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问题解决题教学的优化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1
/ 2

小学数学问题解决题教学的优化策略

郑婷

江西省上饶市信州区茅家岭中心小学,江西省上饶市 334000

摘要:问题解决题是小学数学练习中的重要题型,主要用于考察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相信身处教学前沿的诸位教师也深有体会,学生应用能力水平的高低,不仅反映着数学教学质量的好坏,也是对教师能力的考查和检验。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一味“讲”,也应适当关注“练”,并注重把握“练”的度,避免因过度的练习,消磨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握学生的学习需求,“对症下药”,才能使问题解决题的教学获得优化,使学生真正受益。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解决;优化策略

引言

对小学生而言,刚步入学习数学的阶段,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很多无法解决的问题,导致学生数学成绩较低,接受能力较弱。因此,老师在教学中除了传授基本的教材知识外,更应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小学生来说,这样不仅加深了他们对教材内容的理解,而且可以利用学习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下面就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解题能力作出详细分析。

一、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的现状

(一)课堂教学脱离生活实际,形式不够丰富

解决问题教学模式主要是让学生将自己所学的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其实在生活中各处都与数学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是在目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当中,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学生只是单纯学习数学知识,对于数学的印象也大多是枯燥无聊。教师采用的教学形式也较为单一,许多教师常常是一开课便使用多媒体设备进行辅助教学,将自己事先做好的PPT放送给学生,而PPT中的内容几乎与书本无异。

(二)教学模式过于传统

教学模式老化是应试教育的遗留,虽然现今我国已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但是许多小学教师仍旧认为应试教育理念十分有用,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接受所教授的内容。而且现今考试仍旧是主要的人才考察方式。使得教师更加坚定自己的观点,在课堂上仍旧将自己看作是主导者,站在讲台上不断进行灌输,而学生在被迫听讲的同时,无法参与到课堂互动中。知识听过就忘,没有理解其中的内涵,也就更没有办法将这些内容应用到实际问题解决上。

(三)解决问题的思路固化不灵活

由于应试教育残余思想影响,学习就是为了考试,就是为了通过高考上大学这种思想在学生与教师的脑海当中深深扎根。使得师生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也偏向于此,解决各种数学问题时教师的第一反应是将最符合课本知识的解题方式告诉学生,而学生的第一反应则是将教师告知的解题方法一字不落地背诵下来。这样一来,学生的思维不断被这样的解题方法所固化,一旦题目有变,学生的成绩便会大幅下降。

二、小学数学问题解决题教学的优化策略

(一)优化问题设计,感悟解题策略

如何优化问题的设计是教师进行问题解决教学的关键。问题问得恰到好处,才能够启发学生思维,调动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在设计课堂问题时,不能简单地抛出问题,而应当从“激趣”角度出发,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迫切地想获得新的知识。对此,教师可以尝试运用生活化元素为学生设计启发性问题,以此来激活学生的答题兴趣。例如,教师在教学“角的度量”时,并未采用以往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两个角的大小来认识角的度量,而是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设计了一个游戏情境,让学生通过玩《愤怒的小鸟》游戏来感受角度变化的乐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提高学生的探索欲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解决数学问题的关键是要有分析问题的能力,学生只有清楚地理解了题目的要求以及条件,才能对相关的问题进行解决。以往的数学教学,教师将太多的精力放到了相关知识以及解题方法的讲解,并且讲述的内容较为学术,忽视了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很多学生对课堂内容没有兴趣,在做题过程中出现了审题错误、不清晰以及不理解题目的问题,导致学生的解题出现了错误。基于此,教师就要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相关的题目引导学生认真地分析,对题目中的关键信息进行提取。为了能够让学生产生分析问题的兴趣,教师还可以采用合作分析等方法,从而加强学生的审题能力。例如,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整数的四则混合运算》教学中,需要学生掌握计算的法则,并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其中有一道题目“一套裤子98元,上衣比裤子贵30元,买2套这样的衣服需要花多少钱?”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分析题目,让学生找出关键数据信息“98元,30元,2套”,再让学生分析题目的要求,以及数据之间的联系,最后对这个题目的数据、条件、问题进行整理,从而帮助学生理清思路,进而提升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将课堂的主导权更多地交给学生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是现今教育教学当中的重点。只有学生将自己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公,他们才会真正在意课堂教学的内容,以主人公的心态激发学习热情,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如果教师不断进行灌输,则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便十分稀少。通过课堂主体转移的方式,教师从主体的地位当中释放出来,使得教师能够注意到更多学生的学习情况,这对于教师进行教学方式调整,设计针对性教学计划有着很大的帮助。这样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探究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解决问题能力,对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帮助良多。教师将课堂的主导权交给学生,将生活中的问题摆放到课堂上来,吸引了学生的眼球,联系了生活的实际,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了知识。通过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学生在课堂上更加踊跃发言,思考问题的角度也变得更加灵活和全面。学生的思维受到了启发,创造力得到了提升。教师可以将班级的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的成员不能少于三人。为了让所有学生广泛参与到课堂中来,可以让每个小组来出题目,组成一个题目丰富的题库。邀请其他小组的成员来解答问题,或者用抽签的方式来答题。解答问题的成功与否由教师来确定,教师记录结果,进行最终得分的评比。

(四)进行有效归纳,积累解题经验

不少学生常常有一个错误认识,以为计算出答案后,学习任务也就顺利完成。事实上,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在学生完成解题后,还应注重反思。这就要求教师要具有反思意识,引导学生在解题后回顾计算过程,从多角度探寻解题思路,以进一步活跃学生思维,加深解题认知。解题思路的形成,通常是在反复的练习、验证、反思中形成的,因此,要重视反思过程,让学生在反思中学会总结,善于总结。

结束语

总而言之,问题解决作为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常见题型,是考验学生综合运用水平、提高学生思辨能力的有效手段。对于正处于智力发展黄金期的小学生而言,学会不同的解题思路,有助于开发思维潜能,令他们终身受益。对此,数学教师应重视问题解决教学,采用科学的教学方式,聚焦于问题解决,提升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韩艳霞.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J].科幻画报,2020(12):88+90.

[2]吴建国.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多样化解决问题的能力[J].知识窗(教师版),2020(08):74.

[3]李德中.关于在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0(09):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