零排放,使秸秆废弃物资源得到合理有效利用,解决秸秆任意丢弃焚烧等带来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问题,同时获得清洁能源、有机肥料和生物基料。

5.研究评述

通过总结国内外关于生态循环农业情况的研究,总的来说,我国农业现代化经历了几十年的历史性探索和长期不懈的实践,从新中国成立初期以发展生产力为主要目的,一步一步转变为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框架下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并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是,在资源约束加大、人口压力加剧、国际环境复杂、农民增收难度加大的形势下,我国农业现代化也面临着严峻挑战。对正值传统农业到生态循环农业转型过渡时期的新袁镇在农业发展工程中所面临的困难问题进行分析,从如何建立高效、优质、节约、友好的现代化农业角度出发,分析研究了新袁镇现代化农业发展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情况,对存在问题进行优化推广,借鉴国内外先进地区案例及经验,结合地方实际,调研数据,对新袁镇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已取得的经验成果进行总结,打造出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的“新袁模式”并将该模式作为生态循环农业的样板向各地进行推广发展。

6.参考文献

[1]廖新俤:德国养殖废弃物处理技术及启示[J].中国家禽,2013-03-01:148-149.

[2]郑爱荣:关于农牧结合循环发展的一些问题与建议[J].河南畜牧兽医(市场版),2018,(10):7-24.

[3]黄斌全:发达国家农业保护政策形成的政治经济分析[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