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的方法与技术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3
/ 2

论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的方法与技术应用

黄荣恒


广州市怡地环保有限公司 510030

摘要:

随着我们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土壤重金属污染也日益严重。根据土壤在重金属污染的问题上,我们对当前土壤修复的方法以及技术进行了探析,最后讨论分析了重金属污染在土壤修复技术的筛选原则,希望能够提供参考和借鉴作用。

关键词: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应用

引言:

1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源头

重金属对土壤污染的因素有很多,总的可以概括为:人为污染和自然资源。

(1)自然资源。在岩石的风化的过程中,经过风化后产生土壤,在不同的岩石中,含有不同的重金属。因此,成土过程中遇到的环境条件和岩石的化学成分可以确定土壤中重金属的类型和初始值;除了上述的因素以外,森林火灾、火山喷发、植被排放、风尘、浪花飞溅等过程,都会使产生的各种重金属弥漫在整个空气中。因此,这些重金属很容易被植物吸收或通过降尘进入土壤。

(2)人为污染。我国的城市化和工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与自然资源比较,人为污染造成的重金属土壤的污染越来越严重。在人为因素中,工业、农业和排放造成的重金属污染较为严重,矿石的开采和冶炼也是土壤污染的主要来源。人为污染主要是点源污染,在一些地区中,造成的重金属污染较为严重,对土壤环境的污染也是不均匀的。除此之外,人类活动也会带来了重金属污染,随着城市的发展,一些交通设备也会制造出一些重金属的污染。在农业上,一些农药药剂也是会对土壤造成污染的。在化肥生产中,由于原料中带着有污染,它的重金属含量是很高的,例如,铅、汞和砷。所以,长期施用化肥和农药不仅会对土壤造成严重污染,而且还会使土壤的重金属污染。研究表明,无论哪种土壤重金属污染源,都具有滞后性、形态多样性、积累性和隐蔽性的特点。单凭土壤自净能力难以消除。所以,我们必须采取物理、化学、生物等其他有效的处理方法,对污染土壤进行全面修复。

2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方法

2.1生物修复技术

生物修复技术就是利用微生物对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物进行降解或者通过种植植物的方法来吸收有害物质,使之把有害的物质转化为无害的物质的过程。动物修复技术、微生物修复技术和植物修复技术都是生物修复技术的内容。进入21世纪后,生物修复技术已经是一种绿色能源的土壤修复技术。生物修复技术与其他修复技术相比,生物修复技术可以有效的避免二次污染的发生概率,可适用于修复大面积重金属污染土壤,且其所需要的能源比较少,所以,生物修复技术是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技术,也是一个较为安全的土壤修复技术。

2.2化学修复技术

与物理技术相比,化学修复技术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上的发展时间比较早。化学修复技术主要由光催化降解技术、土壤固化和淋溶技术重要组成的。通过向重金属污染土壤中注入含有洗涤添加剂的水溶液或水,从污染土壤中洗脱污染物的技术称为淋洗技术。淋洗技术是我国防治重金属污染土壤二次污染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但淋洗技术也有缺点,主要是淋洗技术的成本较为高、水资源消耗也比较大。另外,光催化降解技术是通过光催化剂的辐射反应降解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物的新技术,该技术适用于农业等有机土壤污染的修复,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和发展前景。

2.3物理修复技术

物理修复技术主要是利用物理分离的过程和处理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技术相结合的。例如,热处理技术就是物理修复技术的内容之一。除此之外,还有超声波加热技术、热解吸技术和土壤蒸气萃取技术,它们都是物理修复技术。其中,超声波加热技术它主要是利用超声波产生的各种效应,并去除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物的技术,这种技术对修复污染的土壤具有很好地成效;热脱附技术是利用间接热交换进行对土壤的加热的重金属污染物,并且使在土壤中的污染物从而分解出来的,该技术不仅成本很高,而且它的设备更昂贵,因此没有得到广泛应用;向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壤区域注入新鲜空气,然后将其排出土壤的技术是蒸汽提取技术,该技术可操作性强,成本低,所以该技术已成为我国应用较为广泛的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

3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1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防范力度不够大

近几年,我国在土壤治理的问题上也备受重视。因缺乏切实可行的指导方针和政策,使得重金属污染土壤治理工程不能很好地开展。土壤重金属污染控制不力,主要体现在责任落实不到位,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员工在治理过程中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对于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治理,关键还是需要相关工作人员重视,但许多基层工作人员对修复土壤的工作意识还是不足,对土壤重金属污染土壤造成的危害和治理的重要性并没有充分地认识;其次,上级领导没有控制好土壤污染,许多措施没有得到有效实施。另外,土壤修复不仅是一个持久战,而且还会在修复的过程中出现一些新问题。而这些问题都是一些复杂类的问题,容易消耗人们的耐心,导致对修复的工作会大大地降低治理效率。最后,由于有一些政府部门效率低下,未能及时完成相应的任务,导致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滞后。

