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老滑坡的勘察及处置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2
/ 3

某老滑坡的勘察及处置分析

杨群 1, 谢立广 2, 沈习文 3

1.成都师范学院,成都 611130; 2.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成都 611130; 3.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成都 610030

摘 要: 本文以某老滑坡为工程背景,对滑坡区进行勘察,结合现场实际情况,查明滑坡的成因,根据滑坡反演分析、工程综合类比等方法确定计算参数,利用传递系数法进行稳定性计算并确定滑坡的剩余下滑推力,判定了滑坡的稳定性,并提出了处治措施建议。文章的研究思路及成果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关键词: 滑坡; 稳定性;处治措施

老滑坡是斜坡长期变形稳定后的产物,通常处于稳定状态,但不排除在其它外部因素诱发下复活[1-2]。老滑坡的复活多是受降雨、地震、河流侵蚀、冰雪冻融、人类工程活动等引起[3]。雨水使滑坡体岩土体饱和,降低岩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增加了滑坡体重量,导致下滑力增大,同时地表水的渗入增加了裂缝的水压力,导致滑坡体变形,进而诱发滑坡体复活;人工开挖致使坡脚减小了抗滑力,同时使得坡肩和坡脚应力集中,坡顶出现拉裂缝,坡脚挤压破坏,后缘形成多条近似平行的拉裂缝逐渐贯通,加速滑坡的复活;地震造成岩土体结构松散,形成拉裂缝,为降雨入渗提供了有利的通道,对处于复活蠕变的滑坡起到了加剧变形的作用[4]。老滑坡一旦复活将对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极大危害,对其进行工程地质勘察并充分了解其工程地质条件,才能因地制宜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从而降低滑坡对当地经济造成重大损失的风险[5]。本文以某老滑坡为工程背景,对滑坡区进行勘察,查明滑坡的成因,根据滑坡反演分析、工程综合类比等方法确定计算参数,利用传递系数法进行稳定性计算并确定滑坡的剩余下滑推力,判定了滑坡的稳定性,并提出了处治措施建议。

1 老滑坡概况

攀枝花老滑坡位于大凉山南缘金沙江左岸岸坡,距溪洛渡水电站坝址约161公里,总体地势东高西低,圈椅状地貌较明显。滑坡体前缘鼓出,后缘负地形较显著,具有上陡中缓下陡的特点。老滑坡地表分布稀疏杂树及灌木林,中部缓坡地带原为耕地,后退耕还林地表分布花椒树。滑坡地表分布多条深切冲沟,冲沟深度约10~15米,最大约20米,沟宽0.5~2米。双沟同源现象较明显。

攀枝花老滑坡后缘高程990米,前缘高程620米,面积300000平方米,体积约1200万立方米。溪洛渡水电站正常蓄水位600米,攀枝花老滑坡不受库水影响。老滑坡体地表裂缝纵横交错,较大规模拉裂缝分别位于海拔高程990米、900米处。海拔高程990米处拉裂缝下座3~5米,裂缝宽度0.3~0.5米。海拔高程900米处拉裂缝下座2~4米,裂缝宽度0.2~0.3米。老滑坡中部以走向N33°E和近SN向的锯齿状张裂缝为主, 裂缝宽0.1~0.2m,裂缝深约0.3~0.6米。老滑坡前缘分布多条鼓胀横向裂缝,裂缝长约5~15米,宽约0.05~0.1米,深约0.2~0.3米。

各冲沟为季节性流水沟,因强降雨时冲沟坡降大,沟水湍急,沟水下蚀及侧蚀现象较明显,在各冲沟两侧斜坡分布较多浅表层溜滑。受沟水下蚀及侧蚀影响,攀枝花老滑坡前缘产生3个次级老滑坡,分别为1#次级老滑坡、2#次级老滑坡、3#次级老滑坡,老滑坡全景图如图1所示。

2 滑坡区现状调查分析

因开挖云南省巧家县二台坪子移民安置区对外交通公路路堑边坡,2#次级老滑坡及3#次级老滑坡中下部产生牵引式覆盖层滑坡及浅表层溜滑。其中2#次级老滑坡产生1#浅表层溜滑及1#覆盖层滑坡,3#次级老滑坡产生2#覆盖层滑坡。

1#浅表层溜滑,如图2所示,位于K4+115~K4+125段内侧,顺江长约10米,横江宽约10~15米,后缘高程660米,前缘高程650米,溜滑体为碎石土,厚约3~5米,结构松散,体积约400立方米。

1#覆盖层滑坡属牵引式滑坡,如图3所示,位于K4+150~K4+185段内侧斜坡,开挖公路路堑边坡时该滑坡产生整体滑动,掩埋对外交通公路,后在其滑坡体前缘挖通一条保通便道。该滑坡顺江长约35米,横江宽约90米,后缘高程710米,前缘高程650米,滑坡体为碎石土,厚约6~10米,结构松散,体积约4万立方米。滑坡后缘拉裂缝较为明显,裂缝长约95米,宽约0.1~0.2米,深约0.2~0.3米。

2#覆盖层滑坡属牵引式滑坡,如图4所示,位于K4+190~K4+250段内侧斜坡,开挖公路路堑边坡时该滑坡产生整体滑动。该滑坡顺江长约60米,横江宽约80~100米,后缘高程725米,前缘高程650米,滑坡体为碎石土,厚约15~20米,结构松散,面积约4700平方米,体积约7万立方米。公路内侧水沟被滑坡体向外挤出水平位移约20cm,水沟及路肩向上隆起约20cm,局部边坡出现渗水。滑坡后缘现分布两条拉裂缝,滑坡现处于急剧变形、滑坡体分解状态。

62625cb32d7ec_html_6f5ec1fd7dabfd57.jpg62625cb32d7ec_html_fa04389b6ec2af40.jpg

图1 攀枝花老滑坡全景 图2 1#浅表层溜滑

62625cb32d7ec_html_da37ee62fef5001f.jpg62625cb32d7ec_html_6956621d3017f843.jpg

图3 1#覆盖层滑坡 图4 2#覆盖层滑坡

3 滑坡的稳定性分析及评价

3.1滑坡剖面的选取

通过现场地面地质调查,选取沿主滑方向的岸坡剖面1-1’(K4+211)2#覆盖层滑坡剖面和2-2’(K4+147)1#覆盖层滑坡剖面进行稳定性分析计算,以便详细分析评价岸坡的稳定情况,计算剖面图见图5、图6。


62625cb32d7ec_html_669370ec3755a939.jpg

图5 1-1’(K4+211)2#覆盖层滑坡稳定性计算剖面图

62625cb32d7ec_html_dac5a01bb6c0bb8.jpg

图6 2-2’(K4+147)1#覆盖层滑坡稳定性计算剖面图

3.2计算参数的选取

根据滑坡反演分析、工程综合类比等方法,确定滑坡稳定性计算参数值,见表1。

表1滑坡稳定性分析参数选取表

计算剖面

岩性

工况

天然重度

γ(kN/m3

饱和重度

γsat(kN/m3

粘聚力

C(Mpa)

内摩擦角

φ(度)

1#覆盖层滑坡

碎石土

天然

22.5

\

20

28

暴雨

\

23.5

10

26

2#覆盖层滑坡

碎石土

天然

22.5

\

26

28

暴雨

\

23.5

15

26

3.3稳定性计算

根据现场地质调查及勘探,推测左岸岸坡主要沿强风化层~中风化层强卸荷岩体产生滑动,采用折线型滑面进行分析计算。推测右岸岸坡沿基覆界线滑动,采用弧形滑面进行分析计算。本文采用铁二院的抗滑桩软件进行计算,计算方法采用传递系数法,并分别考虑天然工况、暴雨工况以及地震工况的情况。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以及《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工程区水平地震动加速度为0.15g,地震动反应特征周期为0.45s,相当于地震基本烈度为VII度。传递系数法计算公式见式(1),稳定性计算结果见表1。

Ti=Fs Wi sinαi+ψiTi-1-Wi cosαi tanφi-ciLi (1)

ψi= cos(αi-1-αi)-sin (αi-1-αi) tanφi

式中:TiTi-1—第i和第i-1滑块剩余下滑力(kN/m);

Fs—稳定系数,

Wi—第i滑块的自重力(kN/m);

αi,αi1—第i和第i-1滑块对应滑面的倾角(º);

φi—第i滑块滑面内摩擦角(º);

ci—第i滑块滑面岩土粘聚力(kPa);

Li—第i滑块滑面长度(m);

ψi—传递系数。

计算过程中,当Ti <0时,取Ti =0。

表1 稳定性计算成果表

计算剖面

计算工况

稳定安全系数

稳定状况

要求安全系数

剩余下滑力(kN/m)

剩余下滑力水平推力(kN/m)

1#覆盖层滑坡

天然工况

0.9995

失稳

1.25

1595.2

1413.67

暴雨工况

0.8016

失稳

1.15

2271

2012.57

地震工况

0.9311

失稳

1.1

1150.4

1019.49

2#覆盖层滑坡

天然工况

1.002

极限平衡

1.25

1505.9

1237.29

暴雨工况

0.7726

失稳

1.15

2255.8

1848.52

地震工况

0.9421

失稳

1.1

1049.2

859.77

3.4稳定性评价

经滑坡稳定性计算分析可知,1#覆盖层滑坡(K4+150~K4+185段内侧斜坡)天然工况、暴雨工况、地震工况下均处于失稳状态。

2#覆盖层滑坡(K4+190~K4+250段内侧斜坡)天然工况下处于极限平衡状态,暴雨工况、地震工况下均处于失稳状态。

4.结论与处治建议

(1)建议对1#覆盖层滑坡(K4+150~K4+185段内侧斜坡)、2#覆盖层滑坡(K4+190~K4+250段内侧斜坡)前缘的现有保通便道进行堆渣反压,渣体按规范要求机械碾压后反压至与路基外侧路堑边坡齐平,并在路基内侧设置路堑墙,挡墙基础位于现有保通便道路基。K4+187涵洞顶部采用片石混凝土加高处理。

(2)建议对攀枝花老滑坡及1#覆盖层滑坡、2#覆盖层滑坡加强观测,并布置相关变形监测方案。

(3)为确保公路下方村民安全,建议结合溪洛渡水电站库区地质灾害点治理工作,对公路下方村民房屋搬迁处理。


参考文献

[1]郭长宝,任三绍,李雪,等.甘肃舟曲南峪江顶崖古滑坡发育特征与复活机理[J].现代地质,2019(1):206-217.

[2]张永双,吴瑞安,郭长宝,等.古滑坡复活问题研究进展与展望[J].地球科学进展,2018(7):728-740.

[3]窦晓东,张泽林.甘肃舟曲垭豁口滑坡复活机理及成因探讨[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2021(4):9-18.

[4]张彦锋,铁永波,白永健,等.云南永善县上坝老滑坡复活机制及新滑坡稳定性分析[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20(6):41-49.

[5]何磊磊.滑坡工程地质勘察及防治措施探析[J].资源信息与工程, 2018(8):175-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