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素材选择的实践与反思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19
/ 2

数学课堂素材选择的实践与反思

陈银环

浦江县实验小学

素材选择是设计课堂教学时的一个必经过程,而选择怎样的素材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数学学习。在当今的数学课堂上,笔者发现很多教师在素材选择方面还存在着许多误区。我想我们有必要来重新反思我们的素材选择行为,从而探索对策,重建素材选择的正确理念,使之更好地为课堂服务。

一、素材选择的三个误区

1.多而不“精”

数学课的素材选择具有广阔的空间:参考不同版本的数学教材、依托个人的经验积累、借鉴他人的课堂资源、寻找生活中的数学素材。素材来源渠道的多样性,一方面给教师带来了更为自由的选择机会,使教师可以通过比较而取其精华;但同时也必然增大了教师选择的难度,选择什么?为什么这样选择?教师需要反复思考、仔细斟酌。2.新而不“实”

寻求新颖的素材并纳入课堂,然后深深地吸引学生进行对数学本质的发现和探索,这的确是我们的追求。但很多时候,课堂上那些新颖的素材虽新却不实。或者远离学生的生活背景、背离学生的儿童世界;或者只有表面的华丽,而与所学内容的数学内涵相去甚远。这种现象不得不引发我们质疑与思考:追求素材的新颖到底是为了什么?

3.趣而无“味”

现在的数学课堂里弥漫着童真、童趣,这是许多教师极力追求的结果。许多的素材让人觉得有趣:动物乐园、海洋世界、游戏天地、动画乐翻天……学生随着素材的呈现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喜怒哀乐。但同时我们也发现,学生只能沉浸在有趣的数学素材中,没有经历一个数学活动的体验过程,没有走向数学本质的理解与发现。

二、素材选择出现误区的原因

面对以上这些问题,笔者又在思考:那么究竟为什么我们会不自觉地走进这些误区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1.没有正确认识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

《标准》指出:数学学习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 《标准》的这一理念从内容上强调了过程,强调了学生的探索经历和得出新发现的体验应当成为数学学习的重要途径。也许很多教师没有正确认识这一点,所以在素材选择上只是一味的追求素材的丰富性,而没有把关注的焦点聚焦到应该如何引导学生通过素材真正走向探索数学本质的过程。于是,教师便舍弃了对素材的挑选与重组过程。

2.没有在素材的“生动性”和“数学味”之间寻求平衡

传统的数学课堂大部分是枯燥的、乏味难懂的,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失去生动鲜活的一面,在这种背景之下的数学学习自然无趣。新课程理念“忽如一夜春风来”,它教给我们如何亲近生活,如何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于是,课堂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数学课堂也被贴上了一些标签:生动的、有趣的、热闹的……很多的故事,很多的动物,多彩的画面,丰富的情节不断地跳入我们的视野,于是很多教师便把关注的重心由数学转向了生活,以致于不能在素材的“生动性”和“数学味”之间找到一种有效的平衡。

三、素材选择可采取的策略

那么,综合以上的分析,我们又该采取哪些素材选择的策略呢?笔者有以下几点感悟与思考。

1.从过程中追求素材的简约化

我们课堂中的数学素材选择应追求简约,摆脱繁琐、复杂,但又具有思维的张力、情感的张力乃至文化的张力。让学生在简单而又有“品位”的素材中经历观察、思考、实验、验证、表达等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从而真正体验探究过程,享受数学的学习。

记得金华市特级教师俞正强老师说过:我们需要对一个素材进行适度挖掘,就像剥笋一样层层推进,然后让学生不断地看到风景与数学的内核!是的,简单的一个典故,通过我的巧妙构思,却可以让学生进一步体验代换的本质,感受数学思想方法的价值与无穷的数学力量。于是,笔者认为在课堂上我们无需呈现过多的素材,而应把着力点放在如何寓丰于简单之中。

2.从教材里凸显数学材料的实效性

笔者认为:在关注素材本身是否新颖,是否具有吸引力的同时,我们更要关注素材对于数学学习的价值,思考其能否有效地反映数学的本质,能否有效地支撑学生的学习过程,能否促成学生自主建构从而形成新的洞见和新的认识。

3.从主体上关注素材的数学味

尽管数学教学要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初步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但这并不等于能让“生活味”去取代“数学味”,而应在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规律的基础上,努力挖掘素材中的“数学味”,并以此为载体赋予数学活动和数学思考。尽管我们不能忽视素材中所折射出的童真童趣,但我们更要以素材中所隐含着的数学魅力去吸引学生,以此满足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心理需求。

总之,组织不同的学习素材,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会截然不同。我们只有不断地从多种角度去思考、去选择,我们才能充分发挥素材的教育价值,才能有效地构建起一个生动和谐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