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优化生态环境对促进农村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3
/ 2

试析优化生态环境对促进农村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

刘娟

广西绿科城光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广西南宁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农村经济发展迅速,在农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也越来越重视。文章首先分析了农村生态环境现状及问题,其次探讨了山水林田湖草中的农业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协同发展的相关思路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山水林田湖草;林业生态环境保护;林业经济;发展措施

引言

习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中指出:“我们要认识到,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广西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区域,近几年着力打造了一批生态修复效果好、资金撬动作用大、直观效果好的亮点工程项目。正是试点工程在修复改善当地生态环境质量、促进乡村生态旅游和生态农业发展、产业多元化结构调整中作用明显,为助力脱贫攻坚、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提供了示范样板和经验借鉴。因此,必须要正确了解农业对于原有生态环境产生的破坏作用,将与农业生态有关的各类保护政策落实到实处,善于结合生态环境与农村农业经济的平衡原理,为农业生态长期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1农村生态环境现状及问题

伴随着广西城镇一体化建设进程的持续推进,农村农业经济发展成为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但受制于传统经济发展理念、经济体制、产业结构及发展模式,导致农村农业经济发展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引发了一系列严重后果,威胁人们身体健康,制约农业经济发展。其一为水资源匮乏。农村农业经济发展对水资源的耗用量十分庞大,农业灌溉、农户日常生活等都离不开宝贵的水资源。根据《2020年广西水资源公报》,广西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0.509,特别部分农村地区已经出现水资源短缺问题,导致农田干旱、土壤板结,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数据显示,我国当前农业生产通常采用较为传统、落后的漫灌形式,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远低于发达国家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可达0.8。伴随着农村社会的发展,农村养殖业、新型产业层出不穷,对水资源的消耗量与日俱增,农业生产及农业经济发展中可利用的水资源总量持续递减。可见水资源匮乏是制约农村农业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其二为耕地质量逐渐降低。广西耕地本身质量以中、低质量为主;此外,受工业“三废”的影响,致使土壤内有机质及有益微生物含量锐减,部分农作物农药含量超标。其三为生态环境污染较为严重。农村地区公共服务体系尚不健全,尤其是垃圾及污水集中处理设施不完善,农村内随处可见堆积的垃圾、被污染的河流沟渠等。环境污染问题难以得到有效处理,弱化了农民对农村的归属感与认同感,进一步诱发劳动力流失,导致农村农业经济发展陷入恶性循环。

2农业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协同发展的相关思路措施

2.1形成各个部门联动保护的局面,明确各部门职责

在保护与发展农业环境时,需强有力的政府牵头,落实各个管理部门的职责与目标,按照全盘统筹,优劣短缺的发展观,,结合地区农业生态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配置相对应的农业环境保护的管理人员,以此来推动与农业有关环境保护深层次展开。

2.2转变农村农业经济发展思路

在碳达峰、碳中和的大主题发展是时代下,广西拥有的林业资源量位于全国前列。因此,需转变传统的林业经济发展思路,利用好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促进当地林业经济向着生态化发展,实现在保护林业生态环境的同时,推动林业经济的发展。根据地方的特色,发展林业第一产业和林下经济(包括林下旅游),发展林业第二产业,如木材加工产业、家具产业产值等,发展林业第三产业如森林旅游、林业旅游、康养与休闲产业等。另外,林业部门可以让科学技术人员模拟林业生态环境,寻找林业生态环境的形成过程,促进在恢复林业生态环境使林业生态环境更加接近自然林业生态环境。

2.3探索最佳的产业开发和生态保护措施

近年来,国家林业经济快速发展,不断开发利用林业资源,在资源保护层面缺少一定的关注度,甚至会为了开发产业,在大量砍伐树木之后再种植大面积植物。这样一来,虽然能够加快经济发展速度,但是只能表现为短期效益提升,从长远角度来看,很容易出现生态不平衡、生态受破坏等问题,对长远经济发展造成影响。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应融入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理念,探索良好的产业开发、生态保护措施和手段,将环保作为主要工作,不再只关注经济的开发、建设,而是要完善相应的管理模式、生态环境保护模式,平衡开发工作与保护工作之间的关系。

2.4执行山水林田湖草政策,大力发展绿色农业

目前广西南宁市、百色市、崇左市山水林田湖草修复试点工程已初见成效,随着生态环境带来的农村农业经济效益,更多地方加入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身的经济效益,特别是有利于改善西南丘陵山地区域生态环境,有利于促进革命老区扶贫攻坚和可持续发展,确保广西“山清水秀生态美”金字招牌越擦越亮。不仅如此,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手段与农业领域的纵深融合提升了生态环境的舒适度,更加提高农业生产的科学性与适宜性,如基于LORA的农业智能系统等,其绿色农业专家模块还可以为农业生产决策提供支持,确保农作物品种选择、田间管理等契合市场发展需求。如良好的生态环境促进了天成(田东)国家有机农业综合体农业项目落户,不少村民在家门口实现了安居乐业。因此,在广西这个“八分山,一分水,一分田”执行山水林田湖草政策,对我们本身的农业更加利好。

2.5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推动生态农业发展

一是需要针对当前区域内已经被破坏或者污染的土地尽最大努力修复,避免这类污染土地被进一步危害,各个部门需要有效结合我国当前各类保护农业环境的法律法规,结合区域内农业生态发展和生态环境具体特征,制定针对性、可行性较强的农业发展与改善的方案细则。例如,不断增强植被在辖区的覆盖范围,避免水土资源出现沙漠或者过量流失的问题,修建各类与水资源和农业有关水利工程,增强辖区内部实际蓄水范围,提高水资源在农业中应用科学性,避免在农业生产中浪费水资源,改善区域内水质持续恶化的局面。二是需要各个部门结合区域农业生态系统情况,例如,生态中气候条件与地理条件等,制定出完善、科学的保护方案以及生态系统改善目标。三是针对现有的耕地和农业资源进行合理使用与开发,形成一个循环、复合型的农业生态系统。例如,泥塘养鱼、泥土施肥等形式,让鱼、粮以及畜禽可以全面结合,保证区域内部生态、经济以及社会等能够得到统筹发展,让现有各类资源能够全面发挥出自身价值。

结语

综上所述,优化生态环境有助于促进农业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目前农村生态环境存在水资源匮乏、耕地质量降低、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等问题,究其根本在于农户环保意识淡薄、生态管理机制不完善、农业生产方式滞后、执法及监管力度不足。为此,应加强环保宣传,提升农户环保意识,健全生态管理机制,提升生态环保战略定位,优化农业生产方式,加大行政执法与监管力度,从而为农村农业经济发展贡献力量。因此,人与自然和谐存在,共同发展是永恒的主题。


参考文献

[1]李汉友.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理念下林业经济发展对策研究[J].经济管理文摘,2021(1):185-186.

[2]李天玲.浅析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林业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J].农村实用技术,2020(10):157-158.

[3]李真.探析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林业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J].农村实用技术,2020(10):161-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