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下的财政支农路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1
/ 2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财政支农路径


岳蕊


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 安徽合肥 231201


摘要:乡村振兴战略不但是党和国家针对三农问题所提出的重要决策部署,更是在当前时代背景下加快农村建设转型的关键抓手。而财政支农工作作为实现乡村振兴的后盾支持,对于健全乡村经济管理相关体制、优化三农经济发展结构起着重要作用。因此,通过对当前时代背景下我国乡村振兴战略中财政支农建设工作开展现状的分析,结合乡村振兴及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相关目标,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几项加强对涉农工作管理强度的现实路径。

关键词:乡村振兴;财政支农;路径



前言:自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后,我国各个地区积极贯彻落实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乡村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随后,中央一号文件中明确提出加大财政支农力度,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保障,我国各个地区努力开创财政支农新局面,进一步加大财政支农力度,不断扩大财政支农规模,完善财政支农结构。基于此,文章详细分析了乡村振兴战略下的财政支农路径,以期为相关同行业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1乡村振兴战略与财政支农

1.1乡村振兴战略

乡村振兴战略由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他指出,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大家必须始终将“三农”问题放在首位,并将其当作全党工作的重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在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原则的基础上坚持农民的主体地位,坚持城乡融合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乡村是具有自然、社会、经济特征的地域综合体,兼具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等多重功能,与城镇互促互进、共生共存,共同构成人类活动的主要空间。正因为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所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愈发重要。

1.2财政支农

财政支农是国家和各级政府为了提升农业生产力、创新农业科技、提高农村劳动者的素质和技能水平,运用财政手段支持农业的发展的各种政策手段。

2基于乡村振兴战略下财支农建设的重要作用

2.1政策性质层面的重要作用

财政支农建设既是发挥乡村振兴战略中财力保障优势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提升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关键工具。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通过对财政支农中公共支出、补贴等惠农政策的应用,不但促进了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而且直接助推了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的有序开展。通过对中央财政部门所提出的相关数据信息的分析可知,近几年来,随着我国财政支农资金长期不断的稳定增长,公共财政建设逐步向三农工作倾斜,农村财政减贫力度增大,农业增产增效水平进一步提升,农民生产生活的积极性也实现了全面的增强。

2.2功能性质层面的重要作用

通过财政支农建设工作不断开展,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也得到了逐步的完善。并且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乡村振兴战略为财政支农体制提供了理论支持,财政支农体制的不断调整与优化也推动了财力保障制度内部结构和规范条例的细化。特别是就当前而言,我国乡村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乡村发展过程中各种利益冲突也愈发明显。因此,只有依托于财政支农体制的完善,才能够进一步构建出科学合理的村级集体三资管理体系,在缓和财政发展矛盾的同时,推动农村集体经济管理水平的提升,并进一步建立起多元化发展的乡村治理格局。

3乡村振兴战略下财政支农工作的现实路径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是党与国家全面把控现代化建设以及城乡关系变化特点,对“三农”工作作出关键决策,是党中央在全面统筹考量农村发展、城市和农村现代化共同发展的新型发展战略。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物质基础,财政为实施该战略提供了制度安排,是构建乡村治理体系以及治理能力的关键支柱,需将财政支出作为保障,对财政支农政策进行合理制定。

3.1建立健全长期有效机制

首先,要求相关部门能够依据当前乡村振兴工作的实际开展状况来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财政支农资金预算机制,在确保对支农资金事前、事中以及事后三个阶段进行有效控制的同时,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及现代化农业生产体系的建设进程,并以此来保证财政支农工作精准性与目的性的提升;其次,加大对财政支农专项资金的审计力度,通过相关责任制度的确立,来保证资金分配过程中的公平性和透明性,并且对于重点建设项目,还需进行定期的回访调查,以从根本上避免违法乱纪现象的发生;最后,逐步建立健全社会舆论监督管理机制,在财政支农资金分配、农村政府项目决算以及国家财政补贴工作的开展过程中,需对相关内容进行公示。

