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自然灾害下配电网调度管理研究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0
/ 2

重大自然灾害下配电网调度管理研究分析

陈群杰

国网杭州市钱塘区供电公司 浙江 杭州 310000

摘要:重大自然灾害给电力系统安全运行带来了严重的冲击,造成配电网设备损坏和大面积停电事故。为了加速配电网灾后恢复过程,需要对受损设备进行快速抢修。然而,配电网中抢修调度机制缺乏动态交互性等原因,存在抢修队伍的错配、闲置等问题,造成故障抢修和灾后恢复效率低下。本论文浅析我国配电网调度在极端自然灾害下的管理现状,重点对配电网调度在应对重大自然灾害中存在的问题和提升方向作了研究。

关键词:配网调度;重大自然灾害;调度管理机制

  1. 配网调度管理现状

县(配)调调度管辖10~35千伏配网,负责配网调控运行,主要包括35千伏及10(20)千伏电网运行方式编制、调度计划执行、配网调控运行、配网倒闸操作等业务。负责配网抢修指挥,主要包括停送电信息报送、故障研判、抢修工单接派等业务。负责配电自动化终端接入调试,配电自动化业务应用及运维。

1、配网调度运行值班模式

公司范围内配网调度值班模式主要有五值三运转、四值两运转、三值两运转等形式。除大型配调多采用五值三运转模式外,中小型配(县)调多采用四值两运转或三值两运转模式,根据调管设备的规模,每值配备2-5人[1]。

2、配网调度职责界面

与地调:配调与县调同质化管理,地调与供电服务指挥中心(配网调控中心)是上下级调度关系,供电服务指挥中心(配网调控中心)接受地调调度和专业管理。

与设备部:设备部负责配农网设备运维检修、故障抢修等业务专业管理,负责配电自动化(终端及主站)建设归口管理;配调负责配电自动化主站业务应用及运维,指挥配农网运维计划检修、故障抢修等业务开展。

与营销部:营销部负责客户服务受理、业扩报装、装表接电、用采运维等业务;配调支撑营销部开展业扩报装、客户服务指挥等工作[2]。

  1. 存在的问题

(一)技术方面

1、配网可观可测可控水平较低

一是配电自动化终端覆盖率低,不满足配网全面感知的要求。目前配电自动化设备平均覆盖率不足20%左右,配电自动化终端建设存在投资规模巨大、建设周期长、设备运维力量不足等一系列问题,短期内难以根本解决配网感知的问题。二是用电采集系统对配网调度支撑能力需进一步提升。目前已开始接入用采数据,初步解决了普遍的盲调问题,但用采系统仍存在数据质量不高、传输时效性不够、平台承载力不足、传输通道受限等问题,距离调度全景感知、精准研判、高效指挥的要求仍有一定差距。

2、配网调度技术支撑能力较弱

一是传统技术支撑系统难以适应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要求,目前配调技术支持系统数量较多、功能单一,各系统贯通不够、联动不足、重复性交叉操作较多无法适应有源配电网的发展和快速增长的配网多元业务需求。二是缺乏应对灾害应急情况的技术支撑手段,台风、暴雨等自然灾害往往会造成故障量暴增、系统通信中断、信号量骤增等问题[3],对现有的配调技术支持系统压力、快速响应、支撑能力等方面提出更高要求,目前各配调均未建设备用调度系统,应急装备保障能力不足。

(二)管理方面

1、配调人员承载力明显不足

一是配网规模不断壮大,工作强度趋于饱和。配网市政、检修、技改等工程较多,为提高供电可靠性,往往需要优化运行方式,缩小停电范围,春检、秋检高峰时段,设备停电更加集中,操作票拟写、审核、倒闸操作、检修申请开竣工等业务量较大,操作任务繁重。据统计,大型城市配调高峰期平均每天拨打300多个电话,通话时长超1000分钟,每日受理检修申请80-100张。二是人员老龄化严重,结构性缺员问题凸显。配网调控机构人员来源渠道单一,人员通常扎堆进出,人流流动非持续性特点显著,人才队伍梯队建设存在较大问题,一线值班人员老龄化严重。据统计,50周岁以上一线值班人员占比达到30%。极端灾害发生后,配网故障爆发式增长,在日常工作调控人员工作量和工作强度已趋于饱和的情况下,应对极端灾害时,配调业务人员承载力显著不足。以郑州暴雨期间为例,10kV线路故障650条,占总线路数量的30%,配调高峰时段日通话总时长超过5000分钟,人均通话时长超1000分钟。

2、跨部门分场所沟通效率下降

随着地调、配调分部门管理、分场所值班的变化,业务联系沟通效率有下降趋势,极端灾害时地、配调之间业务联系占据大量电话通道资源,让本已捉襟见肘的电话通道更加雪上加爽。郑州暴雨期间,主、配网故障处置,转供负荷时,地调、配调需要频繁沟通,高峰时段地配调间日通话总时长超过1200分钟,占当日通话时长的24%。

3、配网调度机构应急机制不健全

一是极端灾害情况下的支援机制未建立。配调与县调间以及与周边城市的配县调的应急互援机制未建立,日常的跨区域培训及技术支撑手段的联合演练尚未开展。二是应急保障预案不完善。平时配调往往只针对重点场所、重点区域制定应急保障预案,开展反事故演练,但缺乏全网多点大面积并发故障的演练,应急能力不强。

  1. 相关建议

(一)技术方面

1. 进一步提高配网透明化水平

一是加快用采信息接入进度。建议加快通过用采信息接入配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同时会同营销不断提高用采系统支撑能力,全景感知设备运行状态,彻底解决盲调问题。二是精准部署配自终端,优先提高重要区域覆盖水平,精准布置配自自动化终端,做到重点地区设备全部可测、可控,故障自动恢复,提高配网透明化和控制水平。

2. 加快推进配网调度技术支撑手段建设

一是加快建设具备主配一体功能的新一代调度自动化系统,融合主配网各类多元数据,统一主配网数据模型,实现主配网协同运行控制。二是建设配网智能调度员助手,实现运行方式智能安排、运行操作智能监护等功能;建设故障抢修情况下的网络化下令功能,将调度指令由串行处理变为并行处理,减少现场人员抢修操作等待时长。

(二)管理方面

1.优化配调调度模式

一是探索大型城市日常分区调度。建议下一步将有条件的大型、特大型城市增加配调调度员数量,探索配网分区调度,减轻配网调度日常运行压力。二是推广战时分层调度应急机制。建议在应对重大灾害时配调采用分层调度模式,调整配调调度权,根据应急响应等级下放相应调度权至各区域联络站,区域联络站作为配调下级调度承担调度业务。三是地调、配调纳入同一场所值班。建议进一步统筹资源,具备条件的地市供电公司,将地调、配调纳入同一值班场所,降低沟通成本,提高地配协同效率。

2.强化配网调度应急防灾能力

一是建立配调与县调及跨地区县配调间的应急互援机制,加强日常的跨区域培训及技术支撑手段的联合演练。二是完善应急保障预案,重点开展全网多点大面积并发故障的演练,提高大范围故障的应急能力。

参考文献

[1]冉晓霞. 电力系统中配网调度管理模式的研究综述[J]. 中国设备工程. 2020 (23)

[2]李婷,潘连荣,杨有慧;配网调度集约化管理分析[J].广西电力, 2020,43(3)

[3]孙吉波,辛拓,王延纬.广东电网抗击超强台风“威马逊”的经验及反思[J].广东电力,2014,27( 12) : 80-83.

作者简介:陈群杰,1992年8月,男,汉族,工程师,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电力系统调度运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