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实证素养培养的原则与方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2
/ 2

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实证素养培养的原则与方法

李焕任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宾阳县思恩民族中学 530400

摘要:历史学科的学习内容是过去发生的事情以及过去的人物,它与我们相隔较远,从科学研究的角度来讲,历史的认识过程就是随着史料实证的发掘而做出历史解释,如果对某一个朝代或一国家所记录的史料越丰富、越详细、越真实,那么我们对其的认识就会越准确、越科学、越透彻。因此,史料实证是贯穿历史学科发展的核心与关键。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既是学习历史学科的根本基础,又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必然要求,本文对此作出分析。

关键词:史料实证素养;初中历史;原则;方法

引言

基于史料角度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即在比较真实可靠的历史材料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的教学方法,建立学生的历史认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价值观及各项品格。这是超越传统教育的知识的单纯传递,更注重学生的历史能力以及各项素养的培养,符合新时代对于人才的基本要求,也充分体现了新课改的要求。由此可见,从史料角度对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培养进行研究就显得尤其必要。

一、初中历史史料实证素养培养的原则

(一)求真务实

求真务实是史料实证素养培养的首要原则,它指的是学生要以去伪存真、求真求实、讲究实证的态度来阅读史料。以统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为例,这一单元的第十六课《三国鼎立》主要介绍了东汉末年国家从分裂割据到局部统一的历史。《三国演义》作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其中的人物、故事家喻户晓。受这一文学作品或相关影视剧的影响,大多数学生认为,曹操是一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大奸臣,是欺君罔上的乱臣贼子。文学作品或影视剧虽取材于历史,但与历史事实却有很大的不同。历史上,曹操虽然曾经镇压过农民起义并滥杀无辜,但他在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的表现却令人佩服。比如,他采用屯田措施,兴修水利,对社会经济的恢复起到了积极作用。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分析,曹操统一北方对历史进步起到了推动作用。所以,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曹操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文学作品或影视剧虽然是人们了解历史的一种渠道,但考虑到艺术属性,会对真实的历史进行一定程度的改编。因此,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或观看历史类影视作品来了解史料,但要本着求真务实的态度,科学地鉴别史料的真伪。

(二)客观中立

客观中立的史料实证素养指的是学生在阅读和分析史料时,应以“第三视角”,而不以个人的喜恶来做出评价,要尊重历史,正视历史事件或者历史人物好的一面与不好的一面。以统编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走向近代”中的第十六课《早期殖民掠夺》为例,本课主要讲述了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班牙、葡萄牙、荷兰、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开始早期殖民掠夺的历史。早期殖民掠夺,一方面,使大量财富流入西欧,为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有助于世界市场的逐步形成;另一方面,也给遭受殖民侵略的国家和地区带来了严重的破坏和深重的灾难。在学习这一内容时,学生既要认识到近代资本主义发展的进步性,又要认识到资本原始积累的野蛮性和残酷性。因此,在阅读史料时,即使是同一史实,教师也要提醒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保持客观中立的态度,科学理性地做出判断。

二、初中历史史料实证素养培养的方法

(一)搜集整理

搜集整理法指的是学生有意识地搜集和整理史料。在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时,教师要秉承涉猎博览的原则,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来整理史料。比如,围绕战国时代的史料,学生可以将教材自有、教辅书籍补充、史学家评论、古文、影视作品、文学作品等有关同一主题的史料都放置在一起。搜集整理看似简单,但却能使学生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培养学生去伪存真的辨别能力、快速筛查和检索的能力、锁定关键词的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具有条理性,等等。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电脑上建立一个专属文档,在积累素材的过程中不断细化文档内容,在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再整理出一条主线,绘制出思维导图。学生搜集整理史料的过程也是阅读史料的过程,而大量的阅读也是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前提。

(二)合理选择史料,激发学生历史学习兴趣

在当前的历史教学中,教材设置了导言、插图材料、研读相关史事等诸多辅助的项目,这些都是作为历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这些激发学生兴趣,拓展知识,为学生的历史学习提供材料,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意识。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要做好引导作用,在备课时立足课本教材,有效地引导学生们对相关的资料进行搜集,意识到史料的重要价值,对教材中的材料进行有效应用。例如在初中七年级人教版上册涉及的都是古代的历史,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相隔比较远,从史前时期到夏商周时期,再到秦汉时期,然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进行学习的时候,由于年代久远,学生们的学习大都是以死记硬背为主。例如在对七年级上册三国鼎立的内容进行学习的时候,老师就可以利用三国演义的影视资料吸引学生学习兴趣。学生们可以在课下阅读三国演义的文学作品,同时在课上展示各种相关的历史建筑,通过多种史料的呈现,及对史料中体现的信息的解读,逐步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意识。将历史联系到课本教材中的官渡之战、赤壁之战,能够帮助学生们对相关的历史进行更深刻的理解。

(三)基于史料融入辩论活动,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历史价值观是指对历史事件的了解以及正确的价值判断。学生只有具备正确的历史价值观,才能够正确地看待历史问题,总结历史经验,继而丰富思维,促进发展。例如,九年级下册中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讲述了内燃机和交通工具的发明,一些新材料和化学工业的发展以及电力的广泛使用等。在教学中,教师通过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并进行辩论,如,电出现后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怎样的变化。学生通过思考回答电的出现给人们带来了光明,是历史的一大进步。也有的学生回答电属于一种能源,就当下而言能源消耗过于严重,对人类的发展而言也并非是好事。通过两方的来回辩论,学生对电有了全新的看法。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可以推进社会的进步,但与此同时,在生活中也要做一个节约能源的人,为社会的进步贡献力量。在激辩中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

(四)纵横对比

纵横对比指的是教师让学生就同一个主题结合不同时代进行对比,在对比中思考社会的发展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科学理性、全面立体的史料实证意识。以统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国防建设和外交成就”为例,这一单元主要介绍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外交成就。国家外交由国家利益与国家实力所决定,我国建国初期的总体国家实力与我国当下的总体国家实力明显不同,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对有关史料实证进行学习和对比。

结束语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可以帮助学生客观地认识历史,并通过史料学习来理解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社会发展与时代发展的自然规律。同时,当学生具备了史料实证素养后,其历史阅读能力、思考能力等也会提高,对社会发展的关注度与敏感性也会增强,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历史学习,而且有助于教师对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闫海冰.新课改背景下普通高中历史教学核心素养的培育[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9):280.

[2]袁凤鸣.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的培养[J].天津教育,2020(5):94-95.

[3]严骏.初中历史教学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路径分析[J].学苑教育,2019(24):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