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19
/ 2

中职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

姜宇

哈尔滨轻工业学校,黑龙江哈尔滨 150000

摘要:目前,中国正在向制造业强国迈进。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对机电技术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中等职业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人才培养也应向现代制造业的需求方向发展。本文分析了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教学现状,阐述了完善课程体系,增加实践教学比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有效运用现代教育手段,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逐步完善中等职业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教学机制。

关键词:中职学校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 现状 对策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是装备制造业的重点专业,涉及领域广泛。然而,目前中等职业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教学在教材选择、师资队伍建设、实训设施建设等方面存在许多问题,亟待研究和探讨。

1中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1.1教材内容陈旧,形式单一,缺乏吸引力

教材作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主要载体,是专业教学内容的支撑和基础,是推进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目前,中等职业学校机电专业教材陈旧,与企业脱节,不能突出职业教育的专业性和实用性,难以满足企业转型升级的需要。

目前,中等职业学校机电专业教材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以专业技能课程教材为代表,多采用传统结构,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综合性,但缺乏与实际工作的联系,不能吸引学生,难以将学生带入工作岗位;另一种是以项目和任务形式编写的教材。虽然强调了学习目标和任务,但知识相当笼统。中等职业学校基础薄弱的学生,学习难度过大,学习效果不好。

1.2师资队伍无法保证课程实施的质量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教学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必须处理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掌握行业最先进的知识,跟上行业的发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整体水平远远落后于专业发展的要求。许多专业课教师是从基础课教师,特别是机电专业的专业课教师,其中相当一部分是从物理、数学等其他专业转型而来的。对机电专业及行业的现状和发展缺乏了解,缺乏系统的理论基础和国际化操作技能,课程实施质量难以保证。教师缺乏终身学习意识,没有积极学习机电技术的最新理论和实践成果,跟不上当前机电行业的发展速度。然而,由于种种原因,高端机电人才不愿从事教学行业,更愿意去财力雄厚的企业,导致机电师资短缺。

1.3教学实践、实训设备不足

教学实习在中等职业机电专业教育中占有很大比重。机电专业实习的特点是:对硬件设施要求较高,每台设备单价较高。以我校为例,实训条件、设备组装及相关实验室相对落后,实训室空间不大,实训设备太旧,设备数量少,使得只有少数学生能正确使用设备,大部分学生比较松懈,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

2有效改善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教学质量的具体对策

2.1更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模式

以学生为中心,改进德技结合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打破传统的学科教学模式,创新模块化教学模式,探索“行动导向”教学、项目教学、情境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新的教学方法,支持教师形成特色教学风格。

2.2完善课程体系,增加实践教学

构建对接职业标准的课程体系,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为实现“1”和“X”证书的有机衔接,学校和企业应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根据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制定和完善课程标准,重构基于职业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融入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将职业技能水平标准等相关内容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促进职业技能水平证书与学历证书的相互融合。

(2)编写新的活页式校本教材,开发特色校本课程,应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融入教材,对接专业链、产业链,体现课程内容与专业标准、教学过程和生产过程的衔接。应注意在校本课程中向学生介绍机电技术的最新理论和实践成果,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他们对该专业的理解。尽可能为教材提供完整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并提供丰富的教学图像、微课视频等数字化资源,教材中应以二维码的形式嵌入动画和题库,帮助学生理解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例如,学生可以随时扫描二维码进行预览或查看。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教学资源平台及时分析和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和活页教材。

(3)提高实践教学的比重,一方面增加实践课程总数和实践教学课时在课程中的比重,另一方面加强企业间的合作,与企业共建岗位实践课程,构建“课程培训+综合培训+岗位实践”的高效实践教学体系。

2.3专兼结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针对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教师教学能力不足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解决。

首先,通过对知名企业的深入学习和实践培训,提高专业带头人制定和实施专业发展规划、创新校企合作机制、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核心课程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的能力,项目开发和社会服务,从而扩大行业影响力,拓宽视野。

二是通过课程建设、项目研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新装备培训、国内进修培训、企业实践培训、各类教学竞赛、指导技能竞赛等,提高青年骨干教师的教育综合能力,教学和工程实践,成为课程设计能力、创新能力和教学控制能力“三强”骨干教师。

三是开展教师入企和工匠入校活动,拓宽校企人才流动渠道,让教师深入企业一线,努力提高自身的技能和素质,满足一体化教学和实训指导的需要,让企业的高技能人才和熟练技工作为兼职教师进校,参与专业建设、课程开发等项目,促进合作企业参与教学全过程。

通过上述措施,将形成以“行业大师+高技能人才”、“专业骨干+技术名人”、“青年教师+技术骨干”为主体的教学团队格局,形成“固定岗位”与“流动岗位”相结合的一流教学队伍,形成良好的双师型结构和能力。

2.4加强校企合作,实现校企双赢

实训是职业教育最重要的教学手段,实训基地是职业学校最重要的条件。

(1)学校培训基地的建设。校内实训基地是实践训练的基础,主要解决了与理论教学同步训练的问题。中等职业学校要争取各级财政、行业、企业的支持,因地制宜,创造条件,加强学校培训基地建设。

(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校外实训基地是学生了解社会、熟悉企业生产经营环境、巩固课堂知识的关键环节。职业学校可以委托、租赁、承包、共建等形式建设校外实训基地。

通过实践,学生可以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学校应该在实验中为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机会,以便他们能够真正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学校应更多地利用企业设备资源,加强学生的实践教学。加强校企合作,可以使学校和学生面向市场,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为企业输送更多合格人才,实现双赢。

2.5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教育面临着重大改革,职业教育也不例外。现代教育手段是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它能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化。特别是机电技术等学科,例如借助“微课程”,帮助教师解释知识点或技能点,使用动画可视化抽象微型黑匣子的概念,演示抽象概念、复杂结构、复杂动作等,利用虚拟仿真,向学生展示那些“看不见、进不去、动不得、难再现”复杂场景环境和过程,使学生有真实感和体验。因此,在教学中运用适当的现代教育手段,可以保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使学生掌握更多的技能和知识。

3结语

总之,随着“中国智能制造2025”和“工业4.0”概念的提出,中等职业学校机电技术专业将迎来新一轮的发展。为了实现培养高素质技能型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人才的教育目标,中等职业学校必须全面、深入地了解当前专业教学现状,正视存在的问题,通过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模式、提高实践教学在整体教学中的比重、开展校企深度合作等策略,完善课程体系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有效地促进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教学适应时代要求,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成勇.浅谈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20(11)52-53

[2]杜佃龙.中职学校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职业.2021(17)69-70

[3]范勇彬.论中职学校机械专业教学现状与对策[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8(1)308-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