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智障儿童沟通与交往能力的个案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2
/ 2


提升智障儿童沟通与交往能力的个案研究

邓亚男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启智学校

【摘 要】本研究选取于一名存在社交障碍的唐氏综合征个案,针对其互动行为缺乏,行为孤僻,不愿参加集体活动的特点,研究者聚焦个案互动行为的提升,通过分析原因,综合采用认知行为改变技术、社会技能训练、家庭积极行为支持、区分强化等策略实施干预。研究结果表明,个案沟通与交往能力提升明显。

【关键词】智障儿童;互动行为;个案研究

智障儿童与正常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存在一致性,但受困于身心发育迟缓,其在认知、运动、感官、沟通与交往、情绪与行为等诸多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不足,这其中,智障儿童沟通与交往方面的缺陷对其学习生活的影响最为明显和直观。帮助智障儿童提升沟通交往能力,将有助于提高其学习生活质量。本研究选取于一名存在社交障碍的唐氏综合征个案,针对其互动行为缺乏,行为孤僻,不愿参加集体活动的特点,研究者聚焦个案互动行为的提升,通过分析原因,综合采用认知行为改变技术、社会技能训练、家庭积极行为支持、区分强化等策略实施干预,以寻求可供参考的沟通与交往能力提升干预方案。

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研究对象

小轩,男,10岁,唐氏综合征,现就读于启智学校三年级,父母离异,平时主要由妈妈照顾,家中一个弟弟。小轩入校后的行为表现却较为孤僻,与同学互动较少,也不愿参加集体活动,上课喊其回答问题,常闭口不言,对于被动回应也态度消极,爱答不理。本学期以来,由于家庭原因,上下学接送时间变得不固定,人员也经常变动,这些对小轩产生了较大影响,表现为经常放学不肯离开教室,不愿到校门口,对于教师的指令要求表现出明显的抗拒,因缺乏有效沟通,教师也很难找到有效办法。小轩的一系列行为表现给班级管理带来很大困扰。

研究方法

前期搜集资料主要采用访谈法、行为观察中的持续记录法以及量表评量法等;后期行为干预则综合采用了行为干预中的积极行为干预、区分强化、行为塑造、渐隐、代币等策略以及社会技能训练、家庭行为支持等方法。

研究的过程

资料搜集

1.访谈

主要面向家长了解孩子的个人成长史及家庭教育环境。据他母亲介绍,小轩由于自身缺陷及障碍,比较自卑、孤僻,不喜欢与人交往,平时鲜有玩伴,家中弟弟年龄相差太大,且平时上各种兴趣班,接触不多。此外,由于单亲缘故,母亲平时忙于工作,无暇照顾陪伴他,放学后常常都是他一个人待在家里看电视或者玩玩具,一待就是三四个小时,他会经常对着玩具说话。

2.行为观察与纪录

针对以上行为表现,教师采用行为持续观察记录法,选取小轩在校与同学及老师的互动行为频次进行观察记录(部分观察记录见下表)。观察持续一个星期,发现小轩在校期间与同学及老师互动行为极少,主动沟通几乎没有,被动回应也是次数少,时间短。

原因剖析

1.家庭原因

在小轩社交障碍的问题上,家庭的不良影响最为突出。主要表现为:一是单亲的家庭环境,父母离异,父亲长期在外,对孩子成长较少过问。母亲忙于生计,对孩子也无暇顾及,父母亲双方关爱的缺失给小轩心理留下了很深的创伤,导致他行为孤僻,不愿开口。其二则是母亲错误的教养态度及方式,母亲经常把小轩一个人丢在家里,认为只要给他吃好喝好,不让孩子饿着冻着就行了。

2.个人原因

长期的家庭关爱缺失和环境剥夺,导致小轩在沟通与交往中因缺乏学习与模仿的对象而缺乏与人交往的经验,即便有主动交流的需求和愿望,也常常因为不知如何开口而作罢,久而久之,开始变得言语少,性格孤僻,不愿说话。

干预方案的制定和实施

1.制定行为干预计划

针对小轩缺乏沟通与交往能力产生的原因和表现,笔者认为需要采用个体行为干预和家庭干预相结合的方法。其中,个体行为干预的核心是借助兴趣诱导和行为强化,触发小轩的沟通动机,增强沟通意愿。同时增加社会交往技能训练,学会不同场合和情境下的沟通技巧,同时继续利用代币制等强化机制,巩固交往技能。

2.行为干预的方法与过程

1)兴趣诱导,激发沟通动机

互动的前提是产生沟通性趣,为了激发小轩的沟通动机,我通过观察了解,找到了小轩一些感兴趣的行为作为突破口,诱导小轩从被动回应向主动沟通转换。例如,我发现小轩晨会的时候特别喜欢做律动操《小玉米》,但动作不是十分协调,需要别人帮助,就主动站到他前面,进行动作示范,对于一些不到位的动作,及时帮他纠正,然后提醒他:老师帮助你,应该对老师说什么呀?引导他对老师的帮助表示感谢。

2)个别训练,提升交往能力

小轩不愿意沟通除了缺乏兴趣和动机,还有一点很重要的原因是缺乏模仿对象和与人交往的经验,特别是不同的交往场合,如何保持关注、如何开启和维持话题,如何转移话题和轮换顺序,如何在不同的场合下进行合理的沟通,这些社会交往的技能小轩都需要学习和训练。因此,我利用个训课专门就以上要点对小轩进行个别训练,如每天早晨学生到校需要主动跟老师、同学问早、问好,久而久之,小轩已经慢慢养成了早晨到校主动问好和放学离校时主动告别的习惯。

3)家校携手,营造关怀氛围

小轩性格孤僻,不愿意与人交往,其中很大的一个原因是由于长期缺乏关注和关爱,因此需要改变家庭的氛围,让小轩感受到来自家长的关心关爱。为此,我努力转变家长教养态度,平时合理分配空闲时间,多抽空陪孩子,多关心孩子的学习生活,周末多带孩子外出参加活动,不要再让孩子一个人待在家里。

效果与启示

干预效果

经过一个学期的干预,小轩的社交互动频次与学期之初相比有了明显提升,不仅被动回应时变得积极主动,而且很多场合都能够主动沟通,如早晨到校能主动问好,下午放学能主动跟老师说再见,平时在班上也能主动和同学一起打扫班级卫生,维持班级秩序。家长也跟老师反映,说孩子精神面貌跟以前不一样了,人变开朗了,话也多了。以上的行为表现都充分说明小轩的行为干预取得了明显效果。

个案启示

本项研究表明,借助个案干预的形式,依托科学的评估、积极有效的干预、全员的有效参与,特别是家长的密切配合,可以帮助智障儿童提升社交互动能力。但同时也应意识到,智障儿童意志力薄弱,很多行为改善之后还有可能会出现反复、停滞甚至反弹现象,需要教师和家长做好长期准备,持之以恒密切家校合作,共同护航孩子健康成长。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