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工程输电线路施工技术管理策略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2
/ 2


电力工程输电线路施工技术管理策略分析

马泉

江苏恒屹电力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近年来,随着基础建设的发展,我国的电力工程建设的发展也有了创新。加强电力工程建设,提升输电线路施工质量,不仅要重视优化输电线路,改善电气装备,而且应借助实验方法检测电力系统是否存在故障,同时,采用实验方法查看电力系统运行正常与否。

关键词:电力工程;输电线路;施工技术;管理策略分析

引言

输电线路的运维质量直接关系到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要提高电力系统可靠性,减少线路事故的发生,就必须清楚掌握线路的运行状况,按期进行巡视与检测,及时发现线路缺陷和威胁线路安全的隐患。目前,输电运维工区多采用人工定期巡视的方法,频繁的巡视工作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此外,由于输电线路距离长,天气、交通环境等因素严重影响巡检质量,因此,传统输电线路巡检方式已难以适应电网发展需要。

1输电线路施工建设标准要求

从整体结构来看,输电线路施工建设标准要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做好输电线路和电网规划建设工作,在具体规划中,应结合所处区域界定电网假设规模与方式。第二,根据变电站与电源点分布要求,正确设置分段线路及其开关,尽量避免出现故障和母线分段重复问题,促进各工序之间的有效衔接,科学布设单环与多环网络。第三,根据输电线路供电需求和电力分配精选绝缘材料,减少每个环节的压力,同时,启用网络计划技术能够对电力配网施工进度和各环节配置比例等进行合理调整,提高工作效益。在具体施工过程中,工作人员应熟练掌握网络图绘制方法,依据电力配网工程施工重点,谨遵工作流程,构建施工模型,正确标识施工流程和工作进度,明确不同环节的时间参数,制定全环节的施工方案。

2影响输电线路安全运行的因素

2.1环境因素

就输电线路的分布情况而言,输电线路大部分架设在户外,其中包含了高压主干供电网络。分布于户外的输电线路往往需要面临风雨、雷电、冰雪以及阳光曝晒等问题,部分地区、部分时间还要面临极端环境,如狂风、雷暴等。在风力较大、持续时间较长时,输电线路会随风摆动,尤其是弧垂处振动幅度更大,下垂部位或固定部位更容易发生断线;冰雹会使绝缘子意外破损造成短路现象;冰雪的覆着会增加输电线路的质量造成断线或塔倒的发生;阳光下的曝晒会加速线路的疲劳及老化,减少线路服役时间。同时,输电线路所属环境大多比较空旷,输电线路架设比较高,尽管相关部位已经做了防雷击处理,但输电线路遭遇雷击的情况仍时有发生。

2.2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可以分为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两部分。一般来说,人为主观因素在施工阶段和后续维护阶段都会出现。例如:在线路架设施工期间,相关精密部件未按照搬运施工标准进行保护、运输,造成不易察觉的暗损,从而减少整体部位的服役时间;未严格按照施工要求施工,造成杆塔距离过长,线路弧垂不达标进而增加了故障概率,接地电阻过大影响设备安全运行;在输电线路架设完成后,遇到局部线路故障时,救援不及时或救援无效进而加剧线路故障,或操作人员失误调控引起线路故障等。除了电网内部人员操作失误引起的故障外,由于普通居民对线路保护工作的不重视,或供电企业日常管理工作的缺失,也会造成输电线路故障。如在输电线路附近焚烧秸秆、盗窃输电线路以及异物触碰输电线等。

