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形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3
/ 2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形式

张临芳

尧都区屯里镇初级中学校 山西 临汾 041000

摘要: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是否具有创新能力成为评价一个人的重要标准之一。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运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有许多内容都对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动手、动脑,激发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欢乐的氛围中学习具体的知识。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形式

1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现状

首先,过于强调理论讲授。目前,在部分地区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大多数教师依然以理论讲授为主,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讲授与练习,忽视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导致学生在认知学习方面的质量和效率难以提升。其次,缺乏多样的教学手段。课堂教学是教学实施的一个重要环节,其教学手段的运用是保障课堂活动有效组织的关键。然而,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依然存在“旧药新汤”的现象,其主要原因是缺乏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同时,部分教师未能根据学生的主体特点和认知水平设计个性化的教学计划,导致学生个体与整体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化问题。最后,忽视学科教学的本质。道德与法治是一门贴近现实生活、培养道德品质的基础学科,依据课标要求,落实育人本质是学科教学的重点之一。但在当前的教学中,部分教师以成绩为目标,以任务为导向,以主观为评价,忽视学科教学的本质要求,进而造成学生在素质培养方面存在不足,并对其健康发展产生阻碍。

2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形式的创新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专注于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为了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教师要能够始终坚持生本教育理念,引领学生积极参与到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中,在探究相应道德与法治知识的过程中促使学生的德育素养得以提升,促使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得以确立,让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综合素养得以生成。为了构建高效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师可以在明确问题的基础上从五个方面着手创新教育方法,在无形中将道德与法治知识植入到学生的深层次思想中。

2.1创设生活化情境,保证教学效果

情境创设是一种具有较强直观性的教学方式,与初中生的认知特征相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通过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的方式,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进而保证生活化教学的效果。例如,对“网络交友新时空”这一课时的内容进行授课时,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正确网络交友方式,教师则可以在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创设这样的生活化情境“小丽有一个交流很久的网友,他们在网络上无话不谈,是非常要好的朋友。他们约定好这周末在现实中见面,你们认为这一行为对吗?如何小丽要与网友见面应该要做好哪些准备工作呢?”然后,教师则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对情境中的这些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这时有的学生则会说“这一行为存在一定的风险性,如果网友是骗子,那么小丽的处境则会非常危险。我认为小丽最好不要去见网友”。有的学生则会说“见面是可以的,但为了保证自身安全,在见面之前应告知自己的家人或身边朋友具体的时间、地址,并选择在一个比较安全的地方见面”。当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交流和探讨后,会对网络交友的特点有着全新的认知,并且也能有效增强学生网络交友的安全意识,让学生学会如何理性对待网络交友。

2.2凭借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小组合作探究模式是新课改与素质教育背景下的新型教学形式,契合学生的学习规律与身心发展特征。教师想要构建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就要及时转变角色定位,发挥指引者与组织者的职能,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指引其主动钻研理论知识,并在自主探究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掌握学习技巧,提升学习效率,锻炼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以《社会生活讲道德》一课的教学为例,为助力学生掌握课堂知识、树立端正的道德观,教师可以以“尊重他人”为切入点,借助“衣衫不整者禁入图书馆”“比赛结束后,与失败者握手致敬”“清洁阿姨刚打扫完卫生,一名路过的中学生便随手扔垃圾”等话题,要求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认识“尊重他人”的必要性、方式和价值等。此外,教师可要求学生就“生活中的尊重与不尊重”为题,探讨自己遇到的事例,并发表看法,指引学生深刻认知“尊重”的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助力其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

2.3借助辩论教学,巩固体验式教学理论基础

在整个教学活动当中为了让学生正确地认识到各种道德理论知识的有效性,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辩论活动,让学生以个人知识水平为基础与其他学生进行辩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价值,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兴趣,并让学生在辩论的过程中去验证道德理论知识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全面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比如,在学习《法律为我们护航》一课时,教师可以提出辩论主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点进行辩论。例如“小明在上班途中不幸出现车祸,小明应该如何维权?”然后告诉学生目前诉讼维权方式总共有三种,分别是民事诉讼维权、刑事诉讼以及行政诉讼,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法律维权方向,并在辩论的过程中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一般建议选择与生活相关的法律案例引导学生进行辩论,因为课程内容与实际生活的结合有利于让学生以个人生活经验为参考展开辩论活动,提高学生的法律知识掌握能力以及实际应用能力,让学生在未来成长的过程中面临法律问题,可以很好地运用自己所学习到的知识。

2.4教师应与家长积极沟通,形成家校合力

传统的家校沟通手段和方式局限于每学期1—2次的家长会(期中一次,期末一次),并且受时间、地点和开展方式的限制,班主任与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通常是单向的,班主任开家长会的内容也通常是汇报学生成绩的变化情况。学生的课业成绩只能代表其在理论课程学习方面的表现,并不能用来评价他们包含德育表现在内的综合表现情况,因此教师和家长都不能简单地将学生根据成绩进行分类。从学生的心理角度分析,大多数学生对家长会的态度是较为抵触的,这十分不利于德育教育的开展。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校和家长建立了沟通媒介,但是这一沟通媒介的使用情况并不尽如人意。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应更多放在对孩子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的培养方面,形式上更多地体现在生活中的言传身教,内容包括传统道德、民风民俗、礼节礼貌和言语表达等,这对孩子三观的建立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一定要有意识地做好学生教育特别是德育的规划,引导家长做到工作和孩子教育的统筹兼顾。一个人从牙牙学语到成家立业,家长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长不仅是孩子成长的引路人,还是人生不断前进的心灵支撑,因此教师一定要与学生家长进行良好的沟通,通过信息媒介延伸教育的空间,让家长给予孩子更多的肯定和关注,也要定期进行电话访问,使家长更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避免学生走向错误的道路。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通过多样化的形式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型人才。教师使用科学适当的方式开展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观念,还可以打造高效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

参考文献

[1]代士群.基于核心素养下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的构建[J].品位·经典,2020(3):109.

[2]陈凤林.核心素养下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的构建研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20(7):80.

[3]周飞扬.新课改模式下的探索—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创新教学方法[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9(3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