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疫病的防控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3
/ 2

生猪疫病的防控措施

高占阳

睢县畜牧发展服务中心 河南省商丘市 476900


摘要:生猪养殖已然进入集约化、规模化发展阶段。近些年,我国生猪养殖得到了较大程度上的发展。但在实际开展养殖环节中,存在诸多不完善之处。急需有关人员对生猪养殖模式进行深入探究,从而在对应养殖模式中,寻求出疫病防控最优解决措施,促使我国生猪养殖行业可持续、稳定的发展。

关键词:生猪;疫病;防控;措施



前言:生猪疫病传播迅速,死亡率较高,若不及时防控极容易威胁猪群的健康,影响人类的饮食以及安全,基于此防控以及治疗生猪疫病意义重大。本文就生猪疫病防控以及治疗措施进行了综述,旨在提升生猪疫病防治水平,促进我国养猪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1生猪养殖模式

1.1猪场布局

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会影响到猪群的健康,因此在布局猪场时要保持科学严谨的态度,为生猪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这样可以降低人力、财力的投入,降低养殖成本。在进行猪场的布局时,可以将猪舍位置选择在地势高、通风好、水源充足的场地,适当地远离村庄、人群和屠宰场,避免疾病传播。在适当的地区建筑沼气池,处理猪粪便、废物料、废水等,保证猪场生产区、饲料加工间等场所的安全卫生。同时建立隔离区,将人类的生活区与猪舍分离开,并且具有一段距离的缓冲地带,有效预防疾病的传播。

1.2猪疫病危害

由于生猪的养殖存在很多小规模个体户,这些个体户具备的养殖技术水平偏低、疾病防护意识淡薄,很多人不会进行猪疫苗的购买和使用,形成了生猪养殖疫病防控的漏洞。一旦出现生猪疫病的传播,无疑会影响生猪成功出栏。因此,在养殖过程中应当加大对生猪疫病的防控措施,不仅要配备药品和疫苗,还需要在品种选择和饲养环境上给予充足关注,有效降低生猪的生病概率,保证生猪的健康生长。

2猪疫病高发的原因

2.1选址不合理

生猪养殖地点的选择与疫病防控水平的高低有直接的关系,很多养殖户没有选好地址,养猪场的地址位于居民区附近,容易受到生活垃圾的影响,或者是地质低洼,环境潮湿,没有选择向阳的场所,猪场气温偏低,这都会影响生猪的健康,导致免疫力下降,一旦遭受病菌的感染,就可以出现迅速传染的情况。

2.2消毒不彻底

基层农民还没有建立自给自足的养殖模式,没有建立完善的卫生消毒制度。养殖场出入口没有消毒罐和消毒剂,生产区出入口没有消毒室。由于饲料管理人员和非饲养管理人员自由进出养殖场,人员传播疾病的概率增加。一些养殖管理人员经常去到其他养殖场,到达养殖场后也没有彻底消毒。当养殖场发生疫病时,会迅速传播并造成严重的威胁。

2.3免疫操作不规范

很多养殖户只注重扩大养殖规模,不重视疾病预防、控制和动物免疫。认为没有必要接种疫苗,或存在免疫剂量不正确、免疫次数不足、免疫程序不合理、消毒不善等现象。有很多养殖户认为在疫苗接种过程中使用抗菌剂、特异性抗病毒剂、防腐剂有助于提高免疫效果,但这样大大降低疫苗的活性,造成免疫功能衰竭。

2.4缺乏专业人员

专业技术人员缺乏是影响养猪场生猪疫病防治水平的关键要素,没有足够的高水平的人员,生猪的疫病防控工作就无法高效开展,甚至不能开展,人员普遍缺乏对生猪卫生健康常识的了解,对疫病防治知识更是一片空白,没有足够的专业技术人员加强宣传工作,一些专业技术人员虽然多年从事相关工作,但是理论体系不完整,用药理念存在的误区,导致发生疫病时不能有效控制疫情的传播,很多养殖户往往按照经验进行用药,结果导致难以有效防控疫情的产生。一些养殖户以为在饲料中添加抗菌药就能够提升猪的发病能力,结果非但没提升猪的抗病能力,反而产生抗药性和导致猪肉的品质下降。

