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不良情绪及SDSS评分的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0
/ 2

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不良情绪及 SDSS评分的价值

李素云

泉州市第三医院 福建 泉州 362000

【摘要】目的:分析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不良情绪及SDSS评分的影响。方法:以我院2019年11月到2020年11月收治的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案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所有患者经药物治疗后,行不同护理方式,对照组予以患者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患者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护理干预,两组干预时间均为两个半月。途中记录患者不良情绪及护理完后调查其SDSS评分,对比组间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经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护理干预后,其不良情绪明显少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经两个半月常规干预后SDSS评分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表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护理干预能有效减少精神分裂症患者不良情绪,改善其社会功能,帮助康复。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理论;护理干预;精神分裂症;SDSS评分

前言

精神分裂症为多因素慢性疾病,该疾病亦称为思觉失调症,是由一组症状群组成的临床综合症[1]。对该疾病的病因尚未明确,常见的因素有家族史、环境影响、疾病、压力、心理等[2]。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以观点、思维、情绪、语言、自我意识及行为出现扭曲为特症精神疾患,常见症状有幻觉、妄想、行为异常、说话混乱、情绪紊乱等[3]。该疾病患者早年死亡率高出常人的2-3倍,致死因素多为可预防疾病,如心血管、代谢疾病及传染病[4]。该疾病并非不可治疗,社会心理支持及药物治疗是治疗该疾病的有效方式[5]。本次研究主要方向为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护理干预对该疾病患者不良情绪及SDSS评分的影响,详情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2019年11月到2020年11月收治的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案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人。对照组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25-48岁,平均年龄(42.45±2.45)岁;观察组男性19例,女性21例,年龄24-61岁,平均年龄(40.15±2.86)岁。研究纳入标准:①确诊为该疾病患者;②本人或家属同意参与研究。排除标准:自身不配合治疗者;②心肝肾等脏器功能障碍者。对比所有患者性别、年龄、病症等资料,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所有患者行常规护理。包括用药指导、基础护理、发现负面情绪及时疏导等。常规干预时间为两个半月。

观察组:予以患者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护理干预。①定期开展讲座,宣讲健康知识,普及患者对疾病的认知。②心理疏导。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患者出现无力感时,予以安抚和鼓励,有效与之沟通;帮助其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③满足患者合理需求,提供其感兴趣的物资,如书籍、音视频等,帮助其转移注意力,有效管控自身情绪。④以护患一对一的模式进行心理疏导,了解病患详细情况并记录在册,分析其心理状态,据个体不同制定相应的心理干预方案。干预时间为两个半月。

1.3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经两个半月不同护理方式干预后,对比两组患者SDSS及SES评分。SDSS评分总分20分,社会功能越高分数越低。SES包含10各个项目,四级评分制度,自尊程度与分数成正比。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有数据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用(625f7a7175a39_html_516eb74bb9bf0608.gif )表示,t进行检测,P<0.05说明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 结果

研究数据显示,经不同护理方式干预后,观察组SD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对照组SES评分明显低于观察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1 计量资料表格名(625f7a7175a39_html_516eb74bb9bf0608.gif

组别

例数

SDSS评分

SES评分

对照组

40

14.25±2.03

9.78±2.34

观察组

40

8.13±1.26

16.57±1.45

t

-

16.200

15.600

P

-

0.001

0.001

  1. 讨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药物结合心理支持,为目前最佳治疗方案,其最终目的在于患者精神方面恢复正常。经药物治疗后,患者自我认知能得到改善,但治疗恢复期普遍存在或多或少的负面情绪,如焦躁、自卑等,不利于患者康复严重者易导致复发。心理干预有助于患者减少负面情绪,常规心理护理虽有效但不明显。本次研究采用基于积极心理学的护理干预对患者行心理护理,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SD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SE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基于积极心理学的护理干预有助于于精神分裂症患患者恢复,此方法更为科学、合理,能有效减少患者不良情绪提高其社会功能,可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李冬梅.积极心理干预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研究[J].心理月刊,2021,16(05):119-120.

[2]邢永艳,宗丽霞,翟如娜.心理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影响评价[J].心理月刊,2021,16(04):163-164.

[3]许媛媛.积极心理学理论指导下的护理干预在精神分裂症康复中的应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8,31(17):2674-2676.

[4]黄珠晶,陈玉芳,谢雅芳.积极心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福建医药杂志,2018,40(03):172-173.

[5]刘彩琴.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心理干预在精神分裂症合并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8,36(15):152-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