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环境对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2
/ 2

创业环境对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研究

赵昊然 指导教师 王庆涛

山东济南 250000

山东协和学院 医学院 山东协和学院

摘要:外部环境的变迁对人的行为与意愿产生着重要的影响,能够使人产生积极亦或是消极的意愿。就大学生创业意愿而言,也同样会受到社会外部创业环境的左右,为增强大学生的创业意愿,使高校、政府等部门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的创业行为予以鼓励。本文从相关概念概述入手,着重分析创业环境对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并探索创业环境完善策略,以强化大学生的创业意愿。

关键词:创业环境;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

引言

我国劳动力市场对人才要求的提升以及高校扩招政策的深入推行都在不同程度上增加了大学生的就业难度,当前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一个社会性问题,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而现阶段面临我国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现状,积极转变就业思路,以创业带动就业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拓宽大学生就业渠道,因此大学生创业教育受到高校的高度关注。但是,通过调查发现,大学生的创业意愿除了受到学校创业教育的影响外,更多的是受到来自于外部创业环境的影响。如创业政策、行业竞争、融资环境等。我们只有集合学校、政府、企业、科研单位等合力,从各个方面给予大学生最大的创业支持,才能够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进而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意愿和创业积极性。

  1. 创业环境与创业意愿的概念

创业环境主要指创业者所处的周围环境,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包括政治、文化、经济、法律等要素,为创业者提供创业支持。我国有学者将创业环境分为经济支撑、文化支撑、服务支持、法律支撑和科教支撑这五个方面,也有学者将创业环境分为政策法律环境、人才环境、融资环境、市场环境、文化环境、政策法规环境这六个方面。但无论何种划分方式,就其内容上来看都大致相似。在构建创业环境的过程中我们始终需要坚持全面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和重要性原则,对创业环境的各个因素和各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以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创业意愿是创业主体对参与创业活动的主观思想,对创业者特有的创业能力和创业态度的描述。创业者的创业意愿受到创业环境的深刻影响,如创业环境中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因素都会影响创业者的创业意向,使创业者产生创业的冲动、激情。

  1. 创业环境对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

金融支持对大学生创业意愿有着重要影响,大学生得到的金融支持越多,创业意愿越强烈。这是因为,资金问题是大学生创业面临的首要问题,资金支持能够帮助大学生解决资金困难,促进大学生创业的顺利开展。而大学生创业金融支持主要包括信贷资产和融资渠道、创业资助、金融服务政策这三个方面。很多大学生在创业的过程中难以获得充足的创业资金支持,并且其创业融资渠道也比较狭窄,主要以向金融机构申请创业贷款的形式来获得支持。但在现实情况下,许多金融机构会考虑到大学生创业经验不足、抵押保障条件不充分等原因而拒绝大学生的贷款行为,从而也就增大了大学生获得金融支持的难度,使其产生消极的创业观。

政府政策对大学生创业意愿有着直接影响,政府出台的大学生创业政策越好,大学生的创业意愿越强。这是由于政府对整个市场具有无形的调控能力,即便是金融机构、科研单位等也都要受到政府相关政策的影响。简而言之就是只要政府出台相应的大学生创业支持政策,那包括金融机构、科研单位、企业等在内也会对大学生的创业行为采取一定的柔性政策。现阶段,我国关于大学生创业的政策环境比较明朗,在税收、创业培训、融资等各个方面都制定了相应的大学创业鼓励政策,极大地优化了大学生创业的政策环境,促使更多的大学生产生了自主创业的意愿。但尽管如此,受各方面因素的限制,现阶段我国政府关于大学生创业的政策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完善的地方,如,大学生创业减免政策并不能完全解决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所面临的成本问题,而且创业税收减免政策并没有在创业行业类型以及地域上达到全覆盖和政策统一,仍然难以做到使大学生可以无所顾忌的根据自己擅长的项目开展创业,这一方面仍需政府相关部门作出进一步的完善。

创业教育培训对大学生创业意愿也有着深刻的影响,与大学生创业意愿呈正相关关系。良好的创业教育培训能够丰富大学生的创业知识,提高大学生的创业技巧,弥补大学生创业经验不足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进而增强大学生的创业自信心,强化大学生的创业意愿。但是,目前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多依靠高校的创业教育,社会创业培训力度明显不足。而高校的创业教育多采取课堂讲解、讲座和大学生创业竞赛的方式来进行,内容上也多为一些创业理论性知识,缺乏系统的创业实践体系。这种情况容易导致大学生在进行实际创业时出现自身创业知识、技巧与创业实际不相符的情况,进而在创业的过程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大学生自身的创业意愿与激情逐渐消磨殆尽。

  1. 创业环境完善策略

为优化大学生创业金融支持环境,使大学生产生创业的意愿,就必须在政府管理部门和金融机构的共同努力下不断完善金融支持体系。具体来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政府应积极完善金融业态,扩宽投资渠道,为大学生提供多样化的金融投资。例如,政府可以激励金融机构为大学生提供创业投资、股权众筹、股权投资等金融支持。并且,政府可以开设大学生创业专属通道,保证大学生创业资金申请与金融业态的顺利对接,进而加强对大学生创业的金融支持;其次,金融机构应积极推行金融支持产品,研发与大学生创业相符合的供应链融资、知识产权融资、科技保险等金融产品,并形成金融产品的投贷联动机制,支持大学生创业;再次,我国应积极健全大学生创业分散金融机制,为创业大学生分担创业风险。为此,政府可以通过完善征信市场、建立市场化的风险补偿基金和担保基金来分担大学生的创业风险;最后,金融机构应积极完善创业资金的管理,出台创业资金管理的相关规定,规范创业资金的申请和发放流程。并且,金融机构应积极明确资金的具体支持项目,突出创业支持重点。

广大高校应当推进创业政策,以完善创业环境。首先,政府应积极完善关于大学生创业的税收政策,针对大学生创业过程中存在的经营成本、培训成本、场地成本等,出台相关的税收减免政策。并且,政府可以对大学生适当减免教育费附加、个人所得税、增值税等税收,从税收方面降低大学生的创业成本,解决大学生创业实际经济困难;其次,政府应积极落实大学生创业政策,保证创业政策的实施到位,加强对创业政策实施情况的监督,对于未按规定实施创业政策亦或是存在只做表面文章的单位要予以严处。并且,中央政府在制定统一大学生创业鼓励政策的同时,还要鼓励地方政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特色化的创业鼓励政策,以结合地方的优势亦或是缺陷对大学生的创业予以不同方面的鼓励。如对于一些重工业集中的地区,可以对那些污染治理亦或是绿色产业的创业行为予以鼓励。对于地广人稀的西北地区,可以从用地方面给予大学生创业一定的支持。对于先进科学技术较为集中的南方沿海地区,可以从社会技术培训方面给予大学生创业支持。

参考文献

[1]苏益南.大学生创业环境的结构维度、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6.

[2]李华晶.创业环境、公司创业战略与组织绩效——基于我国大中型企业科技活动的实证分析[J].经济管理,2008.Z1.

[3]李洪波,牛昕.创业环境对大学生创业动机的影响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