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河道治理措施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4
/ 2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河道治理措施分析

张鹏

浙江省钱塘江建设开发总公司 浙江杭州 310016

摘要:河道的种类众多,具备的功能也多种多样,不同的功能所发挥的作用具有较大差异性,现如今,进行城市河道治理已经刻不容缓,以海绵城市作为河道治理的指导理念,可以有效修复被破坏的水文环境,基于此,本文对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河道治理中的作用以及海绵城市理念的河道治理措施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河道治理;海绵城市;河道水环境


1 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河道治理中的作用

1.1 控制河流污染

海绵城市理念是当前我国进行城市建设的重要指导理念,建设海绵城市可以实现对雨水进行净化,减轻面源污染问题。另一方面要加快推进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升级改造,同时推进污水截污主管及支线的建设,加强截污治污。实施雨污分流,基本实现污水全收集全处理;乡镇实现镇镇有污水处理厂;农村地区因地制宜实现村村有污水处理设施;加强农业以及工业污染治理。这样就可以有效控制城市居民在生产生活中所产生的污水以及污染物进入河流,从源头上控制河流污染,通过河流的自我净化功能,逐步改善水质。

1.2 补充自然水体

城市河流难以发挥其作用的主要原因是人为活动对其所造成的影响过大,导致水质变差,水资源总量减少,而通过运用海绵城市理念,可以实现对雨水的最大化利用。海绵城市理念可以将雨水进行收集并作净化处理,使其水质达到相应标准后,可以补充自然水体,逐步恢复城市河流原有的规模,并促使其水质逐渐改善。

1.3 构建城市河道生态景观

通过实施减污增容、水系连通循环系统治理,形成大河有水面,小河有溪流,动静相宜的水系景观,为城市提供良好的水生态环境。同时加强对域内坑塘、河湖、湿地等水体自然形态的保护和恢复,减少截弯取直、禁止河道硬化等影响水生态环境的建设行为。恢复和保持河湖水系的自然连通,构建城市良性水循环系统,逐步改善水环境质量。加强河道系统整治,根据实际情况改造原有河道,重塑健康自然的河湖岸线,恢复自然深潭浅滩和漫滩,实施生态修复,构建综合生态型河湖水系,营造多样性生物生存环境。

2 海绵城市理念的河道治理措施

2.1 建设生态岸线

生态岸线是指防洪、水土保持、生态、景观、休闲等多种功能集于一体的,具有生态特征和功能的水域岸线。在进行生态岸线建设时,应根据河道岸线情况进行设计,尽可能地保留自然原始形态。传统水利工程硬性材料应用广泛,不透水层对河道的生态完整性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因此,对于河道护坡设计,更应重视河道的生态维护,同时兼顾景观特色。从还原河道天然生态环境,提升河道自身净化能力,提高河岸稳定性避免沙土流失等方面入手进行河岸护坡的修复工作。可在河道沿岸修建耐水性植物缓冲带,在城区段还可以修建亲水道路、亲水平台、下沉式绿地、透水路面等措施。沿海地区需对废弃的围海养殖堤坝进行拆除,恢复滨海湿地生态环境。

2.2 考量河流岸坡

河流岸坡于河道治理工程设计阶段,进行实地考察,在尽可能维持原来形态的基础上,考虑到此区域拥有部分原生植被,河流岸坡应该采用小规模削坡的方式,如果为了统一坡面破坏河流岸坡植被,反而得不偿失。材料的选择应该根据河流岸坡构筑材料灵活的选择,如果岸坡是土质材料应该减少浆砌石、混凝土、干砌石的使用量,还需要选择适宜在土壤中成长且与当地的气候特征相适应的植被,采用植被可以巩固土壤,达到防冲固坡的工作效果。如果遇到容易遭受河水流动寝室或是雨水侵蚀的护坡,应该对坡岸的植物进行科学的布局,通过岸坡植物增强护坡抗冲击的能力,还可以削减河水与雨水对坡岸的侵蚀程度。

