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性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负性心理影响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0
/ 2

预见性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负性心理影响分析

张兴秀

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中医医院, 610200


摘要 目的 分析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对其负性心理的影响。方法 抽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64例作为本文的观察对象,并根据抽签法将其分成各有32例的对照组与观察组,前者接受常规护理,后者接受预见性护理,并对不同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负性心理评分,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卧床时间以及住院时间,观察组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关键词 预见性护理;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负性心理


急性心肌梗死是中老年群体多见的临床重症,随着病情的发展,多数患者会伴有心律失常的情况,因病情的严重性,对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性,使得患病群体多数伴有较大的心理负担,加上治疗过程较为漫长,且伴有一定的风险,使得患者易诱发更多的并发症[1],降低患者治疗的信心,因此,要想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提升预后,则需要以预防性的护理措施来规避风险因素,促进病情的改善。遂本文进行如下研究。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所选对象共计64例,均为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并将其按照抽签法分成两组进行对比,其中一组为对照组,一组为观察组。

对照组:本组32例中女性患者有14名,男性患者有18名,最小年龄者50岁,最大年龄者77岁,平均年龄为(60.77±3.41)岁。

观察组:本组32例中女性患者有15名,男性患者有17名,最小年龄者52岁,最大年龄者79岁,平均年龄为(60.64±3.22)岁。

以上患者的基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做好记录,以便及时发现病情的异常变化,同时结合观察的结果,遵医嘱做好对症的支持治疗,辅以良好的健康宣教。

观察组:预见性护理:(1)预见性心理护理:因病情的严重性,患者多伴有频死感,导致负性情绪加重,因此,护理人员首先需要对患者进行耐心的健康宣教,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讲解疾病和治疗的相关知识,提升患者的认知和依从性,并通过成功的案例,安抚患者的情绪,提升患者的信心,同时需要叮嘱患者家属给予充分的关心,缓解患者不良的情绪(2)预见性基础护理:一般早上9:00-12:00是病情多变的时间段[2],因此,该时间内需要增加巡视的次数,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做好定期的心率、血氧饱和度以及血压监控,尤其是女性相比男性没有更加明显的心律失常的症状,因此,要对女性群体重点关注,预防突发事件(3)预见性药物护理:遵医嘱正确使用药物的剂量,明确药物的用法,并做好患者的解释工作,告知其药物的干预原理,同时观察用药后的反应,如有异常,及时处理(4)预见性生活护理:给予患者高纤维、蛋白质的营养补充,限制脂肪的摄入,避免饮食过饱,减少心脏的负担,以少量多餐的原则为主[3],保证营养的补充,同时禁烟酒,不可用力排便,多食用新鲜的水果和蔬菜,补充膳食纤维和维生素,定期进行腹部的按摩,促进肠胃的蠕动,预防便秘。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的负性心理评分以及卧床时间与住院时间。

负性心理评分包括焦虑、抑郁,分别采取HAMA以及HAMD量表进行评估,得分越低越好。

1.4统计学分析

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25.0对处理文中数据,以(均数±标准差)为单位的为计量资料,对其实施t检验,当处理结果显示p<0.05,即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负性心理评分

见表一所示,负性心理评分,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一 负性心理评分 (x±s)

组别

n

焦虑

抑郁

观察组

32

13.11±2.13

12.17±3.75

对照组

32

25.88±4.32

23.14±4.86

t


14.998

10.109

p


0.000

0.000

2.2 卧床时间以及住院时间

如下表二所示,卧床时间以及住院时间,观察组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二 卧床时间以及住院时间 (x±s)

组别

n

卧床时间(d)

住院时间(d)

观察组

32

2.32±0.64

7.61±1.11

对照组

32

5.77±0.75

15.35±1.62

t


19.794

22.296

p


0.000

0.000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以胸痛为特征,是指心肌供血不足,发生持续性缺血而出现的心肌坏死性疾病,病情严重者多伴有休克、心律失常以及心衰等并发症,增加死亡率,因此,对于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律失常的患者而言,对症的治疗和科学的护理尤为关键。由于患者治疗期间,受不了解疾病、担心预后、病情变化快等因素的影响,会出现较大的负性情绪,加上病情的危重,易诱发较多的并发症,增加死亡率[4],所以临床应该通过预防性的护理措施来规避风险,安抚患者的情绪,保证诊疗流程的顺利进行。

本文的预见性护理可以在风险事件未发生时,通过监测患者的临床症状来分析风险因素,做好预防对症处理的护理模式,其可以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了解病情的特征和变化过程,制定有效的处理方式,以促进患者的病情改善,同时辅以预见性的心理疏导,可以帮助患者建立信心[5],提升对疾病的认知,调动患者的主动配合意识,从而保证诊疗流程的顺利进行,最大限度的规避不良事件的发生。

综上所述,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患者采取预见性护理可以取得良好的干预价值,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曲维艳.循证护理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后并发心律失常的效果[J].继续医学教育,2021,35(05):124-126.

[2]朱莉.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循证护理应用与临床护理学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21,19(13):200-201.

[3]曹娜娜,苗婧,王爱芳,李梅.护理风险管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贵州医药,2021,45(03):471-472.

[4]张佳丽.延续性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出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民康医学,2021,33(06):161-162.

[5]王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的分析与护理[J].系统医学,2021,6(05):174-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