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与接驳交通一体化衔接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2
/ 2

轨道交通与接驳交通一体化衔接分析

涂浩

重庆市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重庆市 401122

摘要:随着城市轨道的快速发展,为了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提升公共交通出行的分担率,开通轨道交通的城市逐步注重轨道站点交通接驳设施的规划建设。2021年9月,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发布《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地区设施空间规划设计导则》,对城市轨道交通站点进行了分类,并针对各分类的站点交通接驳设施的规模、配置要求给出了相应的参考标准。本文主要分析轨道交通与接驳交通一体化衔接的实施建议。

关键词:一体化;接驳交通;轨道交通;规划设计;设施布局;实施组织;运营管理

引言

目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发展火热。国内一线城市轨道交通网络日趋完善,二、三线城市的轨道交通也逐渐掀起发展高潮。由于各城市对轨道交通都本着“大干快上”的态度,往往只关注轨道交通本身的建设,对站点周边的城市交通接驳系统考虑不足,导致轨道交通服务水平及客流吸引力受到影响。各类交通方式的接驳能够弥补轨道交通直接服务不足的短板,通过接驳换乘可提升轨道交通的服务水平及客流数量。目前,一线城市以及部分二线城市的轨道交通已进入网络化运营阶段,国家及地方相关部门已开始重视轨道交通的接驳工作。但是,在当前轨道交通运营规模急剧扩大的背景下,如何进一步强化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的衔接融合,做好交通接驳设施的有序运行,提升轨道交通接驳的服务水平及管理水平非常关键。

1、轨道交通站点接驳体系

轨道交通站点接驳是扩大轨道服务范围,提升轨道服务水平的重要途径,接驳体系涵盖步行系统、非机动车系统、常规公交系统、机动车系统、服务品质提升系统等,承担轨道交通“最后一公里”出行服务功能。

1.1步行接驳系统

步行接驳系统一般包含集散广场、步行道、过街设施、无障碍设施等,是轨道接驳的必要设施。设施设置应安全、连续、便捷、舒适,满足无障碍要求。

1.2常规公交接驳系统

常规公交接驳系统一般包含公交停靠站、公交场站、公交线路等,设施设置应遵循需求适应、土地节约、人车安全、交通顺畅、换乘方便等原则。

1.3服务品质提升系统

服务品质提升系统一般包含轨道站外导向标识指引、风雨连廊等。2020年佛山开展地铁沿线站点接驳系统满意度调查,共计派发3000份问卷,回收约2800份,有效问卷2673份,有效率为95.5%。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市民对轨道接驳的意见主要集中在出行服务品质方面。其中选择缺少风雨连廊、标识指引不清晰、慢行品质不佳等问题分别为811人次、1086人次、1555人次,分别占总问卷比例的30%、41%、58%,充分彰显了市民对轨道接驳服务品质提升的诉求。

2、当前轨道交通接驳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城市关于轨道交通接驳系统规划、建设、运营管理的体制、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目前大部分启动轨道交通建设或者开通运营1、2条线路的城市,关于轨道交通的规划、建设、运营管理的制度还停留在轨道交通本身,缺乏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换乘接驳的工作机制和经验,导致轨道交通开通运营后才发现接驳不畅而重新启动改建予以弥补。(2)城市在轨道交通带动城市交通体系运营发展方面,缺乏一个更广泛的空间一体化视角。当前的轨道交通设施仍然是一个比较狭窄的“连接概念”,特别是轨道交通与各种交通工具之间的连接缺乏连续性。但是,城市空间的统一性和乘客行为的连续性决定了运输路线不仅是交通工具之间的有效过渡,只有将轨道交通与其接驳设施深入融入城市空间(现实往往具有误导性),从而实现了更高质量的网络化。轨道交通规划是城市的重要构建单元,应与城市更新、土地开发、交通体系规划等紧密集成。(3)对轨道交通近中远期运营客流的预测不准确,导致节点交通客流预测不准确,供应顺序不充分。由于缺乏科学的客流分析和监测方法,对客流特征匹配的理解在实践中往往只停留在匹配方法上,而忽略了匹配本身的时间要素、空间特征和运行周期。所分析的特征和规律不足以及需求预测方法选择不足,导致预测的客流规模结果与实际差异较大。(4)交通监控设施的配置不足以顾及不同地点的功能差异,设计方法不够个性化和精细化。由于缺乏轨道交通线路功能定位方面的经验,许多城市对不同地点的路段功能、交通状况、换乘接驳率、乘客特征等认识不足,交通监控设施的配置往往缺乏差异,导致设计备选方案不符合实际需求,严重影响实际需求反应。另一方面,在详细设计阶段,缺乏与周边建筑、景观、城市设施等的协调和整合,以考虑到人性和精细化。(5)城市交通实施机构的多样化,但缺乏统筹管理的部门和标准。在许多城市,不同的轨道交通设施可能被划分为不同的基本单位,没有统一的规划路线,各个建设业主之间的协调很困难,也不一致,导致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的换乘接驳设施建设工作很难落地。

