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课前三分钟培养数学思维能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3
/ 1

利用课前三分钟培养数学思维能力

宋艳 彭楠

重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育才学校

摘 要: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改革,越来越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综合能力.新课标的推行让小学教学更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综合素质的培养其中的重要一项就是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小学是正式接触知识的初期阶段,也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关键时期,尤其是在数学课堂上,在这个时期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是非常必要的。这时,数学课前三分钟的充分利用可以为数学课堂教学提供有效的思维训练,可以在各种板块中培养锻炼孩子的观察注意能力,分析探究能力等,有效提升学生思维灵敏程度。

关键词:课前三分钟,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的学习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单一、被动的问题,学生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而课堂上无法锻炼每个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师需要对每个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所以课前三分钟的利用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有了很大的优势。我们准备用4种方式在课前三分钟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下面就这4种方式来说一说。

  1. 数学放大镜。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思维的深刻性就是思维的深度,是发现和辨别事物本质的能力。

数学放大镜主要是将生活和知识性进行结合理解知识点的本质。通过熟悉的生活经验来理解知识点,这样善于洞察数学对象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联系,挖掘和发现新的的价值因素,快速地沟通知识间的内在,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例如,课前三分钟,组织学生说“我1分钟可以做的事”,将时间知识点和生活经验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受到时间的长短,从而沟通“时、分、秒”之间的长短关系,培养学生的深刻性。

  1. 计算小能手。强化技能训练,培养思维的敏捷性。

思维的敏捷性是指思维活动的速度,表现在数学学习中能善于抓住问题的本质。计算小能手主要是通过让学生讲述算理,其他学生评价的手段来进行,培养学生在计算中抓住问题的本质。通过计算,训练学生正确、合理、巧妙地运用概念、法则、性质、公式等基本知识,快速运算和推理,这样强化的技能训练主要能培养学生的思维敏捷性。

例如,68÷9=7……5主持人(学生)讲解算理,并且板书笔算,对其他同学进行抽问,(1)余数有什么要求,并追问为什么? (2)笔算商的位置,追问为什么?这样的模式,不仅能训练学生的计算能力,并能扎实学生的知识点。通过追问的形式,把知识点连贯进行思维的训练,从而培养学生快速的计算,思维的敏捷性。

  1. 数学小考官。提倡求异思维,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灵活性的主要表现在善于发现新的因素,在思维受阻时能及时改变思考路线,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数学小考官主要是针对孩子的逻辑思维,发散思维进行训练,主要有易错题和解决问题的训练。通过对题目的多种解法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和不同方面进行分析思考。启发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鼓励联想,提倡一题多解,抛开让思维受阻时的原定策略。从而提高学生创造型解决问题能力,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例如,学习了乘法后,要求主持人(学生)设计一个题目:商店运来8筐桔子和6筐苹果。每筐桔子重20千克,每筐苹果重25千克。两种水果一共重多少千克?主持人要求学生来分析这是一道什么类型的解决问题,用什么方法来解决。当大部分学生用8筐桔子的总重量加上6筐苹果的总重量来解答时,主持人提醒其他学生能否用其他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经过思考,有学生提出可以先算出6筐桔子和苹果的总重量,再加上2筐桔子的重量来解答。

  1. 数学小故事。开拓见识,培养思维的逻辑性。

数学小故事让学生提前收集好有关数学的小故事。故事的分享,让学生可以接触到各种不同数学知识,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学生大脑在快速地运转,将语言转化为数学语言,在大脑中数学知识一步一步向上搭建阶梯,具有严密的逻辑性,长期大脑的知识转化能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

小学数学知识难度不大,但是有部分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较弱,对知识点无法进行正确的分析。教师应把思维培养放在首要位置,教师应以长远的战略眼光展开教学活动。课前三分钟正是要以学生为本,探寻开展思维训练的方法与途径,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使学生养成积极钻研的学习习惯,切实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数学素质。所以,有效的课前三分钟能够有效的展现出它的价值,有效的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与资料

[1]张小兰.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五种方法.教师博览.科研版.2017.07.26.

[2]悟痴.小学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2017.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