3电力工程输电线路施工技术管理策略分析

3.1无人机巡检的实施方案

无人机飞行机动灵活、操作简单、悬停稳定性高,抵御阵风能力强,可以通过可见光相机及各种成像技术对线路状况进行巡检,并将采集的资料信息提供给巡检人员进行分析,也可在线路大型检修作业前进行勘测,提前检查设备状况,便于检修方案的制定。可见光相机可对杆塔、绝缘子串、金具等设备的外观进行巡查;红外热成像技术是对线路局部异常发热进行检测,从而判断输电线路的具体故障点和类型;电子光学检测则是能够检测线路是否发生漏电;而激光振动检测则是检测绝缘子是否发生破裂。不同的检测技术的特点不同,应用场景也不同。基于无人机巡检的特点,在对线路的巡检过程中,分析不同巡检的任务需求、线路所处环境特点等因素,选取适当的方式开展线路巡检。例如,220千伏及以上线路(除人口活动密集区、禁飞区及不适合大型无人机作业区域外)可开展大型无人机的日常巡视,单次作业可开展可见光巡视和红外测温工作,用于发现线路较为明显的缺陷和外部隐患;110~35千伏线路由于杆塔高度较低和档距较小,一般以采用小型无人机开展精细化巡视为主,人工巡视为辅。对于大型无人机不适合作业的区域仍以人工巡视为主,并利用小型无人机替代人工登塔进行精细化检查(禁飞区等不适合作业区域除外)。部分位于河道、山坡等人员难以接近的杆塔,以小型无人机开展精细化巡视为主,人工巡视为辅。杆塔基础、铁塔、附属设施等无人机巡视中不易发现的设备缺陷和隐患,以人工巡视为主。

3.2施工准备阶段技术管理

施工准备阶段技术管理,作为输电线路施工基础保证,应对其高度重视,做好准备阶段技术管理,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工作:(1)完善技术管理标准制度。工程技术标准作为保证输电线路施工举措,是工程施工技术法规,需将其全面落于实处。应加强标准培训,增强标准执行能力,对违规行为应严肃处理。技术管理制度内容较多,包含施工技术交底制度、质量管控制度、验收制度等。(2)做好图纸会审工作。图纸会审作为一项精细化工作,高质量完成该项工作,可减少图纸出现错误,保证输电线路施工质量,降低施工成本支出。项目部门接收相关图纸之后,应由技术部门负责人为首级开展组织会审工作,并提出审图的建议。在此基础上,提请建设和设计单位安排设计交底,有助于进一步掌握设计意图,提出图纸会审意见并协商解决。图纸会审核心内容包含以下几方面:施工图是否完整,说明是否阐述清楚、资料是否齐全;输电线路施工工艺设备图、结构间关联性是否存在遗漏;设计是否满足国家相关规程,工程中是否存在特殊要求;编制完善的施工组织设计和专项施工方案。

3.3施工过程中的技术管理

输电线路施工过程中,施工作业单位工程技术部门应做好以下几方面技术管理工作:首先,标准贯彻和实施。应全面落实施工技术标准、规程规范、技术交底和技术管理标准。其次,施工技术交底。输电线正式施工之前,项目部门技术部门进行组织完成技术交底。依托交底工作,促使作业人员掌握施工特征及规律,明确施工技术质量要求和关键技术,为后续科学合理组织施工,保证施工有序实施奠定基础。技术交底主要内容有:施工图的内容、工程特征,施工过程中具体方法、顺序和质量标准;对各分项工程设计意图进行阐述说明;新技术、新工艺及新材料施工操作要求及注意事项;输电线施工过程中关键及特殊部位控制要求;原材料实际选型、规则及质量要求;季节施工措施及特殊施工过程中注意事项。最后,施工质量管理。施工质量管理核心目标在于,以合同文件为导向,工程质量体现在材质、施工工艺及维护等方面,对新技术应用过程中,需成立专业小组专项解决施工中技术瓶颈,保证施工质量。原材料、成品材料进场应把号质量关,施工中由于技术管理缺失造成工程质量缺陷,均需制定完善的处理方案。

结语

综上所述,加强电力工程建设,提高输电线路施工管理质量,首先要重视健全电力工程输电线路施工管理体系,针对电力工程项目施工进度管理、施工质量管理、施工队伍管理等方面制定可行的管理制度。其次,应重视量化施工作业,促进各项施工流程的有效衔接,加强智能电网建设。另外,应采取科学实验方法对输电线路系统进行测试。

参考文献

[1]李晓祺.配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探究[J].建材与装饰,2016,(6):73-74.

[2]黄和清.110kV配网电力工程主要施工技术应用中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高新区,2017,(11):143-144.

[3]何汝林.配电网工程建设实施全过程安全管理措施探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6,(11):198-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