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临床辨证规律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19
/ 2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临床辨证规律研究

陈浩 江针

崔寨街道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山东省 济南市 251401


【摘 要】目的:研究对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在治疗过程当中采取中医临床辩证的治疗方式,对于患者的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0年9月在我院就诊的54例患有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采取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研究组以及对照组各27例患者,分别采取中医临床辩证治疗以及西医药物治疗两种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人数为27例,占比100.00%,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人数为20例,占比74.07%,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人数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人数为1例,占比3.70%,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人数为12例,占比44.44%,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人数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在临床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疾病的过程当中,采取中医临床辩证的治疗方式,能够有效将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提高,同时减少患者在治疗过程当中产生的不良反应,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可以将其应用到临床治疗当中。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临床辩证;治疗效果;


患者患有功能性消化不良疾病后,往往出现过早的饱腹感、以及上腹疼痛的情况,并且同时也会出现嗳气、腹胀、呕吐、恶心、食欲不振等不适的症状、患者在患病后其具有发病率较高的特点,并且导致患者出现功能性消化不良疾病的原因较多,主要由幽门螺旋杆菌以及胃肠运动神经紊乱的情况[1]。因此要采取有效的治疗方式,治疗患者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疾病。在本次试验研究当中,选取了两种不同的治疗方式,中医临床辨证治疗取得了非常好的治疗效果,具体试验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2月~2020年9月在我院就诊的54例患有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采取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研究组以及对照组各27例患者。研究组患者当中,其中男性患者为13例,女性患者为14例,患者的年龄为36~65岁,(45.32±7.46)岁为患者的平均年龄;对照组患者当中,其中男性患者为14例,女性患者为13例,患者的年龄为37~64岁,(45.19±7.83)岁为患者的平均年龄。对比研究组以及对照组患者的年龄以及性别情况(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西医药物治疗的方式,服用多潘立酮(国药准字H20033864,江西捷众制药有限公司),患者每日服用三次,在每餐用餐前的30分钟之内服用,每次服用剂量为10mg[2];患者也要口服奥美拉唑(B14200003876,汕头经济特区鮀滨制药厂),每日服用两次,每次在饭后的30分钟之内服用,并且患者每次服用20mg,将10天定为一个疗程,患者要连续治疗三个疗程[3]

研究组采取中医临床辩证的治疗方式,将10g白灼、炙甘草、柴胡、杏仁、厚朴、桔梗以及15g火麻仁,6g生大黄进行熬水煮沸,为肝郁气滞型患者进行口服治疗[4];将15g炒白灼、党参、姜半夏、白术以及柴胡,20g陈皮、川朴、以及10g炙甘草进行清水煮沸,将用于治疗饮食滞积型患者的治疗[5]。将药物每日服用两次,每次服用200ml,将10天定位治疗的一个疗程,患者要连续治疗三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其中包括:显效、有效、无效,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已经消失,并且没有出现嗳气、腹痛等不适症状;有效:患者的临床疾病表现症状以及基本消失,但是会不时出现肠鸣以及腹痛的情况;无效:患者的临床表现症状没有得到改善,甚至出现了病情恶化的情况。观察患者治疗过程当中以及治疗后是否出现了不良反应,其中包括;恶心、腹泻、呕吐,将其进行详细记录。

1.4 统计学分析

本组研究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625e64f72e495_html_c015bdca8b2b9fe0.gif ±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情况

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人数为27例,占比100.00%,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人数为20例,占比74.07%,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人数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情况[n(%)]

组别

显效

有效

无效

有效率

对照组(n=27)

15(55.56)

5(18.52)

7(25.93)

20(74.07)

研究组(n=27)

26(96.30)

1(3.70)

0(0.00)

27(100.00)

χ2

-

-

-

8.043

P值

-

-

-

0.005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比较情况

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人数为1例,占比3.70%,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人数为12例,占比44.44%,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人数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详情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比较情况[n(%)]

组别

恶心

呕吐

腹泻

总发生率

研究组(n=27)

1(3.70)

0(0.00)

0(0.00)

1(3.70)

对照组(n=27)

5(18.52)

4(14.81)

3(11.11)

12(44.44)

t值

-

-

-

12.259

P值

-

-

-

0.001


3讨论

在西医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疾病的过程当中,需要长时间地服用治疗的药物,这就导致随着时间的增长,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也在大大降低,目前,患者患病的原因并未明确,因此在治疗的过程当中,常常会出现没有一定的针对性,从而导致患者病情出现延误的情况。因此,在中医辨证治疗的过程当中,能够将肠胃功能保持稳定,达到了健脾、健胃、疏肝的功效[6]

在本次试验研究当中,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人数为27例,占比100.00%,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人数为20例,占比74.07%,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人数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人数为1例,占比3.70%,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人数为12例,占比44.44%,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人数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

综上所述,在临床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疾病的过程当中,采取中医临床辩证的治疗方式,能够有效将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提高,同时减少患者在治疗过程当中产生的不良反应,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可以将其应用到临床治疗当中。

参考文献

[1]牛爱原,邓世雄,白凤鸣.黛力新联合中医针灸在心因相关功能性消化不良中的应用价值[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22(19):2080-2081.

[2]刘方旭,许乐.枳术宽中胶囊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及抑郁症状疗效及安全性多中心、开放、随机对照研究[J].世界中医药,2018,7(6):484-485.

[3]魏玮,史海霞,樊丽娜.功能性消化不良罗马Ⅲ诊断标准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J].环球中医药,2019,2(4):253-258.

[4]杨雪娟,安书成.针刺对胃运动和胃电的影响及其机制分析[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S2):233-237.

[5]陈春凤,钦丹萍,梁哲浩,高静芳.30例伴抑郁焦虑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动力改变分析[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5):703-704.

[6]陈红绉,洪秀维,林凡,陈为民,黄传涌.非溃疡性消化不良与血浆胃动素的关系[J].福建医学院学报,2021,27(2):161-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