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科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临床作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0
/ 2

肿瘤科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临床作用分析

李春露, 裴春丽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昌吉分院(新疆昌吉市) 831000

【摘要】目的 对比观察将护理风险管理应用于肿瘤科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患者护理中的临床作用。方法 将本院2021年2月-2022年1月间收治的患者资料进行整理,从中抽取30例肿瘤科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根据不同的护理模式均分2组,其中采取常规模式进行护理干预的15例记作参照组,另采取护理风险管理的15例记作研究组,对比不同方案对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接受研究组方案干预有更低的几率出现不良事件,差异明显(P<0.05)。于满意度的对比研究组更高,差异明显(P<0.05)。 结论 将护理风险管理应用于肿瘤科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患者护理中,能够在极大程度上减少出现不良事件的可能,让患者的病情恢复效果更好,对临床工作更加满意,应用效果显著。

【关键词】护理风险管理;肿瘤科;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

肿瘤疾病是当前一个主要的疾病种类,患者病情轻重不一,部分患者需要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接受化疗,或采取静脉补充营养,因此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的应用几率较高,在保证护理质量的前提下,能够在较长时间内应用[1]。但在实际工作中发现,部分患者置管后出现风险事件,对治疗产生了不利影响。本次研究即将风险管理应用于患者护理中,观察应用效果,内容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本院2021年2月-2022年1月间收治的患者资料进行整理,从中抽取30例肿瘤科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根据不同的护理模式均分2组,其中采取常规模式进行护理干预的15例记作参照组,另采取护理风险管理的15例记作研究组。参照组中患者年龄最小30岁,最大61岁,均值(45.67±15.67)岁;其中4例患者性别为女,另11例性别为男。研究组中患者年龄最小31岁,最大62岁,均值(46.24±15.24)岁;其中5例性别为女,另10例性别为男。将基础资料进行对比,可见无差异性出现(P>0.05),符合对比研究要求。

1.2方法

参照组对患者进行常规护理,护理人员按照相关规定及医嘱对患者进行指导和监护。研究组此外另对患者进行护理风险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2.1心理护理

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容易出现消极情绪,因此治疗过程中必须加强对患者的观察和心理评估,及时发现患者的情绪波动并进行指导,避免患者对治疗产生排斥,提高患者和家属的配合度。

1.2.2置管护理

置管过程中,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穿刺血管及部位等进行谨慎选择,操作要轻柔、流畅、准确,加强对穿刺部位的监测,确保置管的稳定,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1.2.3风险管理

置管工作严格落实无菌化操作,各级医护人员加强管理,医护人员注重培训,术后加强对患者的健康宣教,做好置管的维护。

1.3观察指标

对比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接受不同方案干预后出现不良事件的几率,并调查患者的反馈[2]

判别标准[3]:在患者接受护理后邀请其对临床工作进行评价, 选择“很满意、满意、不满意”其中之一,调查以匿名方式进行,很满意和满意评价患者组中占比为满意度。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计算分析过程使用SPSS21.0软件完成,t和x²进行检验,(625f5d51bc966_html_a976f5964a747d93.gif ±s)作为计量资料,率作为计数资料,对比有显著差异时(P<0.05)。

2 结果

2.1对比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接受不同方案干预后出现不良事件的几率

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接受研究组方案干预有更低的几率出现不良事件,差异明显(P<0.05)。如下表1所示。

表1 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接受不同方案干预后出现不良事件的几率对比[n(%)]

组别

例数

出血

静脉炎

感染

发生率

参照组

15

2

3

1

6(40.00%)

研究组

15

1

0

0

1(6.67%)

x2

-

-

-

-

4.658

P

-

-

-

-

0.031

2.2对比患者接受不同护理方案后的满意度

患者接受研究组方案护理后共15例对临床工作表示满意,满意度100.00%;参照组11例,满意度73.33%。于满意度的对比上研究组更高,差异明显(x

2=4.615,P=0.032)。

3 讨论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是当前肿瘤科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操作的难度较低、安全性较高,但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常发现患者出现并发症情况,对患者的治疗和预后效果产生不利的影响,降低患者的满意度,需要通过有效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4]。护理风险管理是在护理过程中通过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干预,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安全性的措施,在对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患者进行干预的过程中,引发风险的主要因素包括患者因素和护理人员因素等,因此首先要加强对患者的心理干预,提高配合度;同时要注重护理人员培养,提高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5];同时要加强对患者的术后干预,提高患者自我维护能力,通过加强监管的方式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恢复效果。根据研究结果显示,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接受研究组方案干预有更低的概率出现不良事件,差异明显(P<0.05)。于满意度的对比上研究组更高,差异明显(P<0.05)。

综上所述,将护理风险管理应用于肿瘤科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患者护理中,能够在极大程度上减少出现不良事件的可能,让患者的病情恢复效果更好,对临床工作更加满意,应用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张萍. 循证护理模式对乳腺癌术后留置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患者康复锻炼的依从性及并发症的影响[J]. 黑龙江医学,2021,45(22):2370-2371.

[2]吴完婷. 静疗专科护理对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治疗依从性及并发症分析[J]. 吉林医学,2021,42(11):2788-2790.

[3]潘艳,王晓楠,雷音梅,关琼瑶. 1例双侧乳腺癌患者PORT拔出后PICC置管护理经验[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1,6(31):18-20.

[4]李虹,陆依琳. 延续护理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肿瘤患者中应用效果[J]. 中外医疗,2021,40(31):171-173+178.

[5]潘惠仪. 综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妇科肿瘤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后并发症的应用价值分析[J]. 中国社区医师,2021,37(28):13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