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中华传统文化在小语课堂中扎根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0
/ 2


让中华传统文化在小语课堂中扎根

杨秋燕

晋江市陈埭镇仙石小学 福建泉州 362200

摘要:中华传统文化蕴藏着丰富的精神内涵,展现出古人的优良品质,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精神素质。小学语文教师应当积极挖掘教材中所涉及的中华传统文化,在文字教学、古诗教学、课文教学中传播中华传统文化,引领学生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本质内涵,使学生深刻理解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美德,形成良好的精神素质,进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推动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关键词:传统文化;小学语文;渗透策略

语文是小学阶段教育的重点内容,包含了文字、古诗、阅读、写作等多样化的内容,还涉及了中华传统文化内容。近年来,小学语文教师越来越注重中华传统文化的渗透与传播,积极挖掘教材中所涉及的传统文化,向学生传授传统文化的优良美德,使学生在接受传统文化的同时继承和弘扬民族精神,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进行渗透的重要意义

小学阶段是一个人重要的启蒙阶段,要强化对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从而助力小学生尽早形成正确的三观。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能够借助课内外优秀的传统文化故事来塑造学生的三观,同时还能够引起小学生对自身行为的反思,让学生真正领悟传统文化的优秀内涵,让小学生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还可以更好的助力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实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是汉语最好、最优秀的载体。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不仅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使之长大后能够自觉肩负起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重任,同时还有助于小学生通过圣哲前贤思想的滋养,从根本上夯实语文基础和提高语文学习运用能力。所以,如何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植根于小学语文教学,以及通过小学语文教学进一步弘扬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是每一个小学语文教师应深刻思考和认真回答的问题。

二、如何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

(一)传统节日中渗透传统文化

不管是春季学期还是秋季学期,都会有相对应的若干传统节日。作为植根于传统文化深厚土壤的传统节日,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情感、文化元素和哲学成分,具有无尽的感召魅力。学生通过体验、了解中国传统节日,不仅有利于学生亲身感受传统节日深厚的历史沉淀和丰厚的文化底蕴,而且还有利于学生秉承家国

情怀而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使传统节日成为学生健康成长、快乐成长、幸福成长的重要载体。例如,端午节是纪念第一个爱国主义大诗人屈原的传统节日。这一传统节日对于中国人而言,是进行民族自信、民族精神、民族团结、民族复兴教育的最好教材和最佳机会。所以,在端午节期间,应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围绕端午节这一主题查询、搜集相关信息,如端午节的由来、端午节还有哪些叫法、端午节习俗、屈原的爱国诗词等,引导学生将查询、搜集到的相关资料进行消化整合,写成一篇关于端午节的作文,然后以故事班会为载体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从端午节中充分汲取爱国主义养分。同时,还可以组织学生策划举办包粽子、做香包、划龙舟、诗词朗诵等系列活动,让学生从浓厚的节日氛围中体验到端午节背后独特的文化记忆。

(二)资料查阅中渗透传统文化

帮助学生养成阅读习惯是语文教师的教学目标之一,而中华传统文化的多样性可以帮助学生主动参与阅读,并养成阅读习惯。教师为了发扬中华文化,提高自己实现教学目标的效率,都应该将传统文化融入日常教学中来。例如在学习课文《将相和》的过程中,教师会要求学生回家查找有关“和解”的阅读资料。学生看完之后,在课堂上举例说明为什么会选择阅读这篇材料,该材料在哪里告诉了学生它与和解有关。通过这样的方式要求学生阅读,学生就会逐渐养成甄选信息的能力和阅读的习惯。而在学习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的时候,可以要求学生回家查找关于“友情”的诗歌并将其抄录下来。可以让学生对比这些诗句有什么区别和共同点。如此利用传统诗词作为课堂载体,让学生领悟传统文化的精神魅力,让学生升华传统文化,将自己在课文中学到优秀的传统文化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实现文化品质的转变。从一开始强制要求学生围绕某一个主题来阅读课外书籍,到后来要求学生每周阅读一本课外书并写下有关读后感,这些方法都是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经典诵读中渗透传统文化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们都知道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阅读与语文能力的提高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广泛的进行经典诵读,才能够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更加丰富的情感,潜移默化的让学生掌握更多的表达技巧。诵读经典可以诵读经典的古诗词,还可以阅读一些名篇大家对于古代经典文章的解

读,从而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方面的熏陶。阅读经典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之美,更能在这个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在讲授《草船借箭》这一课文时,课文叙述了诸葛亮面对敌情急中生智,通过草人的方式“借”到了敌人数万支箭。本文通过大量的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对这一古代经典的战斗场景作出了生动形象的展示。那么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里,就需要让学生对这一故事进行充分的感受。同时,这篇文章还通过设置悬念的手段来调动读者的好奇心,因为文章要求诸葛亮需要在几天内的造出三万支箭,在文章里进行了众多的铺垫,同时与周瑜、鲁肃等人的话进行对比,从而让每个人都感觉这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最后诸葛亮草船借箭的行为让每个人都恍然大悟,从而让人们更加敬佩诸葛亮的智慧。那么教师就需要“就地取材”,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这一故事,增加学生对于写作手法的认同,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写作的技巧,还能够在这个过程强化学生对于经典、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在课后布置学生进行与此相关的文章阅读,鼓励学生通过课外阅读的方式进一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之美。

总之,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意义十分重大。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增强小学语文的育人功能和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才能有效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才能让学生拥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作为语文一线教师,在教学中更要主动担负起弘扬、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重任,自觉将中华传统文化引进课堂、浸润学生心田,使中华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课堂上绽放精神之花、民族之魂。

参考文献

【1】孙丽丽.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课堂的探索[J].中学生作文指导,2021(33):1.

【2】庄云霞.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学探究[J].求知导刊,202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