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管理机制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3
/ 2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管理机制分析

张波 岳菲菲

济南市莱芜区自然资源局 山东省济南市 271100

摘要:土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一直是人们重点关注的内容,土地资源不仅影响这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对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而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保证土地资源合力开发的一项重要前提,为了更好的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我们还需要对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管理机制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从而更好的提高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率。

关键词: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管理机制


引言

土地资源是重要的社会资源,对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土地资源的管理中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和不足,这样也直接限制了我国土地资源的长远发展,因此针对于此,我们还需要对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的管理机制进行深入的研究,从而更好的促进我国土地资源的发展。


一、发展现状

1.1基数大,人均少

虽我国占地面积大,但人口基数大,造成了人均占地量小,地区分布不平衡,存在土地资源贫瘠,无法利用的较多,可开发后备资源十分有限,人与土地资源存在着较为严重的矛盾。据调查显示,世界人均耕地0.37公顷,我国人均耕地仅为0.1公顷,土地资源的人口承载压力大。

1.2荒漠化问题,利用率减少

我国存在着土地荒漠化这一严重的生态环保问题,其威力不可小觑,侵蚀着剩余可利用的土地资源,阻碍着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土地荒漠化会影响土地资源的生产力,甚至会彻底消失,农作物产量受其影响,导致水土流失、土壤贫瘠等问题,对土地的可持续利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土地荒漠化,除了地质移动这一原因,多数是由于过度的放牧养殖、水资源使用不当,以及过度开垦开发等不良行为所造成,如果没有尽快采取合理的措施进行处理,其问题会越趋严重。

1.3存在污染严重与浪费的情况

科技及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得城市的发展步伐加快,工业日趋发展,出现了土地污染与土地浪费的问题。现在众多工厂都在农村周边建址,工厂大量污染物的排放,影响农业发展。尤其是废水,通过管道流入河流,再被农民用来灌溉,造成了对土地资源的伤害,农作物减产减量。工厂产出的废气,不易散去,时间一长,便形成了酸雨、烟尘,侵害着人体健康。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乡建筑面积的扩大,打破了土地资源的平衡。在众多的建设用地里,存在着建构不合理、土地利用低下、闲置土地等情况,有限资源未能充分利用,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浪费。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

2.1转变伦理价值观念;建立有效的自我约束机制

改变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建立新的经济运行机制,必须使每个行为主体都具有可持续发展的伦理价值观念。在可持续发展的伦理价值观念支配下,形成行为主体的行为目标。这个行为目标与传统经济增长模式下以功利主义为价值基础的行为目标具有重大区别;一是传统的企业或个人的行为,目标是追求短期效益最大化;而在可持续发展的伦理价值基础上,企业与个人追求长远利润和效益最大化;二是传统的企业和个人追求直接利益最大化,而新的模式要求企业和个人的目标是直接利益与间接利益总和最大化;三是传统的行为目标追求的是当代社会福利最大化,而在新的模式下行为主体的目标是代际社会福利最大化。总之,土地资源利用的新观念即当代人获得利益不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

2.2运用资源价格机制;调节土地利用行为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口增加和人均消费水平的增长,对土地资源的需求数量逐年增加。而土地资源是非再生资源,存量在逐年减少。在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下,由于土地资源被认为是自然界赋予的,没有经过人类劳动的天然物质,因此被认为没有价值和价格。土地资源开发改造投入决定了土地资源的价格。土地资源开发者对取得土地资源开发权不付费用或付费不足,从而导致土地资源价格低于其应用价值,因此导致的直接结果是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是对土地资源定价,并使其成为调节土地开发利用行为的有效机制。土地资源价格应保持一个稳定的增长比率,这样才能使土地资源得到合理有效利用。

2.3建立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核算体系;形成科学的土地资源管理机制

以GDP增长为核心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传统经济增长模式下的产物,这对土地资源的代际配置具有很大的负面影响,它是把地方党政领导引向追求高速增长目标的重要原因。建立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体系就是科学设置在GDP增长中单位面积土地所占的固定比例。该比例必须以土地价格为基础。这个新的核算体系引导经济发展不仅需要高速度,还要追求高质量;不仅要考虑当代人的利益,还要考虑后代人的利益;不仅要考虑土地资源需求,还要考虑土地资源的供给能力的有效机制。这一核算体系虽然还没有成为国家的主导核算体系,但它已得到广泛认同,必将向主导体系逐步过渡。

2.4建立土地资源储备机制;为后代发展积累更多的土地资本要素

土地资源形态的转化和积累是土地资源代际配置的有效机制。科学有序的开发利用荒废土地;对现有农用地进行全面整理;对因人们在各类生产中破坏,废弃,污染的土地进行科学复垦利用;对现有存量建设用地进行重新规划考核,分类处理;停产企业土地由国家收回,地处繁华地带的二产要逐步转为三产,对所有企业的土地利用率,土地效益在总经济指标中的比率逐一排队,有计划地利用市场机制,引进先进技术,进行技术改造,改变产业结构,逐步改造企业,实现土地效益逐步达标;并引导新上项目向这些企业转移替代;从土地自然资源转化为人造资本,确保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能力。

2.5建立有效的代际外部性补偿机制;解决市场机制在土地资源的代际配置中的实效问题

由前所述,市场机制不能自动地调节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行为以实现土地资源的代际配置。而行为主体与土地资源代际配置目标又不一致,所以就产生了市场机制在代际土地资源配置上的失效。在新的伦理观念支配下,行为主体从微观角度进行自我约束。在土地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考虑长远发展而自我约束近期行为。归根到底,利用土地资源的价格机制调节行为主体是最为有效的。但需要外在的有效控制才能实现。外部性补偿机制主要包括;一是直接补偿。如建设占用土地资源,必须补偿相同质量和数量的土地,生产性破坏,废弃土地资源同样也必须如此。二是间接补偿。通过税收,价格,财政等经济手段,按照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上缴补偿费用,专款用于新增土地的开发,复垦和整理。三是强制补偿。利用立法,规则,命令等手段强制行为主体遵循代际配置的要求。如土地自然保护措施,刚性的基本农田保护率,保护范围和保护面积;项目的论证审批制度等。


三、结语

土地资源作为当今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资源,为人类生存创造着方方面面的物质条件,提供着生活的保障,需要我们共同关注,共同联合,共同维护,共同打造我们美丽的家园。


参考文献:

[1]对于土地资源优化配置与可持续发展利用的认识[J].周烨明.现代商业.2019(10)

[2]强化土地利用规划及其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J].谭思诚.建材与装饰.2018(37)

[3]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管理机制分析[J].郭志远,李斌.吉林农业.201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