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需要掌握的高血压中西医科普知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0
/ 2

你需要掌握的高血压中西医科普知识

陈国庆

四川省广安市前锋区人民医院 中西医结合科 四川广安 638019

高血压是临床上常见的慢性疾病,近些年,发病率一直不断上升,患高血压时间较久的患者多会出现各种并发症,严重威胁着身体健康。高血压指的是在不同日期同一时间测量血压超过3次收缩压与舒张压大于等于正常标准140/90mmHg,便可判定为高血压。得了高血压患者通常要终身用药,血压控制效果也并不理想。西药降压效果快,患者血压数值看似比较好,但长时间用药带来的副作用也会危及身体健康,而且多伴有其他慢性疾病,肝肾功能严重受损。因此,在高血压防治工作中,中医理论得到认可与重视,推荐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治疗。下面我们一起了解下高血压中西医科普知识。

  1. 高血压分类

1、中医辨证分类:①阴虚阳亢型:患者阴阳明显失调,阴虚阳盛影响下,患者异常烦闷,头痛燥热,常会失眠,舌头颜色偏红,舌苔较薄。此时可诊断为阴虚阳亢型高血压。②阴阳两虚型:患者常觉浑身乏力,腰膝酸软,夜晚排尿频繁,还伴有头晕耳鸣等症,舌头颜色偏红舌苔很少,此时可诊断为阴阳两虚型高血压。③肝阳上亢型:患有高血压后很多患者都会出现肝肾阴虚的问题,阴亏阳盛下状态下更不利于肝阳平衡,进而造成肝阳上亢症状。这类高血压患者多是情志不畅,生活中各种压力很大,患者脾气非常大,容易出现肝阳上亢,进而造成血压升高,头痛、头晕症状明显。患者常觉口苦口干,排尿短颜色黄,脾气暴躁易怒等,观其舌质颜色较红舌苔偏黄,此时可诊断为肝阳上亢型高血压。④痰湿壅盛型:这类高血压非常多见,症状很明显,最典型的症状是患者常感头重脚轻,头部似乎被什么东西束缚一样不清爽,这类型患者多是肥胖的,普遍是痰瘀体质,身体津液运行受阻致使气血运行不畅。患者多有心悸气短,浑身倦怠无力,头晕耳鸣等症,睡眠情况也很差。观其舌质发现舌宽且呈红色,舌苔较厚且腻,此时可诊断为痰湿壅盛型高血压。

2、西医分类:①原发性高血压:主要临床表现症状就是血压升高,病因尚不明确,原发性高血压发生率超过所有高血压患者90%之多。②继发性高血压:也称为症状性高血压,发病因素明确,而该类型高血压的临床表现不仅是血压升高,血压还可能呈现暂时性升高或持久性升高。

二、高血压的治疗

1、中医治疗:高血压中医辨证明确证型后要采取针对性治疗,通常而言,高血压证型不同治疗药物也是不同的,很多患者或家属都更青睐于现煎的中药汤剂,觉得这类药物比中成药效果更佳,这种想法是不准确的,两者都有其优点。比如说现煎中药汤剂,可根据患者临床检查结果随时调整药剂配方,这样药物治疗的针对性会更强,但也存在明显的弊端,制作起来费时间费精力,很多人也不懂该怎样正确煎煮中药,因此说,现煎中药的方法比较麻烦。中成药服用比较方便,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对症的药物遵医嘱积极治疗也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因此说,高血压中医治疗一定要对症用药。此外,中医针灸也可治疗高血压,而且针灸是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的重要方法,可达到调理全身的好处。

2、西医治疗:

(1)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治疗目的与原则:积极治疗高血压是为了血压保持在健康水平,积极降压主要是为了减少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降低死亡率。降压治疗首先要确定好血压控制的目标值,要注意,高血压与其他心脑血管性疾病的危险因素共存,比如糖尿病、肥胖症以及高胆固醇血症等,都会共同加重心血管疾病,治疗措施应综合性考虑。根据患者情况不同,降压目标也存在差异,通常是控制140/90mmHg以下,若确诊合并糖尿病或者肾病时,血压要酌情再降低。所有高血压患者要注意,无论其他时段血压情况如何,都要重视清晨时血压监测,有研究数据显示,诊室检查血压达标的患者中有一半清晨时血压较高。

降压药的治疗:诊断出高血压以后,要选择正确的降压药治疗,使用长效药每天服用一次,能够理想控制24小时内的血压变化,用药治疗遵循四个原则,即用药先从最小剂量起,建议首选长效制剂,联合用药以及注意个体化。

降压药主要五类,即利尿剂、钙通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以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降压药选择的原则:①首选半衰期24小时以上,每天用药一次便可有效控制血压的降压药,比如氨氯地平等,要注意,避免发生因治疗方法选择不当而造成患者清晨血压控制不理想。②使用更为安全,能够长期坚持服用的24小时控制血压的药物,改善患者用药的困难度,提高治疗中的依从性。③长期使用可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药物,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药物治疗方法,很多无并发症的高血压患者多采用单独用药治疗。治疗剂量应从最小开始,逐渐增加。在实际治疗过程中,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出现,合并并发症,降压效果,靶向器官的损坏以及不良反应等都会影响药物选择。2级高血压患者开始治疗便可选择联合用药。年龄较大的患者或者合并脑血管疾病,降压目标可控制在150/90mmHg。年纪较轻的患者或者合并糖尿病的患者,降压目标可严格些,控制在120/80mmHg。

继发性高血压的治疗:主要治疗原发病,比如嗜铬细胞瘤引发的高血压,当将肿瘤切除后,血压也可降到正常数值;肾血管性高血压多采用介入治疗,主要扩张肾动脉改善血流情况,降低血压。若原发疾病不能彻底手术根治或者手术后血压依然较高时,除了积极采取针对性治疗外,还要选择适宜的降压药积极降压治疗。

三、高血压的科学防护

1、合理饮食,健康生活预防高血压:首先是饮食要控制食盐的摄取,每日食盐摄取量建议控制在每人6克以内,而且通过饮食调理增加钾摄取量。注意每天饮食均衡,营养丰富,饮食要以新鲜水果、新鲜蔬菜、各种低脂奶制品、植物性蛋白质以及食用纤维含量高的谷物为主,控制饱和酸与胆固醇的摄取。保持匀称的身材,控制体重,确保身体质量指数在24以下,身体质量指数BMI=体重kg/身高m。其次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每天早睡早起,保证充足的睡眠,彻底戒烟,限制性喝酒,建议最好是不饮酒。增加运动量,可多做些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无氧运动作为补充性运动。建议每周运动4-7次,至少运动4天,每次运动时间控制在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保持积极阳光愉悦的情绪,减轻各种压力,包扩精神压力,在情绪较差难以良好控制时,可选择运动或唱歌的方式进行自我调节。

2、治疗疾病不要心急,正确用药定期监测是关键:高血压患者多需要长期坚持用药治疗。年龄较大的患者血压控制在150/90mmHg以下即可,一般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若是合并糖尿病或出现慢性肾脏疾病的患者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下,这样才算达到治疗目标。大多数高血压属于原发性的,不能治愈,要坚持长期用药。这里提醒大家,一定要在正规医院医生指导下用药,不要盲目听信保健品或者保健理疗能够有效治疗高血压。高血压属于终身性疾病,因此要长期监测规范治疗。患者自身也要加强自我健康管理,养成良好健康的生活方式,遵医嘱用药,定期进行随访检查,确保血压处理稳定状态,减少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