3生猪疫病防控措施

3.1选择适宜的养殖地点 

生猪养殖场通常建设于郊区,其选址位置应处于下风向,这样可满足现代城市规划设计需求,同时在生猪养殖中养殖场极容易散发出恶臭气味,采取上述选址方式可避免养殖气味散发至周边环境内,以契合生态建设理念。此外,在养殖场选址中,还需对水源问题充分考虑,确保养殖场周边5km环境内无化工厂,保障养殖场水源问题无污染,以防治生猪疫病。

3.2做好消毒工作 

在生猪养殖场内,需严格消毒管理,做好圈舍消毒工作,以避免生猪疫病的发生。日常养殖中,常因养殖户对卫生管理以及消毒工作有所忽视而导致生猪疫病频发。因此,养殖户需结合养殖场实际情况为其针对性的配置消毒设施,严格落实养殖场消毒工作。在消毒工作具体开展中,需消毒养殖场内生产区以及生活区,对卫生死角重点消毒,结合养殖场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消毒方式,较为常见的主要为火焰消毒以及药物熏蒸。另外,还需对消毒药剂种类的选择加强重视,可采用生石灰以及氢氧化钠等药物,注意避免长期使用同一药物,以防病原耐药性的产生。养殖场还需严格遵循相关规范及要求构建完善的消毒制度以及具体的消毒时间,严格按照消毒时间落实消毒工作。需制定科学的紧急消毒制度,以应对生猪突发疫病。

3.3规范检疫操作

对于具体的检疫工作流程和步骤一样需要得到应有的重视,其中,从检疫服装的角度入手,检疫人员需要正确、规范地进行相应服装的穿戴。其次,检疫人员需要对相应的消毒工序和检疫流程进行正确的认识和了解,全方面、多角度的消毒可以有效促进检疫环境的整体质量的增强,这样就可以为检疫人员的身体健康起到一定的保障作用。最后,是相应的清洁工作。工作期间会产生大量的检疫垃圾,而及时的清理,保持室内环境的整洁以及空气的流通,可以更好地防止和减少病菌的快速滋生。引进先进的疫病防控设备,用于疫病防控的相关设备设施和检疫工作的实际效率以及水平之间存在着很大程度的关系,因此,对于目前存在的相关设备问题,国家需要加大科学技术和财政等方面的投入,创造出不同且先进的检疫设备。针对生猪养殖场来说,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及时有效地引入不同数量的先进的相关检疫设备。

3.4合理进行饲料管理

生猪养殖过程中,养殖场要符合免疫系统合理发展的情况下,提高猪体的免疫功能,良好落实管理工作。在饲养母猪的过程中,要实施分段饲养的策略,在严格管理制度下,提高工作效率和水平,完善饲养工作体系。在饲料品种引进工作中,要充分了解饲料的营养情况,积极展开研究工作,科学使用饲料的同时要保证整体养殖工作的可靠和安全,有效完成目前的疫病防治工作。在实际饲养过程中,养殖户要避免使用过期发霉的饲料,在生物安全管理的前提下,杜绝一切传染疾病,提高各方面工作的有效展开。

3.5培训技术人员

有关部门,要对已经从业的疫病防治人员加强技术培训工作,要让所有的畜牧兽医都掌握基础的疫病防控知识,要不断引进高水平的人,工作人员要定期到养殖场开展防控工作,减少传染病的发生概率,一旦发生疫情要及时进行隔离和治疗、消毒,消毒制度要完善,消毒流程不能缺失,这样才能够防止病原体扩散,传染病影响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养殖人员和卫生技术人员都要能够准确判断生猪患有疫病的类型,这样才能够有效治疗,要以卫生防疫人员为主体,以畜牧兽医工作人员为辅,加强养殖员的卫生常识培训,建立三级防控体系,从而促进疫病防控工作的开展。

结束语:

猪肉是人民群众食用的主要肉类,保障猪肉安全也是保障广大群众的食品安全。为防控各种传染病的传播,有必要充分了解现阶段生猪疫病高发的具体原因,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合理饲养,科学管理,让更多的生猪健康成长,营造整洁的环境,促进养猪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洪启.生猪养殖模式与疫病防控研究[J].农民致富之友,2021(14):130.

[2]胡颖康,覃小丽.生猪养殖技术及常见病害防治[J].中国动物保健,2021,23(5):80,82.

[3]李闽.上海市松江区种养结合家庭农场养猪模式[J].今日养猪业,2020(6):49-51.

[4]莫肖桓.生猪疫病防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新农业,2021(5):45.

[5]董燕.生猪疫病防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21(1):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