2.3 提高生物多样化

和与一般生长于陆地的动植被不一样同,河道内水生动植被在水、陆方面存在明显的区别,因此为提高生物多样化需要尽量拓展河道湿地范围,进而挖掘出河道生态体系的服务质量及循环性能。为保证河道上下游与左右岸物种具备充足的生存空间,要拓展河道周边的水域面积和河道两边的区域面积。而且能够并在水陆空交接的过渡区建立过渡绿化带,不仅可以维护河道周边的生物类型多元化,还能够提升人们的经济利益。如能够在走廊的坡顶位置栽种果树等经济类作物,但在河滩周边区域面积内采用灌木植被来栽种,保证了动植被生长繁殖的区域范围。另外,还需要及时对河湾、湿地、河滩和急流等位置加强治理和防护,保证鸟类、鱼类以及陆生植物等健康生长以及繁衍。

2.4 修建人工湿地

人工湿地即由人工建造的与沼泽地类似的地面。对于城市修建的湿地,有效提高水体的自净化能力,且兼具美观性。人工湿地有湿地公园和河道湿地两种类型。湿地公园是以湿地良好生态环境和多样化湿地景观资源为基础的公园,它同时具备雨水净化和调蓄功能。湿地公园的最大特点在于主题性、自然性和生态性,做到人与自然景观兼具,并使河道绿色体系得到有效的开发利用。河道湿地是在现状河道进行局部治理,在河道两侧的滩地上构建湿地系统,利用河道自然水位、水流变化达到对河水净化的目的。修建人工湿地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能够维持河道系统生态平衡;②能够兼具生态性和景观性;③能够对生态环境进行净化。

2.5 种植水生植物

生活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氮、磷元素,排入河道后,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导致水体溶解氧量下降,鱼类及其他生物由于缺氧大量死亡,造成水质恶化,水生态系统平衡受到破坏。为了避免水体富营养化,可在河道水面种植适量的水生草本植物,如荷花、睡莲、水葱等,不仅提高水体净化的效率,同时兼具景观效果。因为水生草本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可以从水体和底泥里直接吸收氮、磷等营养元素,并转化为自身结构组成物质,从而加快氮、磷等物质的去除,使河道水体得到有效净化,河道自净功能得到恢复。

2.6 科学管控护岸工程

护岸工程进行期间,掌握水域生态治理需求,结合堤内自然条件与水面线的情况,选择对生物栖息有利的工程方案,河道防护结构与河道堤身型式应该从建筑材料、当地交通条件、施工技术等层面考量,保证工程技术可以满足方案建设要求的同时,还应该选择经济性良好的方案,提升护岸工程的可靠性与安全性。当下很多地区的水域生态环境处于极不合理的状态,因此在工程设计期间需要遵循河道自然规律,尽可能的减少石护坡与混凝土在工程中的应用量,让河道在最大程度上保持原有形态。护岸工程进行期间,应重点关注河道在扩宽堵口与截弯取直方面的工作,前者会增加下游淹没的损失量,后者会进一步加剧水流冲刷河槽下切的程度,进行河道在扩宽堵口与截弯取直设计,需从下泄流量与经济损失层面进行权衡,通过平行比较,从众多方案中选择可实施性高,经济效益良好的方案。在河道治理期间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实际工作中贯彻绿色生态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依托治理工程综合整治,打造健全的生态保护体系,提升河道治理水平,间接保障区域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3 结束语

在城市生活环境中,城市河道有着至关重要的位置,对城市地区水生态环境的优劣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城市地区的河道不但是城市的景观资源,也是城市地区水生态环境的重要载体。城市河道不但影响着人们的工作生活质量,也影响着城市地区经济的稳定与发展,应当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城市河道进行合理的生态治理与环境修复。

参考文献:

[1]宋海龙.广州市黄埔区宏岗河碧道示范区景观研究[J].城市建筑,2021,18(09):160-162.DOI:10.19892/j.cnki.csjz.2021.09.47.

[2]王红涛,邱宇,张洪波,卜兆宇.长江下游某集镇黑臭河道综合治理方案研究[J].江苏建筑,2020(S1):102-106.

[3]尹学英,范一鸣,王凯,杨闪闪,景立功.城市黑臭河道治理协同海绵城市建设探究[J].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20,32(06):16-21.