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口语课教师示范的表演问题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1
/ 2

幼教口语课教师示范的表演问题分析

刘萍

湖南艺术职业学院 湖南 长沙 410000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学前艺术教育愈加重视,口语作为教师的主要教学方式,高校教师应当促进口语训练及实践质量的不断提升,以保证学前艺术教育专业的学生在日后的工作中,能够更为良好地胜任教学任务。高校教师同样应当对口语课教学中示范表演存在的问题进行不断改进,以为学前专业专业学生提供良好榜样,为我国幼教事业的持续正向发展打好先期基础。

关键词:幼教口语课;教师示范;表演问题分析

引言:幼儿教师口语,这一概念即教师在面向幼儿开展教学工作时,所应用的口头语言,是学前艺术教育专业学生进行教学实践过程中的常见实用工具。因为学前学生年龄多集中于3-6岁这一阶段,故而,教师需要具备基本的职业口语素养。幼教口语一方面需具备普通教师职业的口语特点,另一方面还应对幼儿天性进行尊重,使语言表达更为生动形象,以更好对幼儿进行启蒙与引导,而这则为高职教师进行口语示范表演,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学前艺术教育专业口语课教学的重要性

学前幼儿年龄多集中在3-6岁这一范畴内,这一年龄的孩子在生活日常中,多通过对家长及教师进行模仿观察来进行语言内容的学习,故而,高质量的幼教口语水平,能够为幼儿的语言学习,树立良好的榜样。而相关幼儿教育文件则明确指明,应当引导幼儿同他人进行沟通交流的兴趣,培养幼儿在这一过程中礼貌用语、合理倾听的规范行为。相较于其他阶段教学,学前阶段的教学工作更加离不开教师的言传身教。而高校教师对学前艺术教育专业学生良好的口语示范工作,则为学生能够胜任好幼教工作,展示范例。当下阶段,专业化的学前艺术教师较为缺乏,促进幼教口语能力提升是培养职业化学前艺术教师的重中之重。[1]

二、学前艺术教育专业口语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从专业培养的角度出发,口语能力是学前艺术教育专业职业技能的核心部分。学前艺术教育专业口语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规范用语意识、以标准语言展开幼教工作。同时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用气、发声技法,并掌握演讲、交流的相应能力。教师同时应引导学生对心理学、教育学、发声学等具体学科有所涉猎,并应保证学生普通话水平在二级甲等以上、吐字发声需流畅准确重点突出、需能正确示范发声过程,以便于幼儿模仿。而教学实践中,尚存在着学生口语素养良莠不齐、课时较少、内容庞杂、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质量较低等相关问题,这些问题制约着高职学前艺术教育专业的良好发展,同时为学生口语能力的体系化发展造成干扰。[2]

三、幼教口语课教师示范的表演问题分析

(一)注重普通话的专业训练和口语表达的稳定性

学前期作为孩子语言学习的起步阶段,故而对教师职业语言的要求较高,在口语发声的标准性要求上很大程度上高于小学、中学教师。学前教育职业口语应当具备表现性、生动性、准确性等基本特质,故而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应当从对其语言态度的端正出发,让学生位于普通话这一共同起跑线,将对普通话的标准化训练作为口语训练的基础工作。[3]

高校教师在进行口语示范时,应当注重情景融合式教学,借助多媒体等教学工具,向学生更为全面地展示幼儿的奇思妙想,引导学前艺术教育专业学生明确自身定位,做好由家庭环境逐步过渡到学生环境的“摆渡人”角色。也因为这一角色,学前艺术教育专业学生的口语语言需要具备体贴关怀的情感特质,幼儿阶段孩童刚刚从家庭环境中探出头来,还带着对外界的胆怯和畏惧,因此教师需要对幼儿给予足够的关怀,注重语言表达的平易性和循序性。而专业教学中,口语表达的稳定性是学生口语核心素养的重中之重。教师需要在幼儿面前,长期保持情绪稳定,以便能够良好胜任幼儿的耐心教育工作,教师情绪不稳定时,非但不能起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反而可能会为幼儿带去挥之不去的心理阴影。而口语表达,既是教师情绪的折射,同时也是确保教师情绪维稳的防线。高职教学工作者在展开口语表演示范时,除相应的技法教学外,还应将口语表达的稳定性、情绪的平稳性作为重点,并应培养学生具备在口语表达过程中自我审视、自我纠偏的能力,以保障学前艺术教育专业学生有足够的耐心和警醒,任职教师这一对职业是对情绪要求极高的职业。

