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的难点与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0
/ 3

高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的难点与对策

张杰

陕西国际商贸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陕西西安, 712046

摘要:新时代高校构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机制,不仅能够改变教师传统的教学观念,提高学生思政学习的兴趣道德和课堂注意力,提升思政课堂效率,还能体现立德树人,使高校培养出既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素养又具备高尚思想道德品德的全面发展型人才,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但总体来看,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的深入推进仍亟待解决许多难点亟待解决,本文就此展开分析研究。

关键词:课程思政;思政课程;协同育人;难点;对策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搞好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建设意义重大,是新时代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重要举措,也是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教育根基的重要途径。在全面开启建设教育强国的新征程中,我们要以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搞好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的协同育人重要工程,教育引导青年学生坚定跟党走、奋进新时代,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同亿万人民一道,在矢志奋斗中谱写新时代的青春之歌

一、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育人的统一性

思政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具有不可替代性。课程思政实质是一种课程观,不是增开一门课,也不是增设一项活动,而是将思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环节、各方面,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课程思政是落实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重要举措。课程思政不同于思政课程,但在目的与意义上,两者之间是有机的统性。

1、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在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上的统一

每个国家都是按照自己的政治要求来培养人,世界一流大学都是在服务自己国家发展中成长起来的。我国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方向要同我国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人民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高校所有课程、所有教师,都要明确政治方向,坚定政治意识、法律意识、底线意识,要引导学生将自己所学凝聚为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高校所有课程都是为着培养学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因此,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统一于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2、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在立德树人方面的统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这是人才培养的辩证法。一直以来,中华民族都注重以德立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就是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不断提高学生思想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立德树人,不仅是思政课程及教师的职责,更是所有课程、所有教师的使命。因此,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统一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3、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在育人要求上的统一

在大德育观导向下教育改革深入推进。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增强了教育工作的广度与深度,也将思想政治教育推进到了新的高度。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是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的内在要求。全员育人是横向要求,思想政治教育不单是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及其他学生工作者的职责,也是所有课程、所有教师的职责。全程育人是纵向要求。从学生入学到学生毕业,从课上到课下,立德树人既是第一要务,也是最终归宿。全方位育人是立体化教育教学要求。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我们不能把人训练成机器,更不能培养出对国家、社会、人民有危害的高技能工具,而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要求高校教人主,明确教育与领系,思想政治工作、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

  1. 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的现实难点

1、对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认识不够充分

高校对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的重大意义认识不够充分,主要体现三个方面:学校角度,高校对课程思政育人缺乏深刻认识,制定的规则缺乏可操作性,从高校层面统筹领导不利。学院角度,学院领导不重视课程思政的建设,仅简单传达学校层面关于课程思政的文件,有的学院不重视没有进行课程思政的实质建设,即使有的学院进行课程思政的建设也是构建体系不完善,落实不到位。很多学院认为,育人教育的主渠道应该是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思政教师,因此主观意识认同较为片面僵化。教师角度,教师是教学授课主体,教师对课程思政育人理解的深度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课程教学品质。从实践教学状况看,大部分专业课教师受到传统教学模式影响,在授课过程中重点传授本学课的专业知识,不重视专业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因此在学科课程中,课程思政的育人效果不是很明显。

2、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缺乏统筹管理

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结合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做好顶层设计和统筹管理。当前,在大德育观导向下,教育改革深入推进,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增强了教育工作的广度和深度,也将思想政治教育推进到了新的高度。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是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的内在要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高校缺乏对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横向和纵向的统筹管理,管理碎片化现象依然普遍存在,难以充分发挥协同育人的功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条块分割的状况仍比较突出,多部门合力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机制亟待健全。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是一个系统工程,纵向上涉及到学校各级部门,横向上涉及到学校各个二级学院、各位教师,需要精心统筹,细订方案。高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运行机制的健全,既需要核心指导,也需要实践探索。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具体到教学方式上,就需要做出很多改革创新。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背景下,如果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两张皮的问题未能在实践中加以解决,思想政治教育就很难做到全面开花,这需要课程设计、教学部署等由小到大、由点到面,先打开一个突破口,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再进行经验复制和推广。

3、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缺乏制度保障

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制度缺乏操作性,高校在课程思政体系建设、制度规章设定、考核评价监督方面缺乏可操作性。许多高校无论是在学校层面还是在教师层面,对课程思政认识肤浅,处于简单了解阶段,尤其在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措施的制定上处于空白,制度落实上缺乏深层次的探讨与研究。一直以来,高校对教学成果的考核普遍存在重智育轻德育、重专业轻思政的倾向,同时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成效和教学方式也难以量化评价,这使得真正建立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考核激励制度尚有不少难度。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还是一个涉及面广的工作,需要建立良好的监督反馈机制,以及时解决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使教育教学改革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最好的效果,但目前监督反馈机制尚未建立。

4、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师资队伍有待优化

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成效的取得,教师素养是关键因素。人才滞后于形势发展的情况在很大程度上还存在。思政课程教学中教师作为教学实施者,具有专业的思政教育知识,但在课程思政理念下,其他学科课程与思政教学重点和难点不同,其他学科教师对思政教育的思想和方法不足,不具备思政教学理论和实践知识,课程思政难以达到思政课程的水平,往往只是在教学过程中穿插讲述思想政治内容,不能从较深层次开发和运用思政内容,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作用难以体现。教师课程思政的教学能力确实亟待提高。课程思政要求专业课教师将专业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实现融合,要求授业传道、润物无声,这比单纯进行专业教学要求更高,而很多专业课教师在求学阶段及工作期间并未系统地学习过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学习和了解还不够,政治素养和理论积淀还不够深。教师素养如果跟不上形势发展,也将制约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的效果,教师素养提升是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推进的必然需要。

