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培酮合并丙戊酸钠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疗效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0
/ 2

利培酮合并丙戊酸钠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疗效分析

李观立

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 山东 聊城 252000

摘要:目的:明确利培酮合并丙戊酸钠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疗效。方法:纳入2019年11月到2021年7月进入本院治疗的98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试验,根据入院顺序将其选入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利培酮治疗,研究组采用利培酮合并丙戊酸钠治疗,比较两组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总治疗有效率为95.92%,其疗效显著比对照组的79.59%更高,P<0.05有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和对照组相比较,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P<0.05有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利用利培酮合并丙戊酸钠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效果很显著,并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关键词:利培酮;丙戊酸钠;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疗效

精神分裂症是临床中很常见的一种精神类疾病,其包含了精神类疾病的所有症状,开始主要是以幻听妄想,自言自语为主,但病情久了,伴有强迫症状;难治性强迫症具有强迫思维和全部冲突,例如很多患者会经常反复洗手,反复关窗,这属于强迫症。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目前一直是医学界,特别是精神医学头痛的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抗精神病的药物在临床上有十来种,真正有效的就5-6种,而且还是在规范治疗的前提下,所谓的规范治疗,主要是指住院治疗,并进行系统用药;若用药量不足,可能效果也不理想,所以一定要规范、系统治疗;若使用一种药效果不好,可以采用联合用药的方式进行治疗[1]。本次就主要针对2019年11月到2021年7月进入本院治疗的98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给其实施利培酮合并丙戊酸钠治疗的效果进行探究,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纳入2019年11月到2021年7月进入本院治疗的98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试验,根据入院顺序将其选入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9例;研究组年龄在23岁至63岁,平均年龄为(37.51±5.27)岁,男27例,女22例,病程4.9年至9.7年,平均(7.25±3.24)年;对照组年龄在25岁到64岁,平均年龄为(37.49±5.33)岁,男29例,女20例,病程5.2年至10.2年,平均(7.46±3.19)年。纳入标准:患者均符合难治性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均知情并且签署同意书;治疗依从性高。排除标准:病例资料不完整;无意识、不能交流、精神疾病者;合并心脑血管疾病;凝血功能障碍者;中途退出者。患者病程、年龄等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有可比性。

    1. 方法

对照组采用利培酮治疗,日剂量为4-6mg,平均(4.67±0.79)mg;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丙戊酸钠治疗,日剂量为600-1000mg,(801.27±97.55)mg,均连续治疗5个月。

    1. 观察指标

  1. 疗效:通过阴性症状评定量表(SANS)评定疗效,包含情感平淡或迟钝、思维贫乏、意志缺乏、兴趣社交缺乏、注意障碍等,0级表示无,1级表示可疑,2级表示轻度,3级表示中度,4级表示显著,5级表示严重;0级为治愈;1-2级为显效;2-3级为好转;未达到以上标准为无效;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好转率[2]

  2. 不良反应:嗜睡、便秘、头晕。

    1. 统计学分析

数据利用软件SPSS25.0处理,计量、计数资料用`x±s、(n,%)表示,差异性对应t、c2检验;依据:P<0.05有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研究组和对照组疗效对比

研究组总治疗有效率为95.92%,其疗效显著比对照组的79.59%更高,P<0.05有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研究组和对照组疗效对比(n,%)

组别

n

治愈

显效

好转

无效

总有效率

研究组

49

25(51.02)

16(32.65)

6(12.24)

2(4.08)

47(95.92)

对照组

49

10(20.41)

19(38.78)

10(20.41)

10(20.41)

39(79.59)

c2

/

/

/

/

/

4.873

P

/

/

/

/

/

0.027

2.2 研究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和对照组相比较,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P<0.05有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研究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n,%)

组别

n

嗜睡

便秘

头晕

总发生率

研究组

49

1(2.04)

2(4.08)

1(2.04)

4(8.16)

对照组

49

4(8.16)

5(10.20)

4(8.16)

13(26.52)

c2

/

/

/

/

5.494

P

/

/

/

/

0.019

3 讨论

难治性精神病是指通过常规治疗方法无法达到控制病情的一类精神病,临床上是指发病3年以上,通过药物、电休克等常规方法治疗后,病情仍然反复,无法治愈;该病包括的病种有精神分裂症、强迫症、躁狂症、双向情感障碍等。该病病因尚未明确,发病原因主要与边缘系统、自身因素、疾病本身的因素、社会因素和环境因素等有关[3]。根据相关统计显示,有50%左右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对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无效或者只有很少的反应[4]

本次研究中,给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使用利培酮合并丙戊酸钠治疗后,结果显示,研究组总治疗有效率为95.92%,其疗效显著比对照组的79.59%更高,P<0.05有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和对照组相比较,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P<0.05有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表明采用利培酮合并丙戊酸钠治疗后可以进一步提升疗效,并且安全性很高,应用价值很高。其中的利培酮主要具有抗精神病的作用,主要的有效成分是利培酮,目前的作用机制还不是十分明确。目前来看主要是通过作用于多种神经递质的受体,从而发挥抗精神病的作用,主要作用于多巴胺以及5-羟色胺等两种神经递质的受体,这两种神经递质都与机体的情绪、情感具有密切的相关性[5]。在临床上主要用于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的患者,也可以控制双相情感障碍的躁狂症;并且,利培酮也可以用于孤独症患者的易激惹状态,改善精神疾病患者的其他症状;但是,在使用时需要注意,一定要遵照医嘱的建议,按照医嘱推荐的用法、用量进行使用;在停药的过程中,一般不能突然停止使用,一定要按照医嘱推荐的用法逐渐减停[6]。丙戊酸钠是广谱的抗癫痫药物,对精神分裂症的发作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该药口服可迅速达到稳态血浆浓度,在临床上,丙戊酸钠对多种分裂症症状发作,都具有一定治疗效果,其抗精神病作用是与脑内γ-氨基丁酸的水平有关,γ-氨基丁酸属于抑制性神经递质,丙戊酸钠通过增强γ-氨基丁酸的水平,抑制中枢神经,减少病情的发作频率及发作状况。丙戊酸钠的治疗效果,与其在血浆内、脑内的浓度有关,因此患者在使用丙戊酸钠时,建议进行血药浓度的监测,一则可以保证此药物的治疗效果,二可降低副作用发生的风险。

根据以上所讲,利用利培酮合并丙戊酸钠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效果很显著,并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参考文献

  1. 李坤,陈天灵,熊伟,等.丙戊酸钠辅助治疗感染性脑炎所致精神障碍伴攻击行为患者的效果[J].中国医学创新,2020,17(7):4.

  2. 肖艳群,谢根英.丙戊酸钠缓释片联合利培酮治疗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的效果观察[J].上海医药,2020,41(12):3.

  3. 况雷雨.足量丙戊酸钠合并利培酮治疗急性躁狂症的效果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 2020,18(22):3.

  4. 胡中平.利培酮合并氯氮平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临床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 2020,30(15):243.

  5. 孙平平.利培酮联合氨磺必利,丙戊酸钠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分析[J].临床研究,2021,29(11):2.

  6. 林永和.利培酮联合丙戊酸钠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21,2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