(二)以模块教学搭建循序教学体系,促进成绩分布的合理优化

一般来说,高校学前艺术教育专业学生专业的口语教学体系涵盖普通话发声理论及技巧、常规口语表达、教师职业表达等教学内容。而当下的专业口语教学工作,面临着课时短缺、主旨不够突出等问题,教师应当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完善,突出口语核心素养的教学,并基于口语训练主线整体展开教学工作。在对教学工作进行设计时,一般依循由简单到复杂,由基础到提升的教学步骤。例如应先对朗读进行训练,再训练自由表达,以促进学生记忆力的增强。

这一过程中,教师可应用模块式教学方式,对各模块的教学效果进行及时检查与反馈。同时应当基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模块教学方式予以创新,例如可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此可邀请具备丰富经验的幼儿园在职教师,为学前艺术教育专业学生进行讲解,让班级学生担任幼儿角色,并应适当建立起互动范式,以让学生更为真切地体会教师口语对幼儿学习成长的极大助益。并应以座谈会、讲座方式,为学生树立良好榜样。除此之外,各职业院校应当将校外实践训练基地作为重点建设内容,引领学生进一步走出去,通过实践过程中师生间的有效互动,降低学生日后工作的适应成本和校正成本,促进口语教学工作中“学”与“习”的进一步融合。

与此同时,高校教师应当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以促进学生口语能力的提升。学前艺术教育专业的口语课程在实践性上要求极强,同时应当强化理论教学工作,学生只有对自身理论不断进行完备,才能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完善理论,促进口语核心能力的长期提升。而伴随职业教育体系的不断发展,仅靠一纸试卷已经不能良好检验学生能力,教师应基于实践场景设置考核内容,以在幼儿教学中的实际需求,考核学生的口语应变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以对传统考核方式进行有益补充,确保大多数学生的技艺技能并非停留在纸面上,而是与实践场景息息相关。教师应将实践考核作为检验学生学习质量的常态化工作,对于口语实践能力突出的学生,应在成绩上给予鼓励,以在班级内形成重实去虚的基本风气,为学前艺术教育专业学生口语能力的提升创造有利氛围。

(三)以言传身教助益学生口语表达的持续规范

口语作为声音同意义融合的载体,口语教学内容经由声音向幼儿传递,而要让幼儿感受到生动及亲切,教师言语的自然及朴实是基本前提。对学前艺术教育专业学生进行口语示范时,高职教师应注重在日常教学中长期性向学生展示调整气息的基本技法,以使教师语言更为合于教育规范。高校教师的口语表达应符合基本的语言艺术规律,并以言传身教的方式,带动学生不断提升自身文学素养、了解更多的人文内涵,以达到“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气质培养目的。而为促进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系统提升,高校教师可带领学生展开诗歌朗诵、辩论赛等活动,在辩论赛的开展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去锋芒、多以平易言语进行观点阐述,以为学生日后的幼教生涯,提供气质转变的契机。

结语:高校学前艺术教育专业口语教育质量的提升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高校教师充分予以重视,教师应当充分应用多媒体技术、注重引进来走出去的教学模式、注重教学评估方式的革新,以为学生口语能力的提升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建华. 职业中学幼儿教师口语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2017.

[2] 李芳. 提升幼儿教师口语课教学质量的最佳路径[J]. 科教导刊, 2017, 000(014):131-132.

[3] 陈艳. 论幼儿教师口语表现力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教育:00270-00270.


个人信息更改了部分已标红。

学校升本在望,所以把高职全改为了高校。

教授课程专业为艺术教育专业(学前),不是教师专业。

作者简介:

刘萍(1978—),女,汉族,湖南长沙人,湖南艺术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普通话语音、幼教口语、口才艺术表演

Shape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