三、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对策

1、统筹规划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

充分发挥党委凝心聚力、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严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高校思政教育的顶层设计。坚持从中国特色高校把教育知道层面认识课程思政,以“三全育人”体制机制建设为牵引,完善“党委领导、行业参与、教务主导、思政指导、全员育人”的育人制度体系,增强育人制度协同,创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制度建设与激励机制。明晰工作思路,形成有力推进举措,制定出台相关文件,修订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不断深化“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都育人”的格局。坚持理论研究与实践推动同步并进,学院党委书记牵头整合马克思主义学院和教务处等部门的精兵强将,积极开展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政策和理论研究,聘请专家进行课程思政的专题讲座,统一思想、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制定切实可行的协同育人实施方案,明确思政理论课、专业课在思政教育中的功能定位,充分发挥思政课程的价值引领作用,不断创新课堂教育形式,增强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坚定理想信念;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形成协同育人合力。

2、增强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意识

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取得良好效果,提高主体意识是前提。提高高校领导、管理层面对课程思政的高度重视,只有高校领导、管理层对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意识程度提高,才能使得课程思政从制度、财力各方面得到有力保障。提高各类学科教师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意识。教师是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主体,各类学科教师在思政方面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到课程思政在学生群体中的教学效果。为此,要着力加强各类学科教师的思政教育能力。要不断、定期的加强学科教师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学习,提升学科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能力。学科老师只有通过对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学习,将思想政治理念人心、人脑、人魂,才能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恰到好处的融人思政元素,将思政内容与学科内容密切结合。同时,要提升学科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能力。教师要注意平时授课过程中,关注学生个体特征,关注学生时代特征,在教学过程中洞察学生思想动态,因材施教,达到更好教学效果。另一方面,要不断突破改善学科教师教学方法,传授学科知识过程中,学科教师要根据不同课程、不同专业学生特点,开发创造新的教学方法。学科课程,教师不仅重视专业知识传授,更应该加人情景模式、讨论模式或者启发式教学模式,增强课堂教学效果。综上所述,在“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的创新上,提高各层面主体之意识,是协同育人的前提与基础。重中之重,教师是这个过程的主力军。

3、完善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保障机制

建立互联互通的思政教育资源整合机制,建立资源交流和共享平台,打破高校思政课、通识课和专业课之间的壁垒,把思政教育工作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统筹推进。要完善制度配套,进行制度创新,以此保障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落实落细。考核激励制度是教学改革的风向标。高校要在考核主体多元化、考核内容颗粒化的基础之上,将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工作内容、实践效果与教师的年度考核、职称评聘、职务调整、工资待遇等挂钩,调动教师参与课程思政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制定合理的考核标准,将专业教育水平与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置于同等重要的位置,对二者赋予合理的考量比重,要在学生评教、督导评课、同行听课等评议项目中设置“德育”指标。教学改革不能只创新不反馈、只执行不反思,畅通便捷的监督反馈是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的关键环节。因此,要进行监督反馈制度创新。监督反馈要做到责任到人,要让教师在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过程遇到任何问题时都有反馈渠道,并且问题能够得到及时关注和解决。建立健全课程评价机制,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评价体系要打破“五唯”的要求,坚持立德树人,坚守教育初心,为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要坚持以生为本,将学生的满意度纳入考核评价指标,体现评价的人文性,全面展现学生培养质量,提高课程教学效果。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的落地实施,既需要统筹设计,也需要制度保障。通过建立整合、监控、考评、激励等制度,作为协同模式运行的保障,从而真正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学生成长与成才的有机结合。

4、加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师资队伍建设

制定课程思政师资队伍培养计划,开展师资队伍培养,建成一支理论扎实、具备一定实践能力的思政师资队伍。要通过宣传教育,增强思政教育工作者的育德意识,明确立德树人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使命和责任。要转变教师以往重专业知识,轻价值观教育的理念,改变思政教育只是思政课教师职责的观念,通过多种方式,引导所有教师树立“大思政”课程理念,使价值观教育真正落地生根,提高思政教育的信力和效力。要强化课程思政师资队伍管理,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不断提高思政和专业教师育德能力。学校可推出线上线下教师交流平台,利用微信终端等互联网技术,为思政教师和专业课教师提供一个互相交流的平台,使思政教师能有效合理地讲学生所学专业课知识融入到思政课堂案例教学中,从根本上解决高校人才培养过程过学生专业课程与思政课协同育人的问题。

四、结语

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是教育理念、教育体制、教育方法的改革创新,既需要自上而下的体制创新,也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凝心聚力。尽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的深入推进会面临一些难点,但只要我们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心怀远大理想,担当时代重任,砥砺前行,同向发力,必将克服各种难点,在立德树人事业上不断创造新业绩。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把思想政洽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2]高德毅,宗爱东.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7(1)

[3]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报,2018-05-03(2).

[4]邱仁富.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的理论阐释[J].思政教育研究,2018(4)

[5]黄春.价值困境理路: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融合[J].渭河师范学院学报,2019(8)


作者简介:  张杰,男,山东临沂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1.陕西国际商贸学院教育教改研究项目《高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机制建设研究》,项目编号:JG202102。2陕西国际商贸学院校级项目《大学生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研究》,编码SMZX202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