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灸治疗7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19
/ 3

中医针灸治疗 7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

唐家发

大庆市人民医院针灸科 黑龙江省大庆市 163316


【摘要】目的:研究7例功能性消化不良实施中医针灸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7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其中4例纳入实验组,实施中医针灸治疗,其中3例纳入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对比对照组,实验组明显改善治疗后临床症状分值,P<0.05;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临床症状分值、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P>0.05。结论:7例功能性消化不良实施中医针灸治疗,临床疗效令人满意。

【关键词】中医针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疗效


中医学提出,功能性消化不良属于“胀满”、“胃胀”、“中满”、“痞满”、“腹胀”、“嘈杂”等范畴,在《内经》中最早记载,对这一疾病进行了论述,主要临床表现是恶心、食欲不振、胃灼热、嗳气、饱胀、腹痛,是一种综合性疾病,临床不清楚其发病机制,治疗过程中可以应用西沙比利、吗啡、吡拉西汀、莫沙必利等西药,效果不够理想[1]。近些年来,在胃肠道疾病治疗过程中应用针灸,临床疗效较为显著,针灸治疗后,可以将患者炎症最大程度缓解。临床实践证实,给予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实施针灸,针对其治疗效果,没有特定评价标准,医院一般将临床有效率标准自拟[2],评价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本组实验选择7例患者,分析7例功能性消化不良实施中医针灸治疗的临床疗效。

1 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在我院2020年1-12月随机选择7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符合诊断标准,知情同意,抽签分组,实验组4例,男女是2例、2例,年龄24-54(37.6±4.4)岁,对照组3例,男女是2例、1例,年龄25-55(37.5±4.5)岁。两组患者对比资料得出P>0.05。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方法,每次使用5mg西沙比利片,每天使用3次此药,在餐前15分钟用药,共计用药2周。

实验组实施中医针灸治疗,使用毫针对患者内关穴、足三里进行直刺,在1-1.5寸,若患者肝胃不和,采用泻法治疗,其他没有此类症状,不采取治疗干预。大幅度提插,转入180-360°,转入频率每分钟120-160次,若患者肝火旺盛,将期门、行间等穴位增加,若患者脾胃不和,增加章门、三阴交等穴位,直刺1-1.5寸,轻微提插,每天治疗1次,每周治疗时间5次,为1个疗程,共计治疗2个疗程。

1.3效果分析[3]

治疗后,全部消失主要以及次要症状,判定痊愈;改善主要以及次要症状,判定显效;改善主要症状,存在次要症状,判定有效;不符合以上情况,判定无效。总有效率=100.00%-无效率。

1.4统计学分析

运用SPSS25.0统计学软件,以率(%)的方式表示计数资料,χ2检验,以[625e6c348c10c_html_6e623fb9647fac2e.gif ±s]的方式表示计量资料,t检验,P<0.05,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实验组明显改善治疗后临床症状分值,对比对照组,P<0.05;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临床症状分值、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P>0.05。

1 两组患者对比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分值(分)

组别

早饱感

餐后饱胀不适

上腹痛

上腹部烧灼感

胀气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实验组(n=4)

2.36±1.18

1.26±0.18

3.99±1.52

2.37±0.11

2.48±1.26

1.07±0.17

1.08±0.72

0.45±0.06

3.27±1.33

1.55±0.17

对照组(n=3)

2.32±1.12

1.88±0.18

3.91±1.56

2.99±0.33

2.44±1.16

1.57±0.19

1.02±0.77

0.85±0.14

3.22±1.32

2.33±0.33

t

0.0453

4.5098

0.0682

3.6009

0.0429

3.6723

0.1061

5.2372

0.0494

4.1384

P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接上表

组别

呕吐

恶心

过度嗳气

上腹不适

总分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实验组(n=4)

0.42±0.12

0.08±0.02

0.67±0.21

0.18±0.12

1.92±0.88

0.92±0.12

4.12±1.33

2.33±0.06

20.33±2.81

10.25±1.32

对照组(n=3)

0.38±0.12

0.22±0.08

0.65±0.22

0.48±0.12

1.88±0.85

1.33±0.22

3.98±1.25

2.81±0.32

19.98±2.55

14.48±1.01

t

0.4364

3.4641

0.1223

3.2733

0.0603

3.2081

0.1412

3.0265

0.1692

4.5939

P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 两组患者对比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

组别

痊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不良反应

实验组(n=4)

2(50.00)

1(25.00)

1(25.00)

0(0.00)

100.00

0(0.00)

对照组(n=3)

0(0.00)

1(33.33)

1(33.33)

1(33.33)

66.66

1(33.33)

χ2





1.5556

1.5556

P





>0.05

>0.05

3 讨论

由于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存在食欲不振、呕吐、恶心等症状,治疗期间,将任何器质性病变排除,不存在代谢性疾病,为患者实施专业治疗,可以对患者病情进行控制,将治疗效果达到。为患者实施西药治疗,可以选择西沙比利片,效果不理想,还容易发生心血管事件。

临床实践证实,7例功能性消化不良实施中医针灸治疗,可以促进患者临床症状明显缓解,针刺患者穴位,可以发挥积极治疗作用,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穴位,针刺这一穴位[4],可以将患者免疫功能增强,对患者脾胃进行调节,发挥补中益气作用,本经络穴包括内关穴,针灸内关穴[5-6],可以将腹疾去除。

本组实验得出:实验组明显改善治疗后临床症状分值;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临床症状分值、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P>0.05。对以上数据进行分析,两组患者总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不明显,是因为样本数据太少而导致,联合其他文献一起分析,实施中医针灸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高。

总结以上得出,7例功能性消化不良实施中医针灸治疗的临床疗效令人满意,安全性高,可以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参考文献:
[1] 山萍, 付雯琴, 薛美. 陆氏针灸弩法联合疏肝健脾饮治疗肝胃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效果研究[J]. 当代医药论丛, 2020, 18(18):4.

[2] 陈菲、张小卿、董佳梓. 针灸调控功能性消化不良与肠黏膜屏障及炎症反应研究进展[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 2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