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时代教学创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3
/ 2


浅谈新时代教学创新

王智谦

警官学院 四川省成都市 610200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当今时代,为了坚持立德树人标准,贯彻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理念,进一步地实现“知识传授、技能培养、价值塑造”三位一体高阶培养目标,必须深入推进教学创新。基于此,本文从教学理念、目标、内容、方式方法、环境与课堂测评等5个方面对教学创新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教学,创新,人才培养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作为教育重要内容之一的教学工作,必须通过不断地创新紧跟时代脉搏,响应时代号召。教学创新“创”在何处,几乎是所有致力于教学改革与创新的从教者关注的重点问题。强调课程教学创新的出发点是为了解决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影响学生学习的切实问题,而教学又包括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考核方式、教学环境等方方面面的因素,因而,教学创新即可从以上各方面开展。

一、教学理念的创新

思想是行为的先导,要想从根本上进行教学创新,就必须对教学思维进行革命,创新教学理念。自古以来,“师尊生卑”一直是对师生身份地位的概括,而随着社会的进步,青年独立性、自主性、平等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学者、教育家开始重新定义师生关系。近年来,“以生为本”、“师生共荣”、“一日为师终身为友”等先进理念开始出现在教育学界。

这些理念的出现意味着高效教师要接受对师生关系的新定位,并重新解读“教”与“学”的内涵,在深入理解“教”与“学”辩证统一关系的基础上,挖掘以学生为中心的新教学理念,从而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但是,不论何时,教学理念都要符合学科专业与课程要求,体现立德树人的思想。

二、教学目标的创新

长久以来,在实在主义观的应试教育模式下,学生对理论知识点的掌握程度都是教学的主要目标。因此出现了“死记硬背”、“突击复习”的错误学习模式,也出现了“高分低能”的现实问题。为了突破这种困境,就需要对教学目标进行创新,在注重知识点传授的同时,要聚焦建构主义中青年学生行为的改变。同时,当课程教学贴合“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理念后,就必然要强调高阶能力以及情感价值的课程目标,要涉及认知层、能力层和思维层等多方面问题。

这就要求高校教师将教学目标拓展到建构学生的知识系统、知识体系,学生对知识点的实际应用,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提高(包括素养和价值观)等层次。比如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局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沟通能力、创新能力等纳入教学目标当中。进一步地,如何细化各个方面的教学目标,制定操作性强、可量化的教学目标也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比如在新一轮产业革命背景下,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的大环境下,如何在教学目标中具体体现出对学生数字素养的培养等。

三、教学内容的创新

教学内容有深度、广度,能够反映学科前沿、渗透专业思想,包含高质量的教学资源及课程思政内容,能够促进学生家国情怀、科学与人文精神的培养,是具备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的“金课”特征。因此,教学内容上的创新是教学创新的重点。现如今,教学内容理论过多、课件全篇文字、教学材料全部来源于他人的现象不乏存在。这种情况在反映教育界存在一定问题的同时,也意味着高校教师在教学内容上具有很大的创新空间。

一方面,专业知识内容需要创新。在以“促进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下,授课内容应充分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且能够融入学科前沿理论知识与社会发展产物。换言之,高校教师需要将学科研究新进展、实践发展新经验、社会需求新变化纳入教学内容,以研促教、紧贴实践打造个性化、创新型教学资源。值得注意的是,在创新教学内容的过程中,融入的前沿学科理论与社会实践都要以“以生为本”的理念为支撑,也就是要求高校教师深入准确地分析学情, 从而打造真正对学生有效的教学资源。

另一方面,课程思政内容需要创新。随着国家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关注度不断提高,课程思政已然成为高等院校各专业教育教学内容的必要因素,高校教师也开始重新考虑情智关系,教学内容设计上逐渐从“轻情重智”转变为“情智相长”。在充分准确地把握课程思政内涵的前提下,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如何巧妙地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教学内容中,如何通过教学内容的传递真正达到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教学目的都是值得深入研究探讨的问题。

四、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

教学工作离不开教师的“教”,更离不开学生的“学”。在“以生为中心”的新式教学理念下,就要破“以教带学”、立“以学立教”,聚焦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及团队合作,注重教师对教学主导性和把控度,从以教师为主的灌输式教学转变为以学生为主的体验式教学。

开展以学生为主的体验式教学,就要探索如何通过课堂激发学生的个性和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传统的靠课堂听讲、死记硬背的弱互动型被动式学习不同,学生自主学习意味着其能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构建知识体系,并在课堂展示出与教师、其他学生及授课内容的强互动性。

因此,高教教师要探究思考如何给予学生个性化的支持,为学生提供哪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从而帮助学生成为自主学习者。比如怎样有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方式创新,怎样连接好线上的海量资源做好线下课堂空间,如何更好地实践“提出问题、知识学习、解决问题”的授课模式,如何更加合理地分配教师授课及学生追随自身兴趣的时间空间,如何有效地翻转课堂、适度地让学生主导课堂等等。

教学方式方法不仅包括课上,还涉及课后拓展。很多高校教师往往过于关注课堂教学效果,而把课后拓展简单地看成布置作业以完整教学环节。然而,合理有效地课后拓展可以说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主要途径,不仅能够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知识点,通过设置有效思考题还可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激发学生科研兴趣等。这就要求教师精心筛选书籍、科学前沿成果、最新行业动态与需求、相关视频等进行课后推送,并创新课后交流与成果展示方式,比如建立学习信息群、开展翻转课堂等。

五、教学环境与课堂测评的创新

为了更好地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观点,就需要打破传统的仅以课堂为教学情境,将实践与真实生活也作为教学情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换言之,所有课内外校园活动以及社会活动都将成为学习情境。基于此,高校教师重要任务就是创设教学情境并引导和支持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学习。

课堂测评(学评)的主要目的是及时准确地掌握学生学习效果。但是近年来,课堂测评另一个作用也逐渐被一些高校教师开发利用,即锻炼学生能力。比如通过让学生回顾前情考察前课教学效果的同时,锻炼其表达能力;通过让学生梳理本课知识脉络考察本课学习情况的同时,锻炼其逻辑思维能力;通过案例研究的随堂小测试考察学生模式运用的同时,锻炼其理解能力;通过课后拓展内容的理解性讲解考察学生学习状态的同时,锻炼逆向思维能力等等。基于课堂测评的目的和作用,高校教师就需要在考核方式上进行创新,比如将课前提问、课程小结、课堂测验、课后拓展等均纳入到测评中,配以不同的权重。同时,创新考评工具,比如借助问卷星进行扫码测评;创新考评模式,比如采用同学互评。

六、总结

为贯彻落实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高校教师必须坚持立德树人标准,以打造“金课”为目标,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教学环境与课堂测评的创新等方面进行课程改革与教学创新,打造“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课堂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