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种植修复中拔牙位点保存技术的应用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0
/ 3

口腔种植修复中拔牙位点保存技术的应用效果

张博

太原市瑞达口腔 主治医师 030024


摘要目的:探讨口腔种植修复中拔牙位点保存技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于本院接受口腔种植修复患者15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口腔种植修复术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750例。其中对照组接受传统口腔种植修复治疗,研究组接受拔牙位点保存技术口腔种植修复治疗。对比两组治疗6个月内牙槽骨宽度、高度变化情况;治疗6个月内口腔种植修复成功率、牙槽骨吸收量、美观度评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治疗满意度。结果: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牙槽骨宽度、高度修复完成即刻下降,但研究组下降幅度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研究组口腔种植修复成功率、美观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牙槽骨吸收量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口腔种植修复患者拔牙后进行位点保存技术治疗不仅有利于提高治疗成功率, 而且美学效果更佳,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口腔;种植修复;拔牙;位点保存技术

种植修复作为目前较为先进的一种修复方式,因其美观舒适、不伤害邻牙、能较好的恢复咀嚼功能,越来越多被广大患者所认可,其在临床上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1]。但这种技术种植条件要求比较高,近年来,医学界发现位点保存可以提高种植效果,为了能够切实提升临床上口腔种植修复的应用效果,对拔牙位点保存技术在口腔种植修复中的应用予以探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鉴于此,本次研究主要是探讨拔牙位点保存技术在口腔种植修复中的治疗效果,现将本次研究过程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于本院接受口腔种植修复患者15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口腔种植修复术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75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388例,女362例;年龄最大58岁,最小24岁,平均年龄(41.02±6.51)岁;750颗病牙,其中牙周病284例、牙根尖周病277例、外伤性牙列缺损189例。研究组患者中男392例,女358例;年龄最大60岁,最小25岁,平均年龄(42.54±6.78)岁;750颗病牙,其中牙周病285例、牙根尖周病273例、外伤性牙列缺损192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患者入院经常规口腔探查及口腔X线、CT成像诊断后均确诊为牙列缺损病变,均为单牙病变患者,符合口腔种植修复治疗指征;患者经详解两类治疗方案后自主选取治疗方案,自愿参与本次研究。

排除标准:排除合并口腔种植修复禁忌证者;排除研究期间自愿脱离研究者。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该组患者采用一般方式进行治疗,基本步骤如下:(1) 对患者拔牙部位浸润麻醉,然后进行分离牙龈,用牙龈分离器从龈沟插入,将附着于牙颈周围的龈组织分离;(2) 将患牙挺松, 用挺插入牙根和牙槽骨之间,牙挺的凹槽对着牙根面,左手保护邻近牙齿,右手持牙挺,以牙槽骨为支点,利用杠杆作用和转动力量,从近中或远中部位逐渐挺松牙齿;(3) 拔出患牙:将牙钳喙准确放置于患牙的唇舌侧或颊舌侧,使钳喙与牙齿长轴方向缓慢摇动,随着牙齿松动度增大,用力向外牵引拔出[3]; (4) 将残根拔出,根据患牙的牙根数量和分布位置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拔除; (5) 伤口的处理:牙拔除后,用刮匙刮净牙槽窝内的肉芽组织和异物,搔刮创面使渗血充盈牙槽窝,然后用手指按压颊(唇)舌侧牙龈使其复位[4-5]。较大的拔牙创,尚须缝合牙龈。最后用消毒纱条或棉卷覆盖伤口,嘱病员将纱条轻咬半小时至一小时至不再出血时,即可吐出。拔牙3个月后对患者进行种植牙。

1.2.2 研究组

对研究组患者拔牙后采用位点保存技术进行治疗,拔牙步骤与对照组患者相同,在将残根拔除后,在患牙处放置胶原蛋白海绵,胶原蛋白海绵能促进毛细血管增生,提供毛细血管向缺损侵入的环境,并促使新生血管与周围血管吻合,形成完整的血管系统。在位点保存6个月后进行种植修复。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对比两组不同时间牙槽骨宽度、高度变化情况;治疗6个月后口腔种植修复成功率、牙槽骨吸收量、美观度评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治疗满意度。(1)牙槽骨宽度、高度变化根据患者口腔种植修复完成即刻及治疗6个月后口腔X线、CT扫描成像变化情况测量评估,其后取测量结果均数。(2)口腔种植修复成功判定标准:种植体种植6个月后,种植体及周围骨较稳定,无牙周组织感染、肿胀、疼痛等不良事件。(3)美观度评分根据患者治疗后种植体固位情况,牙列修复效果、牙周软组织愈后生长情况由患者在治疗6个月后自主评分,总分为100分,评分越高则美观度越好。(4)治疗满意度采用本院自制问卷测评,包括拔牙治疗后牙周组织愈合情况,口腔种植修复治疗后牙列整齐度、牙周组织生长情况、不良预后发生情况等内容进行测评,总分为100分。≥80分为满意,60~79分为基本满意,<60分为不满意。治疗满意度=满意率+基本满意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牙槽骨宽度、高度变化情况对比

