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研究综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1
/ 2


工匠精神研究综述

任喜媛

哈尔滨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摘要:作为中华文明的精神财富,工匠精神有着丰富的时代内涵和价值。基于此,本文主要针对工匠精神的概念、演进历史、内涵等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对其意义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工匠精神;内涵;历史演进;时代意义

引言:

“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它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体现,是从业者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在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时期,越来越多的人深刻意识到只有发扬工匠精神打造高品质产品才能提高核心竞争力从而实现从制造业大国到强国的转变。为深入探究工匠精神,本文对以往工匠精神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总结。

一、工匠精神的概念

在中国历史文化长河中,工匠精神的表现主要在两个方面。一个是指手艺、产品及工匠精湛的技艺。另一个是指意志,是工匠们对技艺、美的追求。工匠精神这一词是由企业家夏圣哲提出,最早是被用来概括社会中一种优良品质。工匠精神中精神主要作意识、思想和思维的意思。研究工匠精神要置身于历史文化长河中也要联系工匠们的实践活动,从而发觉工匠们所表现出来的意识和行为的意义。

综上所述,工匠精神是一种意志;是一种理念;是一种追求。是工匠们在长期的手工艺生产实践过程中表现的意识和行为,并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运用精益求精的精神,对技艺的卓越追求的品质。

二、工匠精神的历史演进

我国工匠精神的历史演进主要分成三个阶段:包括孕育阶段、发展阶段和传承阶段。

1.孕育阶段

我国工匠精神在诞生之初内涵特征表现为崇尚简单和质朴。古人为了谋生最基本的技能就是掌握好打磨、雕刻等手艺,《诗经》中有“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词句都展示了古人在对天然材料加工过程中一丝不苟的态度,这是工匠精神的雏形。

2.发展阶段

这一阶段社会中崇尚德艺兼修,以德为先形成了工匠精神发展的道德基础。紧随着生产力的变化、社会分工的细化,手工艺人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在长期以往的生产劳动过程中形成的行业道德标准。注重在手工生产过程中注意力要极为专注,这便是精益求精精神的缩影。这一时期工匠们崇尚在打磨手艺的基础上开始追求“德艺兼备”崇高的职业品质。

3.传承阶段

中国工匠精神的发展历程经历“以德为先”至“德艺兼备”以及“心传身授”的过程。这种精神传承的演绎为我国工匠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垒实了基础,也正因有工匠精神贯穿于中国传统手工业,中国工艺文化得以传承,中国的古代技术文明才得以举世瞩目。

三、工匠精神内涵特制

一般认为,工匠精神包括高超的技艺和精湛的技能,严谨细致、专注负责的工作态度,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工作理念,以及对职业的认同感、责任感。

在手工业时代,由于生产规模小,生产过程相对简单,工匠们有充足的时间对自己的产品精益求精,反复打磨,以达到完美的程度;工业化时代与手工业时代相比,有了一些不同。首先,工业生产的一个典型特征就是标准化和通用化,每一个零件都是标准化的,可以互换的。第二,在工业生产中,一个工人只需要负责一道工序就行,而手工生产中,每个工匠都要负责整个的生产过程。因此,工业化时代更多地强调工人对标准和规范的遵循和坚守。

在信息化时代,质低价廉、千篇一律的产品越来越不受欢迎。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定制服务成为可能。这一变化不仅包含了工业化时代对标准和规范的遵循和坚守,同时也包含了为满足个性化需求而进行的创新和创造。

四、工匠精神的时代意义

在工业化信息化时代,为什么要提倡工匠精神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提倡工匠精神是促进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需要。“十四五”时期,我们仍然面临着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和产业结构升级的重大任务,而要完成这一任务,实现由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转变,实现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跨越,离不开广大职工的创新和创造,离不开对工匠精神的继承和发扬。

第二,提倡工匠精神,是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推动中国制造走出去的需要。当前,在中国制造走出去的过程中,一些产品的质量也常常受到诟病,迫切需要提高产品质量。因此,要在竞争中取胜,关键在于提高中国制造的产品质量。只有充分发扬工匠精神,培养大批高素质的大国工匠,才能打造高质量的产品,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推动中国制造走出去。

第三,提倡工匠精神,是满足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的需要。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在这里,工匠精神是和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并提的,这说明,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重提工匠精神具有某种历史必然性。

五、培育工匠精神的必要性

工匠精神对我国现阶段所要实现的产业升级、经济转型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有学者对于当前我国社会培育工匠精神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进行了分析。

首先,这是我国产业经济转型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虽是一个“制造大国”,但相对于美国、德国等来说,却不是“制造强国”,我国急需一批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才队伍,以满足国家经济产业转型发展的需要。其次,这是企业生存发展的要求。目前我国企业中普遍存在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创新力不足等问题,这就需要一个企业必须具有工匠精神,才能在激烈的竞争当中生存下去。再次,这是学生未来就业的必然要求。企业招聘员工时往往需要一些能够吃苦耐劳、严谨负责的员工,这与工匠精神的内涵是不谋而合的,因此,要求职业院校在培养学生时,注重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最后,这也是高职院校生存发展的必然要求。高职院校只有培养出符合社会劳动力市场需求的人才才能够获得持续健康的发展。

因此我们认为,在接下来的研究中,首先应该更多地进行实证调研,了解当前社会工匠精神的真正状况以及高职生对工匠精神的认知现状,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真正结合。其次通过对古今中外的工匠精神及其背后的原因、实施途径等进行研究并借鉴其中的有益之处。最后从各职业院校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相应的建议,增强对策的实际影响唯此,工匠精神才能真正地在我国落地。

参考文献:

[1]刘建军.工匠精神及其当代价值[J].思想教育研究,2016(10).

[2]陈立平.工匠精神培育视域下的高职思政课改革创新[J].职业技术教育,2017.

[3]张迪.中国的工匠精神及其历史演变[J].思想教育研究,2016(10)

[4]朱厚望.论工匠精神的价值意蕴及培育路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6).

课题名称:工匠精神融入实验实训课程的路径研究

课题编号:HZJG2021243

课题类别:黑龙江省职业教育学会“十四五”科研规划一般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