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路径在重症医学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19
/ 3

临床护理路径在重症医学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张 维

(黑龙江省七台河市七煤医院,黑龙江七台河 154600)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重症医学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以重症医学科2021年1月-2021年8月收治的7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为例,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A组,B组,各36例。A组采用常规护理,B组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观察A组,B组护理满意度以及住院时间及格拉斯昏迷评分比较。

结果:B组护理满意度91.67%高于A组满意度66.67%(P<0.05)。B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于A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高于A组(P<0.05)。结论:重症医学科护理安全管理的有效性是保证患者疾病治疗安全性必要条件,加强临床护理路径研究,可缩短患者救治时间,快速实现预后。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重症医学科;护理;安全管理;应用效果

Application effect of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 in nursing safety management of critical care department

Zhang Wei

(Qitaihe Qimei hospital, Qitaihe 154600, Heilongjiang Province)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 in nursing safety management of critical care department. Methods: 72 patients with severe craniocerebral injury treated in the Department of critical medicine from January 2021 to August 2021 were randomly pided into group A and group B, with 36 cases in each group. Group a received routine nursing, and group B patients received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hospital stay and glass coma score of group A and group B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Results: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group B was 91.67% higher than that of group A was 66.67% (P < 0.05). The hospitalization time of group B was shorter than that of group A, and the Glasgow coma score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group A (P < 0.05). Conclusion: the effectiveness of nursing safety management in critical care department is a necessary condition to ensure the safety of patients' disease treatment. Strengthening the research of clinical nursing path can shorten the treatment time of patients and quickly realize the prognosis.

[Key words]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 Department of critical care medicine; nursing; Safety management; Application effect

重症医学科主要负责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工作,对患者生命延续以及生命安全起到重要保障[1]。在重症医学科安全管理中需积极开展临床护理工作,保证患者治疗安全性与有效性[2]。临床护理路径作为现代化护理服务,对改善患者病症有重要作用[3]。研究以重症医学科2021年1月-2021年8月收治的7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为例,分组护理观察临床护理路径护理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以重症医学科2021年1月-2021年8月收治的7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为例,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A组,B组,各36例。B组男19例,女17例,年龄44~65岁,平均年龄(52.11±2.06)岁;A组男21例,女15例,年龄42~62岁,平均年龄(52.10±2.11)岁。对比两组患者资料未见统计学意义(

P>0.05)。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知情同意书》签字。纳入标准:符合重症颅脑损伤诊断;年龄>18岁;无精神性疾病。排除标准:年龄≤18岁;存在精神性疾病;生命体征不稳定;脏器损伤严重。

1.2方法

A组采用常规护理,给予患者日常饮食生活指导,监测其生命体征,按照医嘱为患者用药指导。B组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组建护理小组,制定临床护理路径内容,对护理成员培训,了解重症患者抢救内容。(1)针对急重症患者做好相关抢救准备,为患者开通绿色通道,并且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及时通知医生开展救治。(2)针对患者救治中情绪异常,护理人员需积极进行安抚,减少患者恐惧情况降低情绪应激造成的不良事件发生。(3)护理中积极做好并发症预防工作,针对常见脑水肿,脑供血供养不足进行预防,给予患者及时补液;护理中做好无菌护理,防止患者出现感染。(4)患者病情稳定后为患者进行健康知识讲解,使患者对自身疾病有清楚认知,并且给予患者饮食指导,药物指导,运动指导,直至患者出院。

1.3观察指标

观察A组,B组护理满意度以及住院时间及格拉斯昏迷评分比较。

满意度:以护理专业性,护理环境,护理态度为评分依据100分满分,0~59分不满意,60~80分较满意,81~100分满意。满意度=1-不满意度。格拉斯昏迷评分最高分15分,评分越高昏迷程度越轻。

1.4统计学分析

SPSS 19.0软件统计分析。计数资料%表示,χ2检验;计量资料均数±标准差,t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

  1. 结果

2.1护理满意度比较

B组护理满意度91.67%高于A组满意度66.67%(P<0.05),见表1。

表1护理满意度比较(%)

组别

满意

较满意

不满意

总满意

A组(n=36)

10(27.78)

14(38.89)

12(33.33)

24(66.67)

B组(n=36)

14(38.89)

19(52.78)

3(8.33)

33(91.67)

x2

-

-

-

6.821

P

-

-

-

0.009

2.2住院时间及格拉斯昏迷评分比较

B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于A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高于A组(P<0.05),见表2。

表2住院时间及格拉斯昏迷评分比较(625e6a3fdcc0c_html_d059dad0469d00d3.gif ±s)

组别

住院时间(d)

格拉斯昏迷评分(分)

A组(n=36)

16.58±2.08

9.14±1.04

B组(n=36)

11.28±2.02

13.14±1.02

t

10.968

16.475

P

<0.001

<0.001

  1. 讨论

重症医学科是医院开展医疗卫生服务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挽救患者生命安全保证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环节[4]。重型颅脑损伤作为重症医学科常见病症,具有较高危险性,需要积极加强科室的护理管理工作,保证患者救治安全性[5]

临床护理路径目前在重症医学科护理管理中十分重要,为患者开展疾病治疗中可依据患者实际情况,结合患者病情以及相关护理措施降低患者救治中不良情况发生,为患者从饮食管理,生活管理,药物应用管理,情绪管理,并发症预防管理等多方面进行管理,对患者疾病预后有重要作用[6]。此次研究结果发现B组患者护理管理满意度评价高于A组,且护理后患者格拉斯昏迷评分明显高于A组,提示重症医学科护理管理中利用临床护理路径对改善患者病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有积极意义。

综上所述,重症医学科护理安全管理的有效性是保证患者疾病治疗安全性必要条件,加强临床护理路径研究,可缩短患者救治时间,快速实现预后。

参考文献

[1]党振. 危机管理在重症医学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0):227+230.

[2]赵婷婷,温悦艳. 品管圈在重症医学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8):265+268.

[3]包红梅. 重症医学科护理安全管理体会[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5):224.

[4]史巧敏. 分组交接班模式在重症医学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运用[J]. 中医药管理杂志,2019,27(14):130-131.

[5]宋敏. 危机管理在重症医学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 中国卫生产业,2019,16(13):112-113+116.

[6]杨利娟. 品管圈在重症医学科重症医学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15):176+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