修复完成即刻,对照组牙槽骨宽度为(11.54±0.68)mm、高度为(12.55±1.06)mm,研究组牙槽骨宽度为(11.52±0.61)mm、高度为(12.54±1.08)mm,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6个月后,对照组牙槽骨宽度为(8.76±0.34)mm、高度为(9.81±0.54)mm,研究组牙槽骨宽度为(10.15±0.55)mm、宽度为(11.25±0.75)mm。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牙槽骨宽度、高度较本组修复完成即刻下降,但研究组下降幅度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口腔种植修复成功率、牙槽骨吸收量、美观度评分对比

治疗6个月后,对照组口腔种植修复成功率为98.00%(735/750),牙槽骨吸收量为(1.58±0.65)mm,美观度评分为(83.75±6.47)分;研究组口腔种植修复成功率为99.20%(744/750),牙槽骨吸收量为(0.81±0.29)mm,美观度评分为(91.86±5.58)分。治疗6个月后,研究组口腔种植修复成功率、美观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牙槽骨吸收量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对比

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对比

组别

n

修复体脱落

牙周损伤

感染

不良事件发生率

对照组

750

4

7

8

2.53%

研究者

750

1

3

4

1.07%

χ2

4.564

P

0.033

2.4 两组治疗满意度对比

研究组治疗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满意度对比

组别

n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满意度

对照组

750

308

421

21

97.20%

研究者

750

335

406

9

98.80%

χ2

4.898

P

0.027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牙槽骨宽度、高度较本组修复完成即刻下降,但研究组下降幅度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研究组口腔种植修复成功率、美观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牙槽骨吸收量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分析原因:在常规拔牙治疗中,由于牙齿拔除为物理性治疗,需在拔除牙齿前分离牙颈附着软组织、物理松动牙齿后进行拔除,故拔牙后对患者病牙周边组织及牙槽骨骨质具有较大损伤,常规缝合、止血及消毒处理,虽可起到一定牙周软组织愈合促进作用,但对于牙槽骨骨质损伤愈合情况无改善作用,且拔牙后3个月即可进行种植体修复治疗,故牙周软骨组织、牙槽骨组织愈合时间较短,无法为口腔种植修复治疗提供良好牙槽骨基础,从而增加不良预后发生风险。口腔种植修复中应用拔牙位点保存技术,可在常规拔牙治疗后在牙槽窝内放置胶原蛋白海绵后,为拔牙后牙周软组织损伤的有效愈合提供丰富蛋白质营养物质,促进受损牙周软组织内血管组织修复,Bio-Oss骨粉的联合应用,则可在牙龈软组织修复提供牙槽骨修复空间基础上,促进牙槽骨骨质的有效修复,进而减少牙槽骨吸收量,为口腔种植修复的有效实施,提供牙槽骨基础,且患者在此类治疗后需在6个月后进行口腔种植修复治疗,故患者牙槽骨及牙周软组织修复效果较好,可有效规避种植体种植后不良预后风险

[5-8]

参考文献

[1]梁长征,张少姬,梁聚兴,俞国颖,张带兄. 拔牙位点保存技术在口腔种植修复中的效果及安全性研究[J].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1,32(15):2444-2446.

[2]刘宇,姜华茂,王海鑫. 微创拔牙联合位点保存技术在口腔后牙种植修复中的应用效果[J]. 山东医药,2020,60(28):84-87.

[3]李伟. 探讨拔牙位点保存技术在口腔种植修复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实用医药,2020,15(27):93-95.

[4]张超. 口腔种植中拔牙位点保存技术的应用分析[J].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9,6(05):100-101.

[5]张少成,张琦,张恒,沈至炀. 研究并探讨拔牙位点保存技术在口腔种植修复中的应用效果[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72):89.

[6]申洪峰,邱城娟. 接受种植牙修复的患者中应用拔牙位点保存技术的临床效果分析[J].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9,6(21):31+37.

[7]孙中毅. 拔牙位点保存技术在口腔种植临床的应用[J]. 医学信息,2020,33(11):98-99.

[8]李雪. 拔牙位点保存技术在口腔种植中的临床价值分析[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13(01):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