3.2调整财政投入的整体结构

首先,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在全面开展财政支农建设工作时,必须遵循中央财政部门所提出的硬性要求,秉承着“财政支农资金增量高于上年”的工作原则,坚决贯彻落实农业支出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工作方针。在建设过程中,将具体的工作方向与目标形成体系;其次,相关部门在划分农村基本财政建设投资支出比例的过程中,需进一步实现对文化建设、教育建设、科学建设以及卫生建设四个方面的综合管理,调整各部门间整体的分配比例,并加大对三农建设的投资力度,从而确保在财政支农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上,实现其自身产值的全面提高;最后,为了相应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要求,相关部门必须对当地农村地区的实际发展情况进行综合考虑,将解决短板、问题和风险作为工作建设的基础,在优化财政支农资金投入结构的同时,重视对农业科技项目的投入,增强农业科技创新工作的建设,提升农业生产总值,从而实现现代化农村的发展目标。

3.3深化乡村制度改革,全面打造多元化乡村治理格局

首先,乡村振兴政策的战略部署离不开坚实的政治保证,特别是自党的十九大召开以来,自治、法治、德治三者相结合的乡村管理政治路线已经成为促进乡村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保证。因此,就要求乡村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能够在乡村治理工作过程中,把握好乡村发展的战略性目标,为了维护乡村财政管理的公正化和透明度,必须引导农民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财政资金的分配过程中来,发展出以农为本的乡村新型经营管理体制,保障乡村秩序的稳定迈进;其次,为了保证财政支农的基本成效,就要求各部门在参与乡村治理的过程中,能够逐步建立健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机制,在带领广大农民朋友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时,进一步推动财政相关资源、政府服务方向以及管理主体的集中,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农民个人利益与农村集体利益、公共服务组织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结合,保证乡村财政资金监管体制的正常运行,从而保障财政支农资金的合理利用。

3.4利用互联网金融优势,发展电子银行

传统商业银行有其自身的优势,新兴的互联网金融也有其自身的特点。因此,传统的金融和互联网金融应相辅相成,使传统的物理网络和网络电子渠道能够有效地结合起来。对于这样一大群“三农、农”客户,有针对性地提供更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了解客户不同的财务需求。在传统金融的基础上,积极拓展网上银行、移动银行、电话银行、网上融资、农产品电子商务等农村金融服务。同时,我们还必须建立一个强大的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电子银行。

3.5加快农村互联网金融的布局

随着农村信息网络的不断完善,计算机、智能手机和宽带网络在农村基本普及。商业银行应借此机会大力推广网上银行、手持银行、网上支付等互联网金融服务,大力推销互联网金融产品。商业银行应抓住机遇,结合农村互联网金融的需求和特点,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构建高标准、全方位的农村金融服务网络平台。

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乡村工作的开展依旧是国家及各级政府所广泛关注的焦点。因此,为了提高乡村建设的经济效益,并在各级政府的扶持下走出一条财政助力三农建设的新路子,就要求相关部门能够在工作过程中充分发挥出其自身的工作职能,简化相关工作流程,在全面整合只能资金的同时,增强对各类支农项目的建设投入。并且在强化资金绩效管理的基础上,促进财政支农工作的改革与转型。

参考文献:

[1]寻金金.乡村振兴战略下财政支农政策及制度创新[J].中国集体经济,2021(25):98-99.

[2]刘天琦,宋俊杰.财政支农政策助推乡村振兴的路径、问题与对策[J].经济纵横,2020(6):55-60.

[3]黑龙江省财政科学研究所"乡村振兴"课题组.黑龙江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路径选择与财政支持政策研究[J].当代农村财经,2019(3):15-18.

[4]郭艳,林源.乡村振兴战略下西部地区农民增收路径研究——以贵州为例[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20,22(6):57-61.

[5]王月杏,王晓芹.江苏金融支持乡村振兴路径浅探[J].江苏农村经济,2020(1):62-65.

[6]李娟,庄晋财,贾鹏.财政支农专项转移支付制度制定:矫正工商资本下乡异化行为[J].运筹与管理,2020,29(7):198-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