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践行体育育人的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2
/ 2

小学体育践行体育育人的策略研究

宋伟

重庆两江新区万年路小学校 401121

摘要:体育教学作为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弘扬传统体育文化的重要阵地,挖掘体育课中的思政元素,落实体育育人根本任务,不仅是全体学生增强体魄、保障健康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学生个性化和全面化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关键词:体育育人;小学体育;教书育人;教学策略;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然而现在家庭的溺爱及受到网络文化的影响,当代小学生的体质状况整体堪忧,“小眼睛”“小胖墩”“豆芽菜”等现象越来越多,同时学生心理素质差、受挫折能力差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阻碍了小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体育强则学生强”体育蕴含着“更高、更快、更强”的体育精神,立德树人,强身健体,体育教学也要坚持“德育为先”的教育方向,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用运动塑造学生健康体魄、用运动锻造学生全身心,让学生在运动中阳光成长、成人、成才。

一、创新课程设计,突出“以生为本”

“课程思政”是通过课程承载思政,将思政元素寓于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中,是新时期学科落实体育育人教学任务的重要途径。体育课程本身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元素,这与体育育人的教育目标不但能充分地进行融合,而且能够发挥出体育学科的显著优势,提高体育育人教育成效。因此,在坚持“以生为本”的基本原则下,做到体育知识与技能传授、身体素质与道德素质培养及价值引领相结合,积极推动体育课程思政的建设。

二、深耕运动文化,促进体教融合

的是学习传统运动文化中渗透的体育精神,让生命在活动中健康生长。

(一)学习运动文化,感受体育精神

体育文化是体育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更多的教师直接略过体育文化的学习进行体育技能训练的环节。学生由于对于体育文化知识的不了解,导致他们兴趣缺乏,更加无法感受到体育运动中传承的体育精神。因此,在体教融合背景下,教师应注重体育文化的渗透与讲解。为更好地促进学生对体育文化知识的学习,在羽毛球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体育教师与语文学科、美术学科通过开展主题为“我爱羽毛球”的手抄报评比活动,实现对羽毛球文化知识的跨学科学习,同时,也大力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艺术的兴趣及创新能力。

(二)营造文化氛围,传承体育精神

良好的体育文化氛围,能起到熏陶和感染的作用。为了更好地推动学校羽毛球体育文化的建设,学校定期举办“羽毛球”比赛,包括男单、女单比赛;男单、男双、混双团体比赛等,营造积极向上、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氛围。这样既能促进学校师生及学生之间情感的交流,丰富学生的日常生活,而且为学生营造了浓厚的羽毛球运动氛围,不断增强每一位学生的身体素质,同时也有利于促进羽毛球中体育精神的传承与弘扬,为国家培养健康向上的好少年。

三、以活动为载体,扩宽实施途径

“课程思政”在体育教学中的融入与实施是以丰富的体育活动作为载体,通过理论课堂上的知识讲解、技能学习及教学比赛等多种形式,将体育育人的目标分散渗透到课堂中,磨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增强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增加实践活动的方式扩展课程思政的教育渠道。在课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小组协作学习的方式,结合自己所学的羽毛球相关知识、体育技能,精心地编排与设计羽毛球趣味活动,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翻转为“以生为本”的课堂,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与体育学习热情,让他们在团队合作中学会与他人沟通协作。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还能保持学生的体育兴趣。

四、结合教材特点进行渗透

德育渗透,就是要在“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前提下,把德育本身的目标与体育学科教材所含的德育因素自然、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德育内容在潜移默化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内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品德。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选择合理、科学的教学方式,还要灵活地运用教材书籍,教材的灵活应用同样也是教师教学能力水平的体现,也是开展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教师要善于将学生的心理与身体二者活动进行有机地结合,利用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提升。

五、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坚持正面教育为主,将表扬与批评相结合

在小学教育阶段,教师在评价过程中应当以正面教育为主,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与长处,并进行表扬,使大家在身边找到具体的学习榜样。对于学生中出现的不良现象,教师应当从帮助、关爱的角度出发,针对不同性格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根据问题性质的不同灵活地运用批评的语言、引导的方式帮助学生找准原因,并与学生一同想出改善的方案。在实际的工作开展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做到一视同仁,教师对待优等生也要做到有缺点时及时指出。而对于表现不好的学生教师要及时地指出缺点,但是在运用批评语言的同时也要带着善于发现的眼睛,发现学生的长处并进行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在言语方面教师也要时刻注意避免挖苦、讽刺等语言的出现,不能对学生采用体罚或者变相体罚。

六、结束语

在“课程思政”的教育背景下,教师应充分挖掘学校体育的育人价值和内容,积极寻找学校体育育人育人价值的有效实现途径,让“立德树人,体育先行”的教育理念在运动中得以传承,让学生在运动中有创造、有传承、有发展,促进学生身体素质与德育素质的协同发展,真正实现“以体育之名,许自己一个广阔的人生”。

参考文献

[1] 屈明,牛晓.推进学校体育课堂改革践行立德树人育人新风——重庆市2018年中小学体育与健康优质课比赛综述[J].中国学校体育,2018(7):47-49.

[2] 骆鹏程.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体育创设情境落实立德树人探究[J].天津教育(下半月),2019(013):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