3、轨道交通与接驳交通运营管理一体化研究

3.1全面实施城市交通规划建设一体化

建议组建城市交通规划建设一体化领导小组,统筹城市规划主管部门,以及城市交通的建设、运营主管部门,组织好城市各种交通方式网络的统一规划、统筹建设,使城市的各个交通基础设施能够同时规划、同步施工和同步使用。有条件的城市还可以探索组建城市交通一体化建设的平台公司,由同一个建设主体统一规划、统筹建设多种城市交通设施,保障以轨道交通为主的接驳方式顺畅实施。

3.2充分发挥运营一体化优势

将轨道交通与其他接驳交通运营特点结合起来,在服务时间、水平和信息等方面,形成一体化发挥体系优势,为市民提供个性化、舒适的公共交通网络服务。(1)服务时间的整合。根据轨道运行时间和客流换乘需求,优化轨道站点位置每个接驳设施的运行时间。为了轨道交通“最后一公里”夜间客运的出行要求,必须相应调整常规公交路线的运行时间,必要时增加夜间服务的公交线路、班次、发车间隔,以确保将接驳交通工具有效纳入轨道交通运营服务。(2)服务信息集成。通过建设城市交通一体化信息服务平台,准确分析各个轨道站点运营信息和收集客流数据。各个城市交通方式的运营商可以跟踪综合信息数据调整交通匹配方式;乘客可以通过使用手机等电子设备,在铁路、轨道交通、一般公交线路、和重要的长途客车站点上实时查询公共信息系统,从而为公民提供准确可靠的综合信息服务。

3.3完善交通接驳客流调查与需求预测方法

创新改进传统手工调查方法,利用手机、AFC地图数据等广泛的数据系统,利用车站周围的den数据来解读消费者流动的多维解释和学科。利用互联网数据采集的POI技术,可以确定轨道站点周边各种公用设施的可用性,分析轨道站点周边的出行目的地、乘客行为。为轨道交通换乘接驳施设的使用情况做好统计分析,以利于后期的升级改造等。

结束语

从打造人性化出行服务链条角度,从用地空间控制、基础设施配套、出行网络整合、运营服务同步等方面加强轨道交通与接驳交通方式间的协同配合,构建紧密配合、无缝衔接、可靠舒适的公共交通服务网络,打造一体化出行服务,让公共交通系统出行成为市民可信赖的出行选择,以缓解日益增长的交通压力,实现交通与城市协调、可持续发展。此外,由于研究的局限性,研究结论仅在宏观方面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未来可以考虑对不同城市的轨道交通与接驳交通一体化开展对应的精细化研究。

参考文献:

  1.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地区设施空间规划设计导则:T/UPSC0003—2021[S].北京: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21.

  2. 郝倩倩,袁倩倩,潘京.北京城市轨道交通车站交通接驳方式及规模研究[J].市政技术,2019,37(6):162-165.

  3. 姜帆.城市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衔接的研究[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2001,25(4):108-110.

  4. 吴炼.城市轨道交通站点交通接驳一体化研究[J].中国建设信息化,2019(14):67-69.

[5]赵强,赵岩.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接驳设施配置策略——以北京市轨道交通6号线为例[J].城市交通,2018,16(5):4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