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背景下我国经济结构改革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2
/ 2

新常态背景下我国经济结构改革研究

朱军

河北金融学院


摘要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新常态新阶段新要求,高质量发展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特征。实现高质量发展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本文探讨了我国经济结构优化的必要性,分析了现阶段我国经济结构需要不断优化的原因,并从合理安排农业、工业、服务业的比例关系,不断优化投资结构和消费结构,依靠科技创新努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努力推进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在全社会不断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对我国经济结构优化的实施策略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新常态;经济结构;策略研究;


一、新常态背景下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必要性

我国经济结构的优化是一个综合性的复杂问题,不能从单一角度去进行分析,需要综合考虑。中国短期经济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增长问题,但中国经济的关键问题是结构问题。在我国经济结构的优化中,不仅要重视供给侧的改革,也要高度重视需求侧的改革,要不断满足消费者多样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感、幸福感。我国长期以来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农业国的工业化是发展中国家走向经济腾飞的必经之路。工业化是指国民经济中一系列基要生产函数或生产要素的组合方式,连续发生由低级到高级的突破性变化的过程。可以看出,经济结构优化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经济结构的许多方面,同时经济结构优化也不是单一的经济方面的问题,需要综合考虑我国的历史发展进程、文化传统、社会现状等具体国情和国际政治经济的大环境。

二、当前我国经济结构存在的缺陷

2.1传统投资驱动发展模式缺乏可持续性

长期以来,我国的资本投资驱动增长取得了显著效果,我国GDP总量不断扩大,GDP年均增长速度居世界前列,并保持了几十年的高速增长。然而,这种增长注重外部刺激,注重外部“输血”,没有培养起经济内生性增长的动力机制。现阶段,忽视经济体自身“造血”功能的培养已经显示出了诸多弊端,出现了部分行业有效供给不足,而有些行业却供给过剩的现象。国内外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消费者多样化需求的满足等都“倒逼”我国进行供给侧的改革,努力提高供给的有效性。

2.2人口问题严峻

我国的劳动密集型经济的蓬勃发展有其产生的历史渊源和传统优势。然而,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体现出速度快、来势猛、未富先老等特征,对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改革开放前,我国长期实行农业哺育工业,农产品价格扭曲造成了农民收入低下、农业农村的经济发展落后的局面。改革开放后,我国利用丰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发展服装、电子装配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吸引大量外资在我国投资设厂,这既解决了大量城市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路问题,又增加了他们的收入和消费能力,从而带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导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的人口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劳动力平均工资和工资增长率不断上涨,伴随着企业用工成本不断上升,大量企业转移到了劳动力更为低廉的越南等国家,这迫使我国必须调整经济结构,充分利用科技优势和人力资源优势,发展中高端装备制造业、打造中国品牌,实现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2.3体制结构与新经济常态化的矛盾

我从制度体制角度认识主要矛盾是深层次的分析。不论是在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还是在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都是如此,核心是政府调节与市场调节的关系问题。一般来说,在计划经济制度条件下,政府调节是主要的,市场调节一般是补充的。而在市场经济制度条件下,市场调节是主要的,政府调节是指导性的。改革开放以来实施的计划调节为主和市场调节为辅以及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支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全面对外开放等,都属于解决制度性主要矛盾的重大决策。通过体制改革解决制度性矛盾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体制和机制与生产力的协调问题,建立先进的体制机制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新机制。

三、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主要策略

3.1 合理调整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比重

在经济结构优化过程中必须处理好农业、工业的比例关系。在我国经济结构优化中,要高度重视农业的机械化和现代化,重视十几亿人口的粮食安全问题。在工业方面,施振荣的微笑曲线理论影响极大,该理论提出单纯的制造利润空间会很低,企业要在科技创新、研发投入、营销管理、品牌打造等方面下功夫,获得高利润。在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的工业化要走向实现信息化导引、淘汰落后产业、增加技术附加值、保证工业比重下降、人本与资本可对峙、建设城镇化等为主要特征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同时,我国要在努力发展附加值高的产业方面下功夫。金融、旅游、餐饮等服务业都有较高的利润空间,需要大力发展。当前,消费已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对此要重视国内广阔市场,努力培育三大产业内生性自主发展能力,减少出口依赖和对国外市场的需求,要培育经济体的自主良性发展机制,增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可持续能力。

3.2 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高生产效率

我国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随着我国人口红利的消失逐渐失去了竞争优势,大量低附加值制造业已越来越不能适应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对此需要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依靠科技创新实现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推动实现“中国智造”。全要素生产率强调总产出与各种全部投入要素之间的关系,强调资本、劳动、技术进步等的共同作用,这其中技术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力量源泉之一。在制造业转型升级中,要发挥国有经济在关键领域和重要行业的主导地位,要重视民营经济的力量,充分调动民营经济的积极性,重视科技研发和投入,依靠科技创新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

3.3 多元化发展,促进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

“双循环”格局下的城乡要素流通市场机制,有利于促进要素在城乡之间的自由流动,减少流动障碍。我国长期存在的二元经济结构已经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城镇化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同时乡村振兴也是必须要考虑的重大现实问题。国家提出的“精准扶贫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显示了大国的责任和担当。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仍然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经济进入新常态,不要担心GDP下滑[J]. 厉以宁.  IT时代周刊. 2014(21)

[2]牢牢抓住经济新常态下的发展机遇[J]. 本刊评论员.  企业经济. 2014(12)

[3]经济结构改革需多元支撑——访全国人大代表、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方玮峰[J]. 彭薪,罗杰.  经济. 201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