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外科介入治疗下肢动脉血栓的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0
/ 2

血管外科介入治疗下肢动脉血栓的效果分析

何秋瑞 付亚圣 石荣跃(通讯作者)

福建省漳州第三医院 福建 漳州 363005

【摘要】目的:探讨在治疗下肢动脉血栓时采用血管外科介入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8月到2021年8月期间因下肢动脉血栓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患者,共有68例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将患者进行随机编号并按1:1的比例分成2组,对照组在治疗中采用常规抗凝治疗,研究组在治疗中采用血管外科介入治疗,重点对比总体临床治疗有效率以及患者治疗前后大小腿围差的改善情况。结果:与常规抗凝治疗的对照组相比,血管外科介入治疗的研究组总体有效率较高,P<0.05;研究组大小腿围差均较小;研究组血栓清除率较高,P<0.05。结论:对下肢动脉血栓患者的治疗中施以血管外科介入治疗具有确切的效果,可改善其临床症状,有效清除血栓,建议推广应用。

关键词:下肢动脉血栓;血管外科介入治疗;腿围;清除率


血栓是由沉积的血小板、不溶性纤维蛋白、陷入的红细胞以及积聚的白细胞所组成,多因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相互影响和作用下所形成。下肢动脉血栓发病率较高的疾病,病情发展较快,若未及时治疗可引发肢体坏死甚至截肢,不仅会影响患者生理与心理健康,严重者还会危及其生命安全。临床治疗该疾病主要以恢复动脉的通畅性并最大限度减少复发的几率为目的,治疗以溶栓、抗凝以及抗血小板聚集为主,虽然可缓解临床症状,但治疗时间较长,预后效果并不理想[1]。随着介入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现阶段在治疗下肢动脉血栓方面广泛应用介入治疗,本次研究主要探讨在治疗下肢动脉血栓时采用血管外科介入治疗的临床价值,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68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下肢动脉血栓的患者,随机按1:1比例分成2组,对照组纳入34例(男/女=19/15),年龄及平均值35-76(53.94±11.18)岁,14例患者发病部位在左下肢,15例患者发病部位在右下肢,5例患者发病部位在双下肢;研究组纳入34例(男/女=20/14),年龄及平均值38-75(53.53±10.29)岁,16例患者发病部位在左下肢,14例患者发病部位在右下肢,4例患者发病部位在双下肢,一般资料P>0.05,所有患者均在知情下参与研究。

1.2方法

对照组:对该组患者施以常规抗凝与溶栓治疗,在患者足背动脉处穿刺,先给予肝素5000U,维持注入时间在20-30min左右,取尿激酶20万U,将其与氯化钠溶液100ml混合再缓慢注射,注射时间控制在在30min,5天为一个疗程。

研究组:对该组患者施以血管外科介入治疗,全身麻醉成功后在股动脉处穿刺并建立通路,在近心端5-10cm的部位置入长鞘(8F)并放入导管,利用负压抽吸法取出栓子后将导管撤出。对于左下肢动脉血栓的患者将导管从左股动脉和髂动脉通过,经造影明确放入的位置后注入溶栓药物。若患者抽吸血栓的效果不理想则需要再次抽吸以达到满意的效果。在血管腔内置入溶栓导管并将导管末端连接微泵,泵入尿激酶80-100万U,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用于溶解尿激酶,维持患者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在60-90s,治疗24h后观察病情,溶栓治疗不要超过5天,5天后给予利伐沙班 口服20mg/d 每日1次 进行抗凝治疗,该组患者连续治疗6个月。

1.3观察指标

(1)对比治疗有效率,显效:临床症状消失,经影像学检查血栓清除率>80%;有效:临床症状改善,经影像学检查血栓清除率在60%-80%;无效:临床症状未改善,经影像学检查血栓未清除。

(2)对比大、小腿围。

(3)对比血栓清除率。

1.4统计学分析

本文数据均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标准差625f77ff81dbf_html_91ae0d424823e2af.gif 描述计量资料,用t值对比组间数据;采用(%)描述计数资料,用625f77ff81dbf_html_b5ee59f62c179818.gif 值对比组间数据,检验结果P<0.05验证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对比治疗有效率。

见表1,两组进行比较,研究组治疗有效率更高,P<0.05。

1治疗有效率[n%]n=68

组别

显效

有效

无效

有效率

对照组

14(41.18)

12(35.29)

8(23.53)

26(76.47)

研究组

21(61.76)

11(32.36)

2(5.88)

32(94.12)

T





P





2.2对比大、小腿围差。

见表2,治疗前比较患者大小腿围没有显著的差异,P>0.05;治疗后,比较两组大小腿围差,研究组均较小,P<0.05。

2大、小腿围差(625f77ff81dbf_html_91ae0d424823e2af.gifcm)(n=68

组别

大腿围差

小腿围差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对照组

4.30±0.33

2.41±0.29

3.68±0.21

2.06±0.15

研究组

4.25±0.30

1.18±0.25

3.59±0.12

1.07±0.12

0.6537

18.7317

2.1697

30.0512

P

0.5156

<0.001

0.0336

<0.001

2.3对比血栓清除率。

对照组有24例(70.59%)患者成功清除血栓,研究组有31例(91.18%)患者成功清除血栓,两组进行比较,研究组血栓清除率更高,X²=4.6601,P<0.05。

3 讨论

下肢动脉血栓是一种血管缺血性病变,是血栓发生于下肢动脉所致,病症较为严重且发病较急,典型的临床表现患者有明显的疼痛感,皮肤呈现苍白的肤色,足部发凉,存在感觉与运动异常症状。慢性栓塞表现为行走时出现跛行,严重者无法行走,若治疗不及时可引发坏疽。以往临床治疗该疾病常采用抗血小板聚集及抗凝治疗,但治疗时间较长,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及抗凝药物副作用较多,远期疗效及预后并不理想[2]。随着血管外科介入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血管外科介入治疗已成为下肢动脉血栓疾病的首选方式,在患者的血管腔内置入导管,并通过导管让药物直接达到血栓部位,有助于加快血管腔再通,将尿激酶经导管注入血管腔并在血栓部位产生作用可将残余血栓处理掉并彻底清除血栓,可促使血管再通,不仅能够缓解患者水肿以及疼痛等症状,还能够改善肌肉功能,经血管外科介入治疗相关并发症较少,可改善患者的预后[3]

综上所述,在下肢动脉血栓的治疗中采用血管外科介入治疗可进一步提升溶栓效果,有助于加快患者康复的进程,可将血管外科介入质量广泛应用于下肢动脉血栓的临床治疗中。

参考文献:

[1] 李宇. 血管外科介入治疗下肢动脉血栓的效果分析[J]. 临床研究,2021,29(2):103-104.

[2] 孟莉. 留置溶栓导管介入治疗急性下肢动脉血栓栓塞的临床研究[J]. 双足与保健,2019(11):115-116.

[3] 党玉梅. 超声引导下下肢动脉血栓介入溶拴治疗的疗效评估[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3(20):172-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