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路径对浅表性膀胱癌手术患者肿瘤标志物水平及免疫指标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0
/ 2

临床护理路径对浅表性膀胱癌手术患者肿瘤标志物水平及免疫指标的影响

罗小艳

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 四川 成都 611130

摘要 目的 临床护理路径对浅表性膀胱癌手术患者肿瘤标志物水平及免疫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7月-2020年7月我院收治的浅表性膀胱癌手术患者共60例,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参照组,各30例。参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肿瘤标志物水平、免疫指标。结果 两组肿瘤标志物水平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免疫指标对比存在差异,观察组优于参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运用效果理想,且能改善患者免疫学指标,值得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 浅表性膀胱癌;手术治疗;临床护理路径;肿瘤标志物;免疫指标

浅表性膀胱癌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泌尿系统恶性肿瘤,此病具有恶化程度高、致死率高等特点。现代医学研究指出[1],浅表性膀胱癌的发生同泌尿系统感染、梗阻、结石等因素有关。在此类因素的长期刺激下,膀胱黏膜腺上皮易出现恶性病变。而在疾病发生后临床需要对患者进行及时治疗,目前临床治疗此病的主要手段便是手术治疗的方法。而在患者接受手术治疗的同时,护理工作是否科学通常会对患者预后带来直接影响。基于此,本次实验将围绕着临床护理路径对浅表性膀胱癌手术患者肿瘤标志物水平及免疫指标的影响进行论述,详细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7月-2020年7月我院收治的浅表性膀胱癌手术患者共60例,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参照组,各30例。参照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44-72岁,平均年龄(58.35±4.33)岁;观察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44-73岁,平均年龄(59.08±4.07)岁;两组资料比对无显著差异存在(P>0.05)。纳入标准:参与研究者均符合浅表性膀胱癌诊断标准及手术指征;患者对研究知情且同意;排除标准:伴有其他严重疾病者;拒绝加入研究者;临床资料不完整者。

    1. 方法

1.2.1参照组

参照组应用常规护理的方法,即按照医嘱对患者进行相关的病情基础护理。

1.2.2观察组

观察组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详细如下:(1)建立小组。建立临床护理路径小组,小组需要对患者病情、风险等进行评估,并制定护理路径表付诸实施。(2)护理实施。①入院。做好患者的接待工作,带领患者熟悉环境,并布置好病房,同时指导患者完成相关检查。②入院2d-术前1d。注意对患者的健康宣教,排解患者负性情绪,同时提前进行术后体位、排便等训练。③手术当日。完善术前准备,注意术中配合,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④术后护理。术后注意对患者的病情观察以及体征监测,加强对并发症的预防,并做好术后灌注化疗的准备。化疗前3h禁止饮水,同时注意化疗期间帮助患者调整体位。最后要根据患者恢复状况,帮助患者制定饮食方案、锻炼计划等,以提高患者抵抗力,促进患者恢复。(3)护理评价。护理结束后对护理效果进行评价,总结护理中的不足并制定解决措施,以便及时调整护理方案。

1.3指标观察

比较两组肿瘤标志物水平、免疫指标。肿瘤标志物水平包括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生存素。免疫指标IgM、IgA[2]

1.4统计学处理

此次研究使用的统计学软件为SPSS19.0,计量资料为均数±平方差(625f5d8ab3e9f_html_eecbdeb449934a29.gif ±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为例数率(%),卡方检验,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的肿瘤标志物水平

研究结果显示,参照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为(112.4±15.6)μg/ml,观察组为(111.9±14.8)μg/ml,t=0.127,P=0.899,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生存素水平为(0.8±0.2)μg/ml,观察组为(0.7±0.3)μg/ml,t=1.519,P=0.134,无显著差异(P>0.05)。

2.2 比较两组患者的免疫指标

研究结果显示,参照组IgM水平为(1.68±0.71)g/L,观察组为(1.02±0.35)g/L,t=4.567,P=0.000,观察组优于参照组,差异明显(P<0.05)。参照组IgA水平为(0.97±0.41)g/L,观察组为(1.43±0.54)g/L,t=3.716,P=0.001,观察组优于参照组,差异明显(P<0.05)。

3 讨论

浅表性膀胱癌手术患者的效果以及预后恢复,同临床护理密切相关。以往在患者的护理中多应用常规护理的方法,故而护理质量并不理想。所以可采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方法,该种护理方法是一种贯穿患者入院到出院的护理模式,该种护理模式中各个护理环节衔接紧密,且环环相扣,应用后便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继而确保患者的恢复[3]。并且在临床护理路径应用后,患者可以得到全面的护理,这样则能促进患者营养水平的提高以及身体功能的恢复,从而为患者免疫学指标的改善提供良好的支持。另外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还可以弥补常规护理的不足,使患者的护理需求得到充分满足。因此,临床应积极推动临床护理路径在此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组肿瘤标志物水平对比无明显差异存在(P>0.05)。两组免疫指标对比均存在差异,观察组优于参照组,差异明显(P<0.05)。由此可见,临床护理路径同常规护理,在对患者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影响上并无明显的差别存在。但在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后,可大大改善患者的IgM、IgA水平,这同以往报道的结果接近。表明临床护理路径可对患者的免疫学指标改善起到积极作用,因而临床在对患者护理时可优先考虑应用此种护理方法。

综上所述,临床护理路径运用效果理想,且能改善患者免疫学指标,值得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裘友好,楼国光,方美玉.复方苦参注射液对浅表性膀胱癌患者炎症因子及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20,v.30(9):100-103.

[2]周俊,陈如,马锋.两种手术方式对T2~T3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的远期疗效的影响[J].实用癌症杂志,2019,34(4):672-674.

[3]史丽,张惠中,董轲.临床护理路径对浅表性膀胱癌手术患者肿瘤标志物及免疫指标的影响[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9,v.26(9):11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