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构建的目标选择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2
/ 2

我国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构建的目标选择

祝铭杰

辽东学院经济学院 辽宁丹东 118003

摘要: 中国社会福利制度由空缺型向适度包容性转变,是涉及中国福利制度改革宏观目标和方向的重大问题。要彻底实现这一转变,我们需要从公平与效率、生存与发展、稳定与监管、传统与现代四个维度重构社会福利制度的目标取向。这明显不同于以往仅仅从一个维度或两个维度讨论社会福利制度的目标取向。

关键词: 社会福利制度; 适度普惠型; 四维重构; 目标定位

0引言

我国的社会福利制度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改革,但改革的目标并不明确,仍处于模糊状态。在构建什么样的社会福利制度等基本理论问题上没有进行认真思考,因此我国在社会福利方面仍然效率低下,并没有取得显著的成效。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社会福利制度改革的目标没有明确,也没有明确提出应该建立什么样的社会福利制度。西方发达国家社会福利发展的实践表明,科学的理念和目标的确立优于制度设计,制度设计优于技术方案的实施。因此,要构建一个新的适度包容的社会福利体系,首先必须找到其科学的目标定位,梳理社会福利体系建设中各种复杂的关系。本文根据国际实践,结合我国国情,从多个维度对我国适度包容性社会福利制度的目标定位进行分析,以期明确我国适度包容性社会福利制度的目标定位。

1我国社会福利制度转变的必要性

学术界对“目标导向”的概念有不同的定义。有学者将其定义为“将社会福利资源分配给最贫困人群的过程”,也有学者认为其目标是“在社会福利政策中将稀缺资源有效分配给最需要它们的人”。事实上,“目标化”可以解释为一种针对公共福利支出的方式。从广义的概念理解目标导向,意味着可以将各种社会风险,如老人、弱者、病残者、失业和相关受益人的确定定义为目标导向。从狭义上理解目标导向是指为最需要的人提供福利资源。一般来说,这是一个选择“最贫穷、最需要帮助”的人的过程。就目标定义的本质而言,主要涉及以下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如何定义目标定义中的“需要帮助的人”,或者如何定义“最需要帮助的人”。我国社会福利制度的变迁经历了从古代传统社会时期、新中国成立后的计划经济时期到改革开放时期的曲折发展历程。在中国古代传统社会时期,中国的社会福利制度强调家庭中心主义,中国独特的传统文化信仰和自给自足的特征,邻里互助的非正式网络角色和有限政府资源的定位,是什么造成了人们对国家福利支持的低期望,形成了盈余主义的社会福利制度安排。

  1. 我国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 制度的目标定位

社会群体是否占用和占用多少资源,取决于社会福利制度的目标选择,这将在社会福利实践中产生不同的效果。在我国经济社会转型的背景下,传统的剩余社会福利制度仅覆盖少数弱势群体低水平的生存福利需求,无法覆盖所有社会群体高水平的发展和享受福利需求,并不能充分满足人们的各种福利需求。中国的社会福利制度需要完成从剩余社会福利向适度包容性社会福利转变的艰巨任务。从剩余型社会福利制度向适度包容性社会福利制度转型,是关系到我国新型社会福利制度目标取向的重大问题。要实现这一转变,需要从公平与效率、生存与发展、稳定与规制、传统与现代四个维度系统分析社会福利制度的目标取向。中国适度包容的社会福利制度的稳定和调控目标应该是:第一,要与“以人为本”的理念和目标相结合。社会福利制度要保障各阶级和各群体的合法权益,始终维护各阶级和各群体的根本利益,实现各阶级和各群体的基本福利需求。其次,所有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都必须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这样一来,社会福利制度和相关的配套措施一方面可以提高社会福利水平,另一方面也可以有效地保证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3结语

中国适度包容的社会福利制度的传统与现代目标应定位于“传统”与“现代性”不能绝对对立,从而严重削弱传统安全的价值和特征。要科学扬弃传统保护的有益成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其更好地满足人们心理和精神上的福利需求,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合理、有效地整合现代社会福利与传统社会福利的特点,实现社会福利制度的创新。

参考文献:

[1]李宏宇,李元书.当代中国社会矛盾凸现的原因及其化解之道[J/OL].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02):50-56[2022-03-15].DOI:10.16822/j.cnki.hitskb.2022.02.006.

[2]刘正远.1927—1937年社会保障工作的教训与启示——以《申报》报道为视角[J/OL].兰台世界,2022(03):125-129[2022-03-15].DOI:10.16565/j.cnki.1006-7744.2022.03.32.

[3]沈忱.信息技术在企业社会保险管理中的具体应用[J].现代企业,2022(03):158-159.

[4]罗芳,陈莹.产业结构升级、财政支出偏向与城乡收入差距[J/OL].新疆农垦经济:1-15[2022-03-15].http://kns.cnki.net/kcms/detail/65.1048.F.20220309.1649.009.html

[5]曹红.农民收入增长:分化与均衡[J/OL].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11[2022-03-15].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1.3956.c.20220304.1346.002.html

[6]鲁晓明,孙喆.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构建[J].江汉论坛,2022(03):108-115.

[7]马可颉,郑一,邱玉慧.居民社保满意度对商业保险参保行为的影响[J].社会科学动态,2022(03):58-64.

[8]周慧珺,傅春杨,龚六堂.人口流动、贸易与财政支出政策的地区性配置[J].中国工业经济,2022(02):42-60.DOI:10.19581/j.cnki.ciejournal.2022.02.003.

[9]葛腾飞.流动人口流入地购房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J/OL].价格理论与实践:1-4[2022-03-15].DOI:10.19851/j.cnki.CN11-1010/F.2021.10.354.

[10]祁英香,俞文政.诊所式教学融入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教学改革探索研究[J].法制博览,2022(07):160-162.

个人简介:

祝铭杰,男,籍贯:贵州省遵义市 学历:本科,就读于辽东学院经济学院B1805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学号:0114418025,研究方向:劳动与社会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