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血栓预防小组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0
/ 2

静脉血栓预防小组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 DVT) 的影响

王淑侠

大庆市第四医院 163712


摘要目的 探究在进行剖宫产患者的护理过程中静脉血栓预防小组护理干预对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9月~2021年9月本院收治的剖宫产患者92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进行患者护理工作,观察组采用静脉血栓预防小组护理干预进行患者护理工作,对比两组患者经过不同护理方式后的凝血指标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者经过护理后凝血指标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 进行剖宫产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采用静脉血栓预防小组护理干预进行护理工作,可以有效降低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具有良好的护理效果,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静脉血栓预防小组护理干预;下肢深静脉血栓;剖宫产患者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venous thrombosis prevention group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lower extremity 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 in the nursing process of patients undergoing cesarean section. Methods 92 patients with cesarean section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September 2020 to September 2021 were randomly pided into 46 cases each. The control group used routine nursing intervention for patient care,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used venous thrombosis prevention group nursing intervention for patient care. The coagulation index level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after different nursing methods. Results after nursing, the level of coagulation index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key words 】 nursing intervention of venous thrombosis prevention group; Lower extremity deep venous thrombosis; Cesarean section patients

剖宫产作为临床上比较常见的分娩方式之一,通常主要应用于高龄高危产妇的分娩过程,经过临床研究发现剖宫产手术期间以及术后经常会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1】,出现这种问题可能与手术创伤应激、术后卧床以及血液凝固性升高等因素有关,在临床中主要会导致患者出现肢体疼痛、肿胀现象,严重者甚至会对产妇的生命造成严重威胁,所以本院已收治的92例剖宫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静脉血栓预防小组护理干预对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影响做了一个探究,具体探究结果如下。

1一般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9月~2021年9月本院收治的剖宫产患者92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各46例。对照组年龄25~35岁,平均(28.21±2.32)岁,孕周平均(36.51±0.42)周;观察组年龄35~36岁,平均(29.19±2.21)岁,孕周平均(34.64±0.45)周;经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患者的护理工作。

1.2.2观察组

观察组采用静脉血栓预防小组护理干预进行患者护理工作,具体内容如下:在实际的护理工作中首先成立静脉血栓预防小组,在孕妇接受手术之前将手术室温度控制在22~26℃之间将手术时湿度控制在50%~55%之间,辅助孕妇采取合适的体位,并且要做好患者的下肢保暖工作。在手术早期对患者下肢进行按摩,从而有效促进患者的血液循环。同时术中产妇可能因为失血导致机体释放大量的凝血因子,从而引起患者的凝血系统亢进,使患者的血液黏滞性增高,这就要求在术中需要及时给予患者输注成分血。在手术期间要做到对患者下肢进行合理摆放,避免患者下肢受压或者下垂,在手术操作期间要保证操作轻柔,避免对患者静脉内膜造成损伤。患者在完成手术之后返回病房时,护理人员需要辅助患者穿戴间歇式充气压力仪,在护理过程中要协助产妇在床上翻身,指导产妇进行剖宫产术后的康复训练。

1.3观察指标

检测患者的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bg)、D二聚体(D-dimer,D-D)、纤维蛋白降解物(fibrin degradation products,FDP),检测血小板计数(plateletcount,PLT)并对两组患者的相关指标进行比较。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0软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使用626012a6613fa_html_eecbdeb449934a29.gif ±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值检验,当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经过护理后D-D、FDP、Fbg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L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明确指标水平比较(626012a6613fa_html_eecbdeb449934a29.gif ±s)

组别

n

D-D(ng/L)

Fbg(g/L)

PLT×109/L

FDP(mg/L)

对照组

46

333.85±42.08

2.47±0.57

185.17±31.94

3.31±0.56

观察组

46

257.74±41.82

2.05±0.46

217.48±15.58

2.48±0.47

t


8.701

3.890

6.166

7.700

P


0.000

0.000

0.000

0.000

3讨论

深静脉血栓作为一种常见的术后并发症,其中主要发生于患者的下肢,剖宫产手术作为一种常见的产科手术,很容易在术后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2】。其中主要因为患者在术后肢体活动量减少,血流回流缓慢并且手术操作对患者机体造成一定损伤,导致患者血液出现高凝状态。同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容易遗留后遗症,严重者甚至会导致患者生命安全受到影响。其中静脉血栓预防小组的建立主要是为了避免产妇在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在进行实际的护理过程中,通过有效避免下肢穿刺,这样不仅会减少对患者血管壁的损伤,同时在护理过程中保证患者术后接受间歇式充气压力仪的治疗【3】。在进行术中及时给予患者成分血或者新鲜血液,有效防止患者血小板的聚集,这对改善患者机体的血液高凝状态有着重要帮助,此外护士在护理过程中给予孕妇下肢按摩,可以有效促进患者下肢的血液循环,对防止患者的血液凝固有着重要作用,可以保证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风险可以得到有效降低。

本次实验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经过护理后D-D、FDP、Fbg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L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在进行剖宫产患者的护理过程中静脉血栓预防小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减轻患者机体的应激,防止患者血液凝固性升高,这对降低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有着重要帮助,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综上所述,静脉血栓预防小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剖宫产产妇机体的凝血状态,对降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有着重要作用,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王丽君.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预防剖宫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作用[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3).1,3.

[2]刘艳丽.剖宫产围手术期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措施和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8,(6).155-156.

[3]刘桂华.全面护理预防产妇剖宫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探讨[J].名医,2018,(10).142,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