3.2土壤处理修复技术不够完善

重金属对土壤的污染极大地破坏土壤生态平衡。为了有效提高处理效果,有必要对土壤生态平衡和土壤结构进行修复。即使我国的土壤修复技术的研究由来已久,但目前,对于在土壤修复的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还是没有得到解决,部分修复技术设备不完善,技术成本过高,导致土壤修复的工作以失败告终。因而,目前的土壤修复技术在许多地区对土壤没有特定的效果。因此,为了保证土壤处理与修复的工作展开的顺利,还需要不断地对土壤处理与修复技术进一步的完善。

3.3有关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防范的规章制度不够完善

众所周知,每件事情的顺利发展,都离不开规章制度。而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同样也是需要制定相关的制度的。但目前而言,我国在对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的规章制度还尚未完善。主要表现在对土壤污染治理的相关规章制度还不系统,大部分规定分散在其他法律法规中,没有出台相关针对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的规章制度,因此,我们需要制定出一个关于重金属污染土壤治理的制度。

4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的有效措施

  1. 土地和环境保护部门应当联合组织每日土壤环境质量普查,设立固定监测点,进行档案登记;各级政府应当每年报告本行政区域内土壤重金属状况。

  2. 加强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的改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使基层工作人员要了解土壤修复的意义以及重金属对污染土壤的危害性,因而,我们要加强相关工作人员的治理意识,对相关员工进行培训,让他们了解土壤污染治理的意识,这样不仅能提高治理的效率,还能使他们更好的融入进去,同时每一位工作人员也要提高自己的工作质量,掌握治理的方法,并能熟悉的运用,另外要出台一些奖励机制,调动他们对工作的积极性,从而能提高土壤修复治理的效率。二是提高土壤修复的管理意识,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治理工作加强管理,保证管理的每个环节都能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

  3. 我们要进一步的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进行完善和优化。即使我们在土壤修复的技术上有比较悠久的历史,但从以往的研究成果来看,我国大部分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水平发展的还不是很成熟。虽然一些研究和修复取得了成功,但由于成本高,尚未得到推广和使用。因此,对于重金属土壤修复的技术研究也只能暂停脚步了。技术的不断进步,才会使土壤修复技术的效率得到提高。只有这样,重金属土壤修复技术的研究工作才能取得一定的成果。

目前,我国土壤污染的主要特征是复合污染。生物修复技术和物理修复技术是目前被国内广泛的应用。因此,对复合污染修复技术的研究也十分重要,这将成为我国土壤修复研究的关键的未来方向之一。此外,还需要避免修复剂对土壤造成的二次污染。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地研究修复剂污染的解决方案,也是我国未来土壤修复技术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最后,在修复土壤的过程中,除了注意修复技术对作物生产力的影响,还应注意土壤肥力对土壤结构造成的影响,以确保我国农业生产力的效率提高和我国整体发展水平的提高。

  1. 在工业园区、重型工厂、矿山和城市的周围建立土壤重金属污染控制示范区等示范区研究开发土壤修复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从而,形成一系列修复技术、试剂、材料和设备,建立示范区典型不仅成本低,还能对修复技术有效地运行。

  2. 在国家统一部署下,开展土壤环境监测、环境风险预测和治理效果检查以及效益后评价等工作,实施中介服务,采用资质评估和认证的方式,根据类别、技术能力确定范围,具体项目抽签确定承办单位。中介服务费由省财政按照收费标准审核支付,或由造成土壤污染的企业支付。


5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的重金属对土壤污染问题比较严重。为了能快速的对污染的土壤进行修复,我们需要对各种修复技术进行比较选择,进一步的对土壤修复技术的探讨,并制定适合该污染土壤的修复治理方案。因此,我们不仅要提高环境保护的管理,还要加强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并且在一些方面上降低土壤的重金属污染的可能性,这样不仅对环境的清洁程度有所提高,还能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宋云,尉黎,王海见.我国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发展现状及选择策略[J].环境保护,2004,(9):34-38.

[2]陈承利,廖敏.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研究进展[J].广东微量元素科学,2004,11(10):18.

[3]吕青松,蒋煜峰,杨帆,等.重金属污染土壤淋洗技术研究进展[J].甘肃农业科技,2010,(3):33-37.

[4]崔德杰,张玉龙.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与修复技术研究进展[J].土壤通报,2004,35(3):366-370.

[5]高卫国,黄益宗,孙晋伟,等.赤泥和堆肥对土壤锌形态转化的影响[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8,27(3):879-883.

[6]郝晓伟,黄益宗,崔岩山,等.赤泥和骨炭对污染土壤As化学形态及其生物可给性的影响[J].环境化学,2